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新增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复制链接]
9 z+ ]% B" L# U8 {1 ], f(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0 t" l3 Y) Q4 B. [* s: V; B8 t
7 |, j5 Z4 Q% N) q. d近日
2 p2 Y  X* x+ U; Y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E' t2 J' s) o; h6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0 o9 u( p5 m/ V+ j. B
我校3门课程入选' y9 ~- A8 t" K+ r6 N
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 ?+ ^* D+ u0 M2 s, K0 X
标志着我校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
4 B, G; c" t( F取得了新的成果2 y$ `% _; |, G  T$ T4 K* {9 h- s

! R% Y' I/ H. S0 `: n; ~-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 I3 [6 U- _/ j. C

2 p$ F! g" }3 \. |* D海洋与人类文明6 f' p; l* O0 ~
课程简介
& ^3 M1 b2 K* B, x2 j《海洋与人类文明》是一门科学与历史、技术与人文交叉融合的通识课程,内容涵盖了海洋文明的起源、演变、法律、经济和科技等多个方面,从全球化的视野和人类文明的世界历史观来看待海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性和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通识素养。2 R/ y1 E. e7 z1 @% I+ u& B4 g! @
课程负责人
! V7 F# H1 Q4 L9 h# s
2 d0 e! U. U! N5 O"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z3 F  @% y' b2 U, O( |6 M

  p7 F% P' C" `8 |, X2 `! _严小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藻类资源生化学研究与开发的国际知名专家,2014-2018年度Elsevier Scopus农业与生物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员,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入选者。9 s. O/ [/ r$ E0 @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累计发表SCI论文175篇,授权发明专利91项,出版著作6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成果,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创新藻类生化功能因子图谱学方法,建立藻类资源功能化利用新理论,创新海洋饵料微藻全脂结构组精准高敏分析,建立国际领先的饵料微藻营养效价脂类图谱;发明多功能因子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重要藻类功能因子精准开发产业化突破,在我国首次实现岩藻黄素产业化;藻类资源开发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规模应用,直接培育了洁晶集团、程海保尔、宝智生物等一批藻类生物科技知名品牌,创新了紫菜跨地区接力育苗和轮养模式,带动了我国藻类资源的产业重大变革。
$ O5 |$ k8 G& m" o6 S社会学术团体兼职: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学术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副主编、Bentham出版社中国学术大使(Ambassador in China)。
% P2 E% Q/ o' x! q$ d  N) i课程团队
$ l( g: H& M( G+ o
# f0 f% H! s; T! ]%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 k) W' {% ]$ y6 {7 V- j) d0 z
/ j" G( `$ ]$ b陶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奥本大学毕业。现为浙江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健康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专注于鱼类细菌性病原的生态、毒力机制和疫苗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副主编及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9 O2 G0 W/ X: S0 ^" w5 }, J& C

. m+ |; o5 d5 o/ x! D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_% f" e$ a7 H9 _
5 B2 l( k4 n& [9 }8 w, Z. U* y8 O
廖智: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教学方面,主持和承担各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入选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项目),曾获浙江海洋大学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突出。先后指导16名硕士研究生和30余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6项;作为指导老师多次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奖项;先后指导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11篇,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两次获得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科研方面,发表各类科研论文近80篇(其中SCI收录26篇),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余省部级项目十余项;2008年入选舟山“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获全国商业联合会一等奖1项。6 j9 N3 U: q. ]
课程特色与创新
2 g* T$ l+ d3 x; c3 ^  g& R5 l0 b(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度。结合小班研讨和分组讨论,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增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等实践平台资源,协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要求,提高学习的挑战性和有效性。) t' O2 E5 K4 j( _5 ]4 k1 k& S
(2)融入思政元素,树立正确海洋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客观科学地认识海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贯彻科技兴海、海防兴国的理念,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和保卫“蓝色国土”的责任感;结合学校地处海岛的区位优势,以及60年海岛办学经验,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校训精神渗透于课程教学活动中。& Y0 @7 k  u0 Y' C
(3)创新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思辨力。通过对国内外通识教育的调研,结合未来大学生能力需求趋势,将高校通识教育内涵拓展为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协同培育,通过设置一个具有价值的主题,来推动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因果分析(见解力),并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对其进行独立思考和研判未来(洞察力)。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历史、技术与人文交叉融合的课程,为落实新理念、培养思辨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F( M" I3 M: v2 N9 [
航海概论
7 r! K% i, k$ |. v& s" `; |: E课程简介
* |) T4 i: F5 e' {  t$ ~. I. J本课程是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熟悉海洋、认识船舶、知晓海事安全的先导性课程。课程按新工科航海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植入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海强国的思政元素,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根据交通管理专业特点,依托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办学特色,围绕“船舶技术”“航行技术”“航运管理”三个部分十个学习单元,55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讲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海上交通运输中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船舶技术、航海技术和航运管理中相关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课程立足“立德树人”理念,通过建设线上课程网站和思政案例库,通过编写立体化新形态教材,便于学生线上预习、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后总结。同时,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小组研讨、航海船舶实践、航海文化植入和课程思政融入,使学生感受航海精神,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并巩固学习成果,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9 N  h9 K; @, K' k! N/ l0 v
课程负责人6 R; w$ ~  X0 h( i

0 g0 Q$ E  O; {1 q: M0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C5 Z$ w+ {7 t6 y+ ]- S% L
* F+ |8 M1 H! m( i8 B& C1 b
王捷: 教授、船长、工学博士。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海上货物运输》负责人,承担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学生教学评价优秀。主持的《航海概论》课程2021年入选浙江省一流课程,2022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编“十三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海上货物运输》(2020年)、浙江省本科新形态教材《船舶货运》。
! d4 X0 N$ W5 }$ Q- t课程团队' P, j5 ]6 R& c  P! M% W5 z
( A8 [$ d4 u5 Y$ |) ]1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M  F8 O* b. y& v; @
9 |0 j8 Z5 ]- n" _, Y  K
超: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航海学会会员。先后参与/主持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舟山市科技局项目等4项。近5年,发表并被SCI收录期刊论文6篇;主持教育部交通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航海技术教指分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 d, y) i  k* U6 E

+ O+ M  k. K7 t5 \8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N! e$ ]9 [7 ?3 X0 [' r# n

% ~5 j) ^8 K: S2 H& ~3 x5 u祝贵兵:工学博士,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术骨干,硕士生导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航海学会会员。先后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舟山市科技局等项目。 近5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洋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各一门,参编规划教材《海上货物运输》,承担多门课程的本科、硕士教学任务。
. i+ x3 S( b- U3 q2 f: p/ a
, l! S' ?' X3 ^' j  O& N; ]5 q- u
3 H: O! u# h# t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T! |, h2 @" T% m7 _# P& F6 E/ p  L+ y- Y- c* V) H
张建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浙江航海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高技术船舶子课题、市科技局项目等5项。参与浙江海事局等课题4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6项等。获得浙江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省级一流课程各1项。承担轮机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任务,主讲轮机工程前沿技术讲座、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船舶与海上设施检验等课程。. u/ C6 l" [) L6 r$ _

/ f; N0 m, i# N% M. a
% d4 M: K# o7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 u0 S  l4 a, G
7 F$ F) v/ m5 Y: f+ n% t
张洪刚:工学硕士,浙江航海学会会员。先后参与浙江省自然基金、舟山市科技局项目等课题2项,浙江省教改项目2项,主持浙江海洋大学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编教材《GMDSS 通信英语》与《船舶货运》等2部。主讲《船舶货运》《船舶操纵》《船舶原理》本科生课程,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获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三等奖、校超星杯教学竞赛三等奖各1项。负责本课程《航海概论》线上课程建设与维护工作。
! B7 K) X, x8 U' n1 L课程特色与创新
" t: }5 B, C0 J% `$ G- @1.特色
. r; r0 ], ]+ i5 k0 S* x
; G' d0 w( S& z6 E, F% D1 k(1)基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学习内容。教材、课程网站和教学辅导均以学生为中心,预习、在线学习、练习、复习等立体化的学习环境。
0 L5 b; q( A% t: O1 u4 q0 ?) c! h% j$ C2 g. t
(2)主讲教师均具有对应教学内容的专业和实践工作经验。主讲王捷教授具有远洋船长工作经历,教学和实际工作经历丰富,主讲祝贵兵和张洪刚讲师具有多年课程教学经验;轮机概论教学,主讲张建伟副教授、博士具有厚实的轮机工作教学和研究经验;网络通信教学,主讲陈超博士具有通信专业学术背景和相关海外企业长期工作经验。0 H- l" z3 V4 w4 ^: ~7 J( X0 I5 S
2.创新2 [) z, X( Y3 J
(1)融合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教师资源,贯通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教师面授,联合课内练习和课后团队学习。将课程学习内容分为55个知识点并配上讲课视频,学生可通过新型态教材二维码和课程网站上知识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学习,直到学懂弄通。
  J0 N4 ~  V$ L( O/ ^/ v6 R(2)基于浙江海洋大学以海洋为主题的办学特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上船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认识海洋、熟悉船舶、保护环境。( H$ q. R" X0 O& _3 t/ H3 L) L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 t6 t' m$ M5 V+ V9 m/ V课程简介
2 O* L/ ~' J' n1 L' ]# b8 `2 H6 r《物理学与世界进步》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猫旋、麦克斯韦妖、混沌、结构色、超导、超流、量子纠缠、量子计算、膨胀的宇宙、引力波、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内容。课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相联系,介绍物理学对世界进步的贡献,以及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6 O5 T" O# {  M: W# [# C) Y

: R4 l+ o5 D% ~3 j课程负责人
& f  A  U/ j% f  E' ]: i2 I
! |: @( ]. N6 c+ {& x3 g: h. w2 |(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u5 |7 e0 M9 K5 U. R: X6 L

+ b3 I" Z2 G) F, T( i+ h6 H6 {宿刚:博士、副教授。曾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本科高校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二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度智慧教学之星”。
* p: ^& U3 v; O" ]课程团队; U1 I# b& v) w, U' M& A3 _5 q

4 U: t2 C/ S- t' O# T: u, E) v" P7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9 L8 @' u$ n: h$ q; @/ H, {7 d
4 a% c: x1 l0 E: [
钦小平博士、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远离平衡态的短时动力学模拟、磁性畴壁运动的Monte Carlo模拟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舟山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 e" ?/ r3 J2 b7 m- I% W* f1 H! ~

7 c; T% f9 r6 G5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3 ~. s- U9 t8 O3 S8 a
' S& v% `1 `9 L% T丛令梅:硕士、讲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声学专业,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曾获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微课组一等奖。
6 F9 d1 y% w* E' N* }

8 z" g/ f/ p5 g) }+ X% W0 D%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5 R0 R; k3 G) p
, r7 b$ C3 J" ^( U$ G' d' I雪苹: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2007年获浙江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香港教育大学访学。曾获浙江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
$ [8 `. Q$ I: Y9 o主要从事非线性数学物理方法、非线性可积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Physical Review E、Nonlinear Dynamics、Wave Motion、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 b/ e" L/ s& F, y- A课程特色与创新
7 Q) ]0 z- c' R- a2 [4 `1.特色- D( l2 }5 w" e

  ^! _/ W8 r3 I8 i: o(1)学生动手实验,增加课堂趣味性。课程团队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更有利于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g3 n) K. M- i, ~& i% k/ k
(2)开展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雨课堂可以实现讨论的分组、题目发送、答题、结果展示、互评打分的全流程,并数据化记录,投票选出最佳队友,用互评激励同伴参与。避免分组讨论过于形式化的弊端,引领全员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  O2 W! N' s! n( z: v
2.创新* @( w1 N; H- z; N9 Q' K+ g
(1)教学内容紧跟科技前沿,对标金课高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科技进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落实金课建设的高阶性。
$ l" U& |  h  v& p* Q(2)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学,提高学生课堂获得感。使用雨课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的获得感,落实金课的创新性。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便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做好学习计划策略;学习数据的实时展示,,对比反思学习效果(监控策略);学习困难时,用雨课堂求助(调节策略)。# ]9 {) v- C( X& ~) u
(3)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提升课程挑战度。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测验对教学活动全程进行数据采集,投票展示学生课堂讨论、弹幕等学习状态,这样的多元化的评价,提高了课程挑战度。
6 }$ }! x5 x2 V% ^. g4 v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聚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助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出台《浙江海洋大学本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浙江海洋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试行)》和《浙江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规范和课程思政系列建设指南》等制度文件,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 t' {  ?- h0 W0 x0 l自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启动以来,教务处认真分析申报要求,多次组织开展专场培训和工作会议,做好申报辅导和政策解读,助力我校的一流课程建设工作。今后,学校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建设标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更多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e; _# ]/ j+ v. m. q
; a- ]9 m6 E7 `1 A5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V, w" I& \9 L( b6 v7 v. W

: C! i  i( ^0 H/ G2 l4 M
! F- F! j  S/ B5 |0 ^+ ^信息来源:浙江海洋大学。. f# J( p6 i9 l; k$ Q"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