2 c6 f& @& \5 n
( ` B. u0 o$ d4 |$ C3 J) b▲高建东副秘书长和张盛杰局长
% q& z2 u; D! ?2 I/ ]1 G5 ?. Y为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揭牌
! ]/ C3 T2 l# `1 m2023年8月26日,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林文翰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学会专职副秘书长、党委委员高建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宁波市北仑区科技局局长张盛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山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建鹏出席会议。高建东副秘书长宣读了《中国海洋学会关于同意召开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成立大会的批复》和大洋深潜分会首届委员会名单,首届委员会由来自我国17家涉海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25名专家组成。
$ l+ N" v: C1 T2 B1 l. q& T高建东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学会成立大洋深潜分会意义十分重要。希望新成立的该分会在首届主任委员会的领导下,凝聚同行专家智慧,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科研究,推广科学普及等,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 E4 I) h% K( d; A
: y* P9 N9 L% {" z9 v* D( a
5 M5 z" r% N9 B: J7 R高建东副秘书长致辞
( y* O9 i2 k o( e7 w6 Y# n张盛杰局长首先祝贺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成立,并表示北仑区坐拥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高度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而大洋深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正是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期待会议的召开能为北仑区的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动力。
# d$ L$ W- Y9 e# s* q
: [" L) S) W% {; f! c" n3 C* q4 P2 h5 C, d+ G$ h) s4 X2 T
张盛杰局长致辞+ a' q" `, l3 S5 P- n9 q3 w9 P
林文翰教授对在场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中国海洋学会、政府指导单位以及各涉海科研机构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大洋深潜技术作为探索深海世界的窗口,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同时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将肩负起支撑大洋深潜分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交流空间,推动大洋深潜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各领域间的合作。/ J/ Y4 f7 Y4 k6 [5 T
' x1 d: b ^" r2 x
7 z F- {! J4 R5 i/ p A: V林文翰教授主持会议并发言( x' t6 [ K2 _. t# }( k3 Y% h2 O
大会选举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何山教授为主任委员;选举中山大学于卫东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徐伟刚教授、宁波海洋研究院于海滨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余星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选举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郑新庆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i& a2 o' ]' t$ j- n" {$ [
- \$ l; e# T3 Q' x; d
" ]* G! F. r% q- W/ J# S
▲高建东副秘书长、林文翰教授/ E) h* q% }( _8 v+ K
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聘书: d+ V X. v* A# w3 S( k
何山教授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我国科学潜水、载人深潜和水下机器人等深潜技术的发展史,我国在上述领域均已取得巨大的进展。大洋深潜分会是我国第一个以深潜为主题的学术组织,分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汇聚我国大洋深潜领域的科技人才与科技力量。大洋深潜分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的学科面广,分会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通过大力促进学科交叉来激发新思维、找到新路径、提供新方案。分会将积极探索新模式,搭建更加开放、创新的合作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大洋深潜技术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蓝色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c9 k4 M2 s" L) ^" X! b* A3 s) R& z/ H+ c3 c
; N% B, M: s) e: y9 ^5 i! I▲何山教授介绍分会前期筹备情况) @7 U7 U& }. ^$ K
7 c- j+ B* f' O/ [ [$ T) T# t
) e4 |+ w3 W; R; r▲参会代表合影 D g. Q0 e; x8 ]
大会当天下午举办了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学术会议,分会新任主任委员何山教授作开幕致辞。于卫东教授、郑新庆研究员、余星研究员和何丛颖博士分别作主题报告。内容涵盖大洋深潜技术及其在海洋资源调查、海洋观测、珊瑚礁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等方面的应用,参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探寻合作契机。. U; d$ U0 k! n: r- \. w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卫东教授带来“推动深潜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初步建议”主题报告,介绍了深潜技术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搭载深潜装备开展海洋科学前沿研究的进展情况,建议通过科学潜水和ROV水下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创新方式深入开展南海中沙群岛测绘和系统资源调查。
1 ]" X0 J$ ~: n0 o& k
' [+ z' z; `, O* y% @4 V
& ~0 [* o6 x% x c9 c; ^▲于卫东教授报告! c" j! ?+ Q, H0 K5 z4 o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郑新庆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珊瑚礁碳源汇争议及潜在蓝色碳汇作用”,介绍了珊瑚礁作为碳源还是碳汇的学术思考,展示了科学潜水在珊瑚礁生态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最新研究成果,呼吁加快建设我国科学潜水培训、认证及医学保障体系和行业标准。
) A$ L& f% U ]! f4 ]: E; D* t% a+ r' v O9 X" R
! i' e; ?# a( y
▲郑新庆研究员报告
7 Q* I( h6 {0 U4 X2 b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余星研究员带来“蛟龙幽谷探秘:载人深潜徜徉海底山脉”的主题报告,该报告首先回顾了我国载人深潜的发展历程以及国际比较。余教授曾多次担任大洋科考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并多次搭乘蛟龙号深潜,探索大洋中脊和海底热液区,深入开展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发现了大量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
! ~6 ?" s! I3 n9 H
/ S. L! z1 Q* t, \" D) O2 y y
R6 s# J! W/ D▲余星研究员报告- K! `, i- W5 d# w3 F3 v h0 |# w
宁波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态修复与蓝碳研究团队带头人何丛颖博士作“深潜技术在宁波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主题报告,该报告介绍了该研究团队近期在东海渔山列岛通过科学潜水开展水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成果,发现了多个疑似新物种,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大范围软珊瑚栖息地,为将来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最新成果获央视等媒体的热点报道,对于加强科普教育和提升公众海洋保护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 k) r# K$ B1 b9 n: e- d% @+ o% N/ H8 P/ K
7 S1 {7 c5 B5 v6 t▲何丛颖博士报告
3 Z2 J* c! W" b5 V% U& M文字:王上宁、刘振元
7 ?3 m2 d U. }9 C3 Q# {$ G摄影:严昶
0 a) ~4 z8 _( q1 A n% p/ l审核:何山、王东亚
) h% ?- E$ O0 L% B0 j* R* c) v2 n4 y G/ Q3 \; U
<ul><li id="22AR3OBK">
& W- v% E2 ]) t9 D" L9 T! ^- _4 q4 v
: b. d, b8 [' N$ B) }6 b% J( \: I
<li id="22AR3OBL">+ ^1 d+ r7 q- v% q6 t* I/ R
' _# `0 v5 g3 F3 c; v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 \. u& H,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