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刊文:建设海上牧场 打造“蓝色粮仓”

[复制链接]

( Q4 A, l1 f+ U: [9 }7 o% W$ ?  `, j2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O. R" t& W; V7 S- Q2 V9 O6 a  k) C2 l: D
建设海上牧场 打造“蓝色粮仓”
2 }5 B, \0 }4 _( A6 o9 P《求是》杂志记者 盛 玮
  P8 g7 v; A+ w% F$ n8 \6 B: Y, l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海域风光秀美,浮动的渔排鳞次栉比,连接成片,蔚为壮观。成千上万的养鱼网箱内,一条条大黄鱼欢快地甩着尾巴竞相逐食。
3 _' N$ Q. b% {6 d8 o& }2 X5 @( x0 l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福建是海洋与渔业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近年来,福建以海上牧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不断丰富“中国饭碗”,海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 n  z$ J6 ^* y8 \8 \“这个海以前环境污染太严重了。”三都澳养殖户宋向国感慨地说。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乡,却一度因无序、无度“耕海”,陷入困局。2018年以来,宁德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累计投入45.48亿元,用环保塑胶制成的深水抗浪网箱、新型小网箱和空心浮球升级替代木质渔排、泡沫浮球等传统养殖设施,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规范了海上养殖布局,让三都澳重现碧海蓝天。, ?0 M. f/ G# X; ^8 O
“综合整治后,虽然养殖面积减小了,但产量上来了。因为传统木制网箱才4米多深,亩产量只有30多吨,现在深水抗风浪网箱深达12米,亩产可以达到50—60吨。”宋向国高兴地说,综合整治还给渔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5G、太阳能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海上生活与陆地没有太大差别了。”
2 t1 |1 m, x* B0 }4 X5 z“三都澳地理位置优越,海水水质好,适宜大黄鱼生长。养鱼网箱升级改造后,养出来的生态大黄鱼条形好、成色佳、品质高,预计今年养殖量能达8000多吨。”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尤维德说。
3 b; Y+ |# z. `7 }' m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渐次绘出新时代海洋牧场的壮阔图景。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19.47万吨,占全国产量73%以上,产值88.75亿元。3 T; ]& ?' H. d( U- `9 q( o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遵照总书记指示要求,福建大力推进“福海粮仓”建设,实施深远海养殖试点三年行动,加快装备技术集成,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17台套,规模居全国前列。! D# A+ y; G/ Z# d& S
“智慧养殖涵盖了水温监测、水体环境监测、洋流监测、自动投料等方面,声呐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观测大黄鱼的生长动态,监测数据让我们从靠传统经验养殖转变为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闽投1号”运营总负责人许航说。发展智慧渔业,对促进海洋养殖渔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传统水产养殖高度依赖人力、经验,靠天吃饭、风险难控,依托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不但实现了降本增效,养殖品质也大幅提高。- J' z) s: K5 ?- u# X- y

% w3 H3 V* h) x.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O+ _, L- U# ]2 F8 e& d: E3 z! m# @/ V! E% f* A2 }, S- p* y
图为福建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鳞次栉比,与蓝天碧海相映,成为海上一道亮丽风景。 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8 O$ L1 R" F7 r“闽投1号”立于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水域,是一种新型绿色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长92米、宽36米,养殖水体约6万立方米,预计每年可以养殖优质大黄鱼600吨,年产值可达1.2亿元。“闽投1号”设有50平方米的智慧渔业中心,智慧渔业系统集合声呐、光学等多种探测技术,可多维传输数据,并通过自主研发算法,建立评价体系,指导生产及运营。7 Q( G# ^4 i  v" x4 s; u+ k8 l0 b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我们一个工人就能检测整个台套3个网箱,效率提高数倍。”“闽投1号”工作人员范永杰说。据了解,“闽投1号”从附近渔民手里收购3两多大小的鱼苗,在不同网箱接力养殖一年多长到1斤左右再上市。许航说:“相较于近海养殖,远洋牧场里的鱼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宽也更深了,天然饵料更加丰富,同时还会经过风浪历练,这样的大黄鱼肉质更紧实、回味也更甘甜。”当前,“闽投1号”正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展开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进行深海养殖技术攻关,拓展养殖更多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同时,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深化,正打造年经济价值可达10亿元的深海养殖产业链,“蓝色粮仓”从近海逐步推向广袤的深远海。" p7 ^7 Q2 p2 T% P( y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在福建,越来越多的海洋牧场出现在大海中,“田园”从土地走向海洋,渔民用创新科技耕海牧渔,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2022年福建海洋经济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3%。全省水产品总量862.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吨,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0 L) c6 Y. B- \9 T  I) p记者手记:, T, F+ s0 {4 L) M6 C: r! i2 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吃粮食,吃陆地上的食物,还要靠海吃海。”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福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手抓环保、一手抓科技,不断开拓深远海养殖,努力把建设“蓝色粮仓”这篇文章做精做好。, G+ L1 ^) m# b
(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求是网)( p5 e3 A( G3 u. s& ?' M6 _
来源: 《求是》2023/14" d# }1 B4 o8 X! y$ `  A/ g
/ r0 K) _+ V; k& [' ~  l
作者:《求是》杂志记者 盛玮
  Z, {  [$ |) K3 K( V4 g% T' X制作:韩辰
( @8 n$ A; {) ~/ g审核:罗素英
9 W& V, _' K  {2 i# T+ c
* f. q! {/ r' K  |" ~: B- h# j* ^3 e<ul><li id="1V18D8VP">) x, \4 \& |8 J5 R

5 Y9 V0 w( T; B# H9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 n! z  F- j4 S4 S1 p
& `6 U% x0 |9 W1 S6 r8 M
<li id="1V18D8VQ">2 G8 v3 |+ {/ L! C3 D% ~
) y! c2 t$ M$ r" o1 R( h  |( P! f
信息来源:《求是》微信公众号。
* z, {: |4 O( l. G* U) N( w" Y/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