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杨献文研究员:海洋微生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资源

[复制链接]
+ {  ?& l( }1 t* x; Q1 m: H! z"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4 l4 ~& `  K1 M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杨献文研究员9 k0 C# x# }  g  a" }
% Z* c5 f4 g  E! Q/ ]
2023年8月4日,2023年绿色及天然产物化学服务民族药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献文以《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与应用》为题,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近年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 u  o5 @# {) J% S杨献文表示,天然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源泉。1981至2019年临床使用的药物1800多种,其中60%以上来自天然化合物或者它的衍生物。很多的天然药物或者天然化合物,实际上是由微生物或者是微生物宿主间的作用所产生。2 y# }/ b+ N+ _8 I- e8 U$ S" d& n. I8 B- @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除了海水之外,海洋中还有动物、植物、沉积物等,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尤其是在热液和冷泉区,与钩虾、海葵、海参、贻贝等共生的微生物更加丰富。具有高盐、高压、低温、黑暗等极端特殊环境条件的深海地区,也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化合物的多样性。' `7 m, @+ T4 r# T4 Z7 r# @" w

+ i  n, B$ }- k" L“人类发现的微生物共计150多万种,95%以上存在于海洋之中。海洋微生物是新颖结构化合物和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源泉,海洋活性化合物真正的生产者是与宿主共附生的微生物。”杨献文说。2 s3 X1 u2 J; x
如何利用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资源?杨献文表示,深海微生物次级代谢研究在采集和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特殊的科考船和采样装置,这需要国力作为支撑。正因为如此,人类从深海微生物获得的新的计量产物数量非常少。
0 a1 b. x0 n8 ^2 k杨献文介绍,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构建的中国海洋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中心(MCCC),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平台,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株库,共计25000余株。
% |7 M9 i. N; D8 q* w( w+ c截至目前,中国海洋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中心已经完成了1000多株海洋微生物的小规模发酵培养,并获得各类提取物10000多份。( B$ n- Y+ [8 R* ?0 |
论坛上,杨献文以aphidicolin(阿非迪霉素)为例进行了介绍。aphidicolin首次于1972年被发现,20世纪90年代该化合物曾在欧盟开展临床试验,虽最终因为溶解性等问题失败,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至今已公开报道的衍生物300多个,天然来源不足30个。目前,中国海洋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中心从该深海真菌中获得了87个衍生物,其中79个为新化合物,极大突显了深海微生物在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独特魅力。* y" m2 k4 I: t* T2 `/ A+ i
“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50多株的微生物研究,获得海洋天然化合物1500多个,其中新化合物400多个、深海(1000米以下)新化合物300多个。”杨献文说,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活性化合物将为药物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撑。
/ O" l8 v0 G& k! s- |<ul><li id="20CURRIN">
# ?2 x! u% z+ r7 N# [+ k4 Q

9 N2 V1 v: @$ V(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f) T- I; m& h, n, o
" Y+ F8 }' ?% ]3 k4 j
<li id="20CURRIO">/ s+ l1 ?, v& R: A) P6 j  J( \3 H

3 i; ^# G' L! P- ]7 r7 `$ @0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实习生 徐蓓蓓。6 u: T+ b% p3 g3 a$ k( U/ B- 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