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蒋增杰研究员领衔的近海生态养殖团队在创建原位酸化模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以重要经济贝类长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为实验对象,采用“现场流水系统+PAMAS+PreSens”的贝类生理能量学标准化测定方法,系统解析了长牡蛎和菲律宾蛤仔对海洋酸化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调节机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胁迫显著降低了长牡蛎的滤水率,增加了耗氧和排氨率,导致了其生长余力的降低;海洋酸化胁迫通过影响菲律宾蛤仔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状态(pH、[HCO3-]等),逆转γ-氨基丁酸A型神经受体(GABAA受体)的功能(即由输出抑制信号转变为输出兴奋信号),进而导致菲律宾蛤仔潜沙行为的改变。研究团队利用一套自主研发的自动控制pH的野外围隔实验系统,探讨了贝藻综合养殖在缓解海洋酸化胁迫中的积极作用。结果发现,海带的存在能够显著提升长牡蛎的滤水率和生长余力,合理的贝藻配比(长牡蛎:海带湿重比约1:1.6)可有效缓解海洋酸化胁迫对长牡蛎生理活动的负面影响,证实了贝藻综合养殖模式是积极应对海洋酸化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为深入认识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探索绿色、高效的海洋酸化缓解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8 @) o% `& J* B, g
3 N5 s* l. r, {+ e) N1 N
. g5 b; n0 y3 j“现场流水”酸化模拟实验系统(A)和“海上原位”酸化模拟实验平台(B)示意图
8 K" c% W. v c, g7 h5 A# W' a! z* j, i3 [
) W9 r2 {3 g( Q" |$ C- M
8 ^, O6 _4 r% E) j海洋酸化胁迫通过逆转GABAA受体功能影响菲律宾蛤仔的潜沙行为
' s( \# y- `$ f+ W+ A& N
) m+ Q, D$ y: i8 Z& X4 E , c: m2 o4 A/ P; M
1 E" z* p' ?+ o; q, w- C
海洋酸化胁迫通过逆转GABAA受体功能影响菲律宾蛤仔的潜沙行为 r- U" t- y9 ]
; i' g6 `+ d P9 i) Z- P8 B: z0 [3 l0 T" s! `# T9 C" ~
其中,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黄海水产研究所姜娓娓博士,通讯作者为蒋增杰研究员;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论文蒋增杰研究员和姜娓娓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K! Z/ S) N; w4 T8 T2 R/ C. \2 S
, V/ \% L( [3 _5 a, t& d全文链接:9 G9 z" j% T2 A, N. b
1.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est.3c00707* Q2 F: _2 ^0 i! Y& H+ V) i4 k7 S
2. https://academic.oup.com/icesjms/article/78/7/2579/6332555$ F$ S8 Q- b2 ^' C* H
3.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862172/full
$ ^6 w! {- {+ M4 ~0 l W
9 j. J: ?# \, B4 v- f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C, U8 v, R! G0 d4 W! O- \(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