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申报“极地系统观测与生态环境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

[复制链接]
' R+ y' A& w/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J* J: P+ s7 |. Z) f/ }2 q  h

9 N! }. n' {" o7 ?

: w/ p4 C) e7 R)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7 s! \5 q" |) H! m& f7 D) c4 ]
5 G& E$ ]) J9 s( J6月1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以下简称“极地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在极地中心曹路院区举行科教融合工作交流会。极地中心主任刘顺林,副主任张北辰,纪委书记王金辉,海洋二所副所长陈建芳,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海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纪兰院士,以及极地中心相关职能处室、上海交大相关部处和院系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 L8 W' c% Z* {* `3 Q! x
8 Q: A# ^& x$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y3 X* j8 O7 B+ {# |" K
+ a) T0 p: F0 G! A! y5 z刘顺林在讲话中表示,极地中心作为我国专门从事极地调查监测、前沿科学研究和考察保障的国家科研业务机构,一直高度重视极地生态保护。过去两年来极地中心与上海交大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并在科研和教育资源共享、学术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未来,极地中心将继续深化与上海交大海洋学院的全面合作,携手做好部部共建框架下的“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教育部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等一批创新型平台的建设,积极申报“极地系统观测与生态环境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南北极考察和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7 R& H+ [2 _! ^" [4 d# |

. Y; X6 P' g$ w, y3 m7 t2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I! }* z4 [) e" E

. i" ^% G4 }  x- v+ K/ Q: v2 u海洋学院院长周朦从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研建设、亮点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科教融合共建工作汇报。他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增进共建单位人员的往来和学术交流,深度融合各方资源,扎实推进共建工作。/ U& f/ H* T5 m3 y+ J$ U$ @1 i

5 R3 _/ y, W2 W3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4 u9 ?0 n8 B
4 H$ t. }. B% h% z5 E4 g随后,奚立峰、陈建芳、张北辰、王风平为“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林忠钦、苏纪兰、吴旦、翁震平、周朦、刘顺林、王金辉上台见证。“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海洋学院建设,实验室由上海交大、极地中心和海洋二所共建,以基础和应用科学及国家需求为主线,聚焦极地生态保护和极地治理,设置极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群、资源利用和气候变化等重点研究方向,全面提高对极地生态环境过程的认知,科学评估极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研究碳汇过程及其变化,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参与极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际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0 [4 m  z* P2 {+ A; Z

, u" B  k# i6 B! M2 C. m8 ~5 n- T4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M+ D0 P; E6 }% i8 ?6 A; p1 g

, Q* d" e+ V! y- X林忠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研究极地、开展极地生态保护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方向。我国的极地保护和国际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科技创新支撑国际治理能力,全面推进极地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上海交大和极地中心合作共建2年以来,在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证明双方的合作共建是真诚的、落在实处的。相信未来上海交大、极地中心和海洋二所将继续秉持务实真诚地态度,面向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和气候问题及国家战略任务,进一步发挥各自在极地领域学科和科考平台资源的互补优势,创新科教融合机制,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极地一流科研强国建设。9 z8 e- [0 J* I! Z% E( t$ `- |

7 O( T  g4 n- C5 e5 s7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 P' A( }( J" j/ i( a& V; i2 j4 V. e4 U$ \2 A& t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调研了“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 ^5 A( b) B* h  y
编辑 | 谢安琪; Q7 \' G" v1 O. T3 d
1 F. u* ?' `8 f+ `; f$ S3 Q/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 F" b! u4 s2 i$ ~/ A! P; @/ q' Y
7 S9 D' ?# E3 ]* Y2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g# e; X- p5 S6 Y6 u- q; M& c8 y+ b, F

8 @7 c0 A8 f# ]8 F信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 i+ }/ ^& K" P1 G. w2 b1 @5 l3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