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航海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

[复制链接]

! x! `7 _. W* O2 l; b.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t4 e% y( Z# z; r3 ]$ P
广州航海学院。受访单位供图- J( ]' s$ A, ]% u; n7 `5 X& ]5 W
0 }/ n" @0 F  \5 q9 v$ m
不久前,广州航海学院向全球人才发出3则人才征集令,引进与招聘教授25名、副教授100名、博士50名。
4 o+ m; d$ e0 g8 g. V近年来,广州航海学院紧抓筹建广州交通大学的重要机遇,引育优秀科研团队、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0 G* q/ I* @1 r& V: t4 I( G: [4 F“作为地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海事本科院校,广州航海学院以服务华南地区航运业发展和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为己任,为地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采荣说,学校要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加快科研和学科发展,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广航智慧和广航力量。
4 _/ J' F! F. ], @* h; T1 X: v% q打造人才“强磁场”
% V9 i7 U: ~0 I6 N激活“一池春水”
% u+ W& Z/ i4 f  ~$ z南方日报:学校如何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 Q" d  r9 k  y# F3 b邹采荣:广州航海学院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d" Z8 N7 W, L0 K
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回避问题,不逃避困难,梳理出目前制约学校发展的14个方面问题,全校一盘棋,推动破解学校发展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深入研究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并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全心全意解决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加快广州交通大学建设等十大举措。6 l+ E& D! ^8 ]* X  P0 s7 Y+ R# O
在实干中,广航人努力找差距、补短板。当前,广州交通大学基本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建设准备阶段,今年内将完成施工招标并开工建设。1 U0 n. O; q7 [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州航海学院引才育才的力度不小。
' I+ |6 X' ?; N+ o. O邹采荣:近年来,随着入选广东省“冲补强”计划、获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筹建广州交通大学等重大机遇的落实推进,学校在办学规模层次、教学科研能力、服务行业社会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发展提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全面夯实内涵建设的关键,我们将持续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在规模、水平、结构及质量等各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3 ~- t0 C: k& |, ~, h学校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打造人才“强磁场”,软实力不断增强。
6 `3 I3 }- m: @2 l学校以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为重点,2018年至今累计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200余名(教授62人,副教授64人,博士、博士后85人),其中包括尹衍升教授严酷海洋环境科研团队,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董春林教授智能化高效焊接科研团队,国际海事与产业科技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沙正荣教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原工程总监、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劲文教授等,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样板。5 Y  T" V+ M( G  E2 M- X
学校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激发跨越式发展闯劲和活力。
9 b0 l. F' K3 G锚定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及海洋强国战略,学校积极布局学科集群与科研团队,组建了智慧港口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港船智慧节能无缝供电技术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入选2021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学校还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2年首次以第一单位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
! f6 N& a, L! a3 ?1 {8 I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全面赋能学生的成人成才。
- E9 x7 h: `3 p2 S' f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学以致用、服务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强化“向海图强”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有效人才支撑。建校59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近8万名高素质人才,超过8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从事航运、海事管理及服务等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长期位居广东省公办本科院校前列、广州市属普通本科院校之首。2020年,校友蔡木德、程邦武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23年,2021届校友罗威龙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4 b1 ~0 @6 b0 @4 |! t. A3 `推动产学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
2 I! B8 S& u* c9 A* @3 l, u" H南方日报: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海事本科院校,学校如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I/ L$ d$ r. C2 t( l
邹采荣:我们用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科创力引领生产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H1 x9 f! O  ?$ o- A" w在服务广州方面,我们持续为广州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学校积极承担广州市、区相关的航运研究课题,主持完成了一批重要规范、标准的制定,例如完成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水域范围研究、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及通航安全管理措施》的研究,为广东省政府发布《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办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0 O: F5 v* ?; g4 K6 u5 E+ j- Q( s5 t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方面,学校整合华南地区航海教育资源,大力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企业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近年来,学校与95家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150项课题研究,完成国家重点工程港珠澳大桥、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广州南沙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通航安全评估。! ?+ V+ [: p3 Z5 E& X8 C! F# x
在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上,学校全方位拓展国际海事交流合作,致力提升国际海事的话语主导权。学校多次参加亚太地区船员国际合作有关会议,推进APEC船员卓越网建设。学校陈昌明、刘春荣两位船长先后三次随中国海军出征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2022年学校主办“走向北极治理合作的中国实践”学术大会,探讨新形势下北极热点问题,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g$ i# e3 f4 j- ?: b  }: w- ^5 r
南方日报:接下来,学校如何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0 W" V* Z  Y% H$ n# V邹采荣:学校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师生争创一流奋勇拼搏的勇气和斗志,为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 Q+ L' W2 x" `0 w5 j: z
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培育计划。面向交通科技前沿和广东交通行业的重大需求,前瞻性布局一批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工科学科,支撑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完成交通类学科群和综合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覆盖“海、陆、空、轨、潜”交通学科。
3 [( y) x& W! W! i; [% B  E; J完善实验实训设施条件建设计划。在智能交通、交通装备、交通节能环保、交通大数据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 ^: d6 l* J7 a
实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程。以交通运输、机械、电子信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为主要培育对象,实施储能学科“学位授权突破计划”,组织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以海事、交通为特色,形成强劲竞争力。
! L' u% f6 z; V* I1 \推进对外开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计划。深入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机构、具有交通特色一流学科的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开设中德“4+1”商务英语专业、中澳“3+2”金融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意“3+2”意大利语专业本硕连读项目(中外联合培养),中芬、中美本科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 r; G* @* i0 g. S$ e. u
案例
6 B! R2 l4 b+ H. ^! k填补广州
! O! M$ W' \8 K( I1 ^& G& B8 @, T严酷海洋环境材料基础研究平台空白
5 `' @. R, S4 d4 y/ ~& f. m广州航海学院建设海洋严酷环境材料领域工程技术中心,设备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尹衍升教授领衔,在南海高湿热、深海高压、极地极寒等极端海洋环境领域进行材料蚀损过程研究、防护与适应性材料科学设计与制备,填补广州市严酷海洋环境材料基础研究平台的空白,在远洋运输(极地运输),南海岛礁建设,深海、极地及南海资源勘采,海洋环境安全,海洋科技等方面产出显著研究成果。
! h7 M, A  [4 c& F! c3年来,该中心新增主持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21年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 N- x" N: b9 i* i4 M获批2个海洋大数据5 k3 Y4 q+ m4 ]/ Y
领域省部级研发平台
$ L% h/ I( X3 H广州航海学院获批2个海洋大数据领域省部级研发平台,分别是海洋大数据与自主学习机器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d# t: G) S3 Z6 j; @; c上述2个工程中心重点服务广东海洋交通行业及相关产业,对接行业需求,提供海洋大数据分析处理、海洋通信导航、海洋运载工具智能化、海洋智能交通物流、海洋数据采集前端信息化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在海洋交通行业及相关产业等领域重点突破,在智慧海洋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提前布局和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0 p$ I; D- v0 h; u  v+ n) R( G
数读
1 u* h$ p6 S3 \" R+ s: D师资力量:学校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37人,其中教授1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7人。  b; ]0 Z/ D" t+ T  O6 r
科研平台:学校现有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个,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 \& f" m/ N2 @! z8 U: O- A5 k科研经费:2022年学校科研收入9777.1万元。2023年承担两个国家社科基金,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零的突破。1 L$ H1 ]/ v2 G2 k. Z. A! p. y
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在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整体提升280余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388位,2023年全国自然科学学术排名第347位,是省内进步最快的公办本科院校之一。: q9 D1 k5 T1 V2 v% O6 `
<ul><li id="1VO5UIP9">6 ^" }. a8 K0 I# ?& d

! K. m# n( P) w% p+ w1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u& m# ~9 L. R
) W$ Y7 D* o: S- |<li id="1VO5UIPA">
  G# C7 u# d0 M6 U  v* R
# O1 M; Y5 o2 l8 N0 \2 q( M2 g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马立敏。6 n+ I7 p( f5 x; D0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