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中山大学极地环境立体观测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启动会暨中国高校极地联盟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会上举行了实验室揭牌仪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及四个学术分论坛。1 x F5 @5 s5 M( @) ?
& w6 V* V: w4 ~- d4 ]& w2 n
8 n# R- \* Y5 J8 Y- e- b z* w! j$ `+ S( c u6 n- S+ w
大会合影6 g' j. e# T e+ @; }
% ]5 M0 L% p( I
& S8 S N! ]8 I2 e陈大可院士致辞
0 [8 w0 a7 [) d% S8 ~ t: ^, [3 h, \近百位来自兄弟高校和相关机构的领导及极地知名专家出席会议,中科院院士陈大可教授、张培震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秦为稼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程晓教授,副主任李整林教授,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极地领域优秀学者和研究生围绕极地空天遥感观测技术、极地海洋立体观测技术、极地环境认知与应用等主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 ~! `3 B: o" N4 c3 t, r; m; \# O' {" `* S R7 E
; o5 O% M3 x0 {( t' U0 i; o; u% y实验室揭牌仪式- K: y5 c% X* T7 R
1 ]. Y! x! C* s/ h! m
& [. E9 H$ A& K( J$ z" h' i极地环境立体观测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z- h! y. V, g, ~
: q* y; v2 M: h. K
$ I/ ?1 k% j1 U* M7 i校领导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 F3 d: o6 c. E! e" {8 U2 e. V+ n7 f% n: M% F3 L
3 `, a @0 d: J0 a. p8 L校领导为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 F- A( [! a9 o9 P( F4 e
近年来,中山大学心怀“国之大者”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舍我其谁的魄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极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集结中山大学在极地领域的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加快部署极地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对极地学科发展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打造国内第三、高校首艘极地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努力为国家极地事业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8 |. y9 X. j/ z5 ]
- o) ?; M4 e- }: h. a4 q3 M6 {3 R6 c'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y2 [4 K$ h9 l# b5 e
! n" o: X, `4 X/ r1 J4 s; q" M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0 l& q/ [$ |6 c2 S3 b. a
实验室依托校级实体科研平台——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建设,极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极地冰雪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主要负责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的运营管理,组织实施南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中心积极推动极地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为教重实验室的获批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Y" w# D6 e/ ~7 X, [* b5 l& M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8位专家组成,其中徐冠华院士担任名誉主任,陈大可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张培震、龚健雅和王桥等三位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专家们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程晓的建设方案汇报,对实验室定位、方向和基础表示认可,同时对建设发展给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 w) S1 F" M- ?! m! @! ^实验室部署极地空天遥感观测技术、极地海洋立体观测技术、极地环境认知与应用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支撑国家亟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建设的极地领域6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国际领先的极地科研成果,助力提升我国极地环境认知水平,建设极地创新人才高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大力量。
6 T* m: m2 S$ Q撰稿:曹 宁
' l) n9 \6 E- t8 z3 \# Q4 A' f初审:惠凤鸣: q w7 }" m3 G% Q, ~+ T' ?% }
审核:许 粤7 G; B$ H+ Q# ?+ }
终审:程 晓# X4 _0 W( w9 X
7 [# Q! Y( K, v( D
. ^# X! X/ `* r3 M8 I) }8 n# X7 B7 a x
信息来源: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
& j. M+ X8 ^: m( b; y4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