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推动“海洋基本法”立法为契机,有序搭建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 K) B" f! x6 f
+ d. Q3 h/ f' E: O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海洋基本法”属于基本法律和宪法类法律。通过制定“海洋基本法”,可以宣示我国海洋的基本主张,明确我国海洋的基本政策,建立我国海洋的基本制度框架,理顺各种与海洋相关的法律关系,为各类涉及海洋的行为和争端解决提供规范指引。
1 d. `: h+ J+ A, A9 ^5 m3 y" W : M5 C& j: ^( a- H6 @3 o
在“海洋基本法”之下,统筹填补立法空白和既有法律的修改完善,推进重要法律制度的配套立法,并将散见于各行政条例、部门规章中的海洋相关规范进行归纳、分类、整合,形成以宪法有关原则为指导,以“海洋基本法”的具体制度为统领,覆盖近海、远海、深海、极地等多层次,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立法和部门规章的海洋法律体系。6 H1 _* h1 O4 Y' { f
+ n* f, D% }/ p( C0 N) j/ F" @
二、发挥已有的海洋治理制度优势,加强海洋法律体系的统筹协调9 A ^) _1 I. D
8 W+ w2 U( C' A+ Y: g) i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制度优势,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最重要保障。在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域,党中央设立了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维护海洋权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重大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在海洋法律体系建设中,同样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在立法目标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目标,在立法过程中,破除立法部门化、局部化、单一化的障碍,实现各海洋部门法在体系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现实功能上的多重性。
$ v3 M9 F( y3 g , e' t- x7 @% U8 T
此外,还要在更宏观的框架内坚持系统思维,做好海洋法律体系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协同,包括与非专门涉海法律中的涉海条款和非专门涉海基本法律中可适用于海洋的规则、原则和精神,既要遵循一般法与特别法关系的基本法理,又要关照海洋自然环境和法律规则的特殊性。
" ] H r$ \2 s; L / ^, ~5 n5 i k$ q" ]( C
三、统筹推进海洋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升法律建设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作用
9 I- W# ^& o/ m; N) m
" d0 Z4 N0 { }+ ?& E“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对我国法律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我国海洋法律具有鲜明的涉外属性,具备实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求的先天优势。在海洋法律体系建设中,应当统筹把握、综合运用国内法和国际法两种资源,有效处理海洋领域的涉外问题和涉外工作中的海洋事务。
- [" V" w" C5 C9 u: x: U
) N e1 [! i" c _! x: I要牢固树立对海洋领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的正确认识。我国坚持“条约必须信守”,善意履行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义务。同时,《公约》不是“海洋宪章”,不具备对《公约》缔结前业已形成权利和缔约国同意以外事项进行评价的效力。另一方面,海洋法律法规不仅是国际法规则产生国内法效力的载体,更是通过国家实践引导和塑造国际法规则的重要方式。
& T6 P) J7 G+ F7 D( t/ x/ L
2 k7 \, t. X& l2 {在建构海洋法律体系时,首先要坚持立法体现“主权者意志”的坚定立场,保障我国业已形成和享有的海洋权益不因国际法上空白或模糊规定而减损。其次要注重与国际法相关规则的协调,避免在规则层面直接发生国内法与我国承担的国际法义务相冲突的情况。最后要加快推进海洋领域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制定或完善公海保护区、远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立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实现国内法对国际规则的引导和塑造。
0 [# h/ R( F. Z; E / j8 f9 W! D; W5 Q
四、密切跟踪海洋领域科学技术和产业市场的最新发展,科学开展前瞻性立法研究
% D# M) s. q9 Q+ b
; X/ m8 E7 ?3 R: s" T* y* V加强海洋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建设,跟踪海洋科技革命和海洋产业变革,是推进海洋法律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以智能化、无人化为特点新一轮海洋科技革命和海洋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智能海上设备和无人船舶在军民事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正在逐渐显现。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加速相关技术研发,积极布局产业发展,酝酿将智能海上设备与无人船舶技术用于军事活动、海上运输、执法、渔业、科研、环境等诸多领域,划时代改变了人类的海洋活动方式与形态,也对经济发展、地区秩序、航行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 F' S/ p- H5 t* r" V" | * P3 j- |" R }! b/ t
面对由此而来的新情况,相关的国际法律规则尚未形成,对于我国海洋运输等相关领域法律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未来开展《航运法》等立法相关研究时,应当将相关科技和产业变革可能带来的法律影响纳入研究范畴,争取形成前瞻性立法成果。
9 K! c) j/ j, w8 J9 W$ W Y3 T
3 a0 a+ d: P, g x# i8 {8 e* w/ T: [5 m e x7 Z5 k
文章来源:节选自《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法律体系:任务、现状和路径》,原刊于《太平洋学报》2023年第1期$ Z& _$ |3 @2 {: ?5 c' J( v3 l8 d
作者: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郭文娟,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 U% |+ k n4 W$ Z) h
2 J0 r0 C0 o& G, H
! M. ?* g; b*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