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 ~ U1 [3 V6 z! d+ P9 h
机械化是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当前,山东省水产养殖业正加快向绿色高效转型升级,设施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设施装备与生产技术集成配套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
_1 d% j9 z) l! T关键词
& A; Z: U- r2 B6 u/ |6 y, M. c1 E( L% \4 w: W6 i' E: Y3 p
水产养殖 机械化 调研
' f' U+ \' ~5 o: }+ [3 }& B" f" j
9 J. ]4 d& b1 ^+ z2 V- x, p! l( l2 q山东是水产养殖业大省。机械化是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当前,我省水产养殖业正加快向绿色高效转型升级,设施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但水产养殖机械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20〕4号)精神,进一步厘清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短板,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我们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 Q" L" s, ?+ ?" D3 |
6 V8 N8 E$ E. N7 F! q* e6 b, x. _8 N5 p- Y4 s- _: I
一、基本情况) l6 z) {; u8 b2 ^* u
) m! p! z+ p& c! b. T5 K$ [我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是全国海珍品主产区,在全国引领掀起了藻虾贝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内陆河流、湖泊、水库众多,正常年景淡水自然水面440多万亩,沿黄地区有宜渔荒碱涝洼地490万亩。9 P% h) {9 } n; f' }" e
(一)渔业生产情况
' j% C- T' ^2 j9 U5 W1 d2 K我省主要养殖品种有大宗淡水鱼类、乌鳢、南美白对虾等淡水品种及海洋经济鱼类、海参、贝类、海带等海洋经济种类。淡水养殖用地多为湖泊、水库、河沟及荒洼涝碱地改造、采煤塌陷区等。海水养殖池塘(车间)多在沿海滩涂和荒碱地上建设。3 Q" P n$ g0 o$ I5 O3 L! p
从渔业经济看,2021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4147.6亿元,居全国第一。渔业产值为1652.6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渔业从业人口153.8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24424元,超出全国平均数2587元。. f$ t& ]7 s! v1 h
从水产品产量看,2021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854.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海水养殖537.4万吨,淡水养殖104.6万吨,近海捕捞169.2万吨,远洋捕捞33.6万吨,淡水捕捞9.6万吨。从海洋牧场建设看,全省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29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9处,占全国的39.3%;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9多万公顷,投放人工鱼礁1900多万空方。1 v- y' J ]9 o' k: P% s
从水产种业看,2022年省级以上原良种场总保有量达到104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4家,居全国首位。有7家种业企业入选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优势企业名录(全国20家),居全国首位。全省具有规模的苗种场1100余家,年育苗1万亿单位以上。
$ G7 l0 H; M" L1 P0 Z: E从水产养殖看,2021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76.5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0.8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5.7万公顷。海参养殖产量10.2万吨,扇贝98.4万吨,蛤133.6万吨,贻贝33.7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 m' X, Y# n# Z( D% @/ @( b(二)水产养殖机械化情况
# A. A- W W. O, _6 U' z1 b当前,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机械化率仅为41.77%。传统养殖模式机械化水平偏低,新业态新模式机械化水平较高,并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跨越。
/ w1 @* c5 F/ F从养殖模式看,池塘养殖。全省池塘养殖总产量98.6万吨。该模式分为投饲、水质调控、起捕、清淤4个环节。其中,机械投饲池塘养殖产量66.5万吨,机械水质调控池塘养殖产量52.6万吨,机械起捕池塘养殖产量24万吨,机械清淤池塘养殖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1%、12.9%、46.6%、28.9%。网箱养殖。全省网箱养殖总产量12.97万吨,该模式分为投饲、清洗、起捕3个环节。我省网箱养殖机械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机械网箱清洗环节,机械化率仅为2.8%。机械投饲网箱养殖产量14.9万吨,机械化率11.47%;机械起捕网箱养殖产量3.8万吨,机械化率29.07%。工厂化养殖。全省工厂化养殖总产量22.9万吨,该模式机械化率高于其他三种模式,但也仅为58.56%。其中机械水质调控工厂化养殖机械化率为100%,机械投饲和机械起捕分别为28.64%和32.58%。筏式吊笼与底播。全省吊底养殖总产量443.7万吨,该模式分为投苗和采收2个环节。其中,机械投苗养殖产量和机械采收养殖产量分别为156万吨和198万吨,同比增长10%和6%。6 F- u* K% M% S
/ |. _# g* O: H0 G7 m从机械装备看,截至2021年底,全省水产养殖机械10.9万台,同比增加4130台,其中增氧机65357台,投饲机24815台,均较上年增长5%。水产捕捞机械2810台,同比减少32台。
1 y( a' c) @. n; v7 I) s3 W3 e/ \& u# J5 r! i; o/ }( B/ B2 l
& P* j4 j- {$ z2 }$ O4 A! F! j* [
二、取得成效
( i' T% i) b/ w" W0 k2 y
$ P- |' y. z. _5 \# x- m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渔业养殖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2 j( y' \8 @* I+ r9 O9 Z
一是工厂化养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进排水系统、自动充氧、部分投饵均实现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B# t$ ~- `; Z: N5 H4 B; A
二是深水大网箱养殖较快发展。深水大网箱沉降调节、投饵、产品收获等部分实现机械化,网箱养殖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和效益提高效果显著。
- }/ o3 b- e# T& _三是养殖区环境明显改善。以高标准建设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示范项目为抓手,对养殖设备和附属设备进行机械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养殖区环境状况和养殖设施水平。. R+ W3 q. G+ x/ B5 e5 z
! ]/ A$ _; ]" w$ c& u5 \
( x0 V9 A$ d6 ]
三、存在问题
, n5 J8 @. \+ r$ f) P4 H" o5 x; `7 G8 S' K8 u
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技术装备有效供给不足、设施装备与生产技术集成配套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 o" E& v5 v# u/ h
一是水产养殖工艺落后、机械设备投入少。山东水产养殖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养殖为主,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低。养殖户对现代水产机械缺乏了解,大多沿用传统养殖模式,养殖观念保守,接受机械化养殖技术程度普遍不高,机械设备投入少,对机械设备作用认识不足,单产水平低,总产的增加更多地靠外延式增长,以消耗大量水源、占用大量土地为代价,忽视对环境的影响。9 w" K# S b# t: q3 Z
二是水产养殖机械装备存在短板弱项。当前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研发创新特别是应用性研发创新不足,部分养殖环节“无机可用”矛盾突出。如贝类养殖加工装备精准度差、能耗大、自动化水平不高,装备制造技术和创新能力亟需提升。如水质的检测和投喂缺乏智能技术装备支撑,各养殖模式智慧增氧投饲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相关研究处于起步状态,核心装备依赖严重进口的现状。如海带生产主要分为育苗、养殖、收获三个阶段,育苗阶段主要涉及育苗苗帘的清洗、育苗池海微生物供给的水循环流动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带幼苗夹播到苗绳;海带收获时的海带起吊收割装运,目前全部环节都依靠人工,导致海带养殖收获雇工困难、成本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海带育苗、养殖、收获装备的研发应用。
* X+ j% Y' j3 D, k% g# w5 T三是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统计,2021年我省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居全国第九。可以说,山东是水产养殖大省、强省,但还不是水产养殖机械化强省。与广东、江浙等先进水平相比,我省水产养殖生产过程及产业链关键环节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渔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较江苏低近20个百分点。从养殖模式上看,我省池塘养殖机械化水平47.59%,较江苏低14个百分点;网箱养殖机械化水平13.29%,较江苏低50个百分点;工厂化养殖机械化水平58.56%,较广东低17个百分点;筏式吊笼及底播养殖机械化水平40.44%,较江苏低18个百分点;从生产环节上看,清淤、收获、分级、废弃物收集处理等方面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我省机械网箱清洗刚刚起步,仅为2.8%,江浙粤分别达到67.6%、50.2%、40.2%。
3 X. B& X' ]' }* P4 ?- a四是设施渔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设施渔业养殖规划,部分养殖户利用农地从事水产养殖,配套建设渔业设施(如看护房)等,但地方主管部门规划管理不完善,限制了设施渔业的建设与发展。高技术设施装备严重不足,引进消化不力,技术更新速度缓慢。部分养殖主体科技意识不强,养殖设施不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及养鱼成本上升。工厂化养殖品种单一,没有经济效益明显的品种,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养殖区域缺少水净化面积,大多数养殖池塘只考虑养殖池塘面积,缺少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和生态处理池塘。
; x& V, T- R" h$ m% f5 ~五是水产养殖机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目前大多数水产养殖机械缺乏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处于简单替代人力阶段。水质检测仪器是进行水质监测及处理的必配设备,但目前池塘养殖在用的水质检测仪大多功能单一,以PH值、水温和溶解氧监测为主,缺乏氨氮、亚硝酸盐、OPR、盐度等更丰富的监测指标,且部分为非在线监测,缺乏与增氧机之间的有效联动。多数增氧机仍然需要人工开启,一旦延误极易造成浮头及死鱼损失发生。目前多数饵料投饲机只能做到定时、定点投喂,无法将投喂活动与鱼类行为有效结合,不能通过监测鱼类行为探知鱼类饥饿程度,判断出是否需要开启投喂模式。: W4 z6 j: N: E
六是水产养殖机械装备应用不足。据调研,我省水产养殖机械较其他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应用滞后。比如,智能巡航(药饵一体化)船、增氧投饲精准管控、高效起捕、筏式养殖轻简化植苗、筏式收获、苗种计数、滩涂播苗采捕、病死水产品无害化处理等新装备还处于研发试用阶段;微滤机、养殖载体清杂、水质监测等设备主要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池塘养殖中还应用较少。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系统显示,我省仅有9家企业的40个水产养殖机械产品纳入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且产品仅涉及增氧、投饲两个环节。与其他农业机械相比,投档的生产企业较少,补贴机械种类和产品较少。2021年以来,全省补贴增氧机等各类渔业机械不足一千台,使用补贴资金仅为33.5万元。7 s- K C% ]9 r" D3 p* y0 h+ L: j
) {& u% Z; c; J9 I3 g
! \% V6 D2 _. o4 ]7 D! h
四、建议与对策
7 Z8 W5 N" c! Y' Z/ E" c% ? G9 d1 g9 r* h
一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围绕打造海洋强省建设,把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与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衔接。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化部门与渔业部门加强密切沟通,调动并发挥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海洋生物研究等力量,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指导各地有针对性研究提出破解的方法措施。如:针对河蟹、小龙虾、甲鱼等,指导沿微山湖地区、沿东平湖地区、临沂南部、黄河三角洲等地做好稻田综合种养。针对大菱鲆、海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品种指导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做好工厂化养殖。 y; P! C) v$ w7 O6 @- y% {/ I
二是摸清需求,畅通政策扶持渠道。围绕推进主要水产品种、重点生产环节、适度规模养殖场(户)的机械化需求,制定发布一批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和装备需求目录、主推技术,从需求侧提出建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海区特点及所在养殖区成品菜的加工要求制定更为精细的标准,形成设施、养殖、分类管理一体化的养殖技术标准,养殖区的整体布局与机械化配合,有利于机械化收割及自动夹苗机等机械装备的推广。畅通农机购置补贴对水产养殖机械装备与设施的渠道,重点向绿色高效、标准化养殖场倾斜,加大清淤机械、孵化育苗装备、饲料自动投喂装备、增氧机械装备等水产养殖机械装备补贴力度,引导水产养殖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探索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新产品、新装备以及成套设施设备补贴的路径方式。7 D" D B* R& s/ B9 g( Y9 @
三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形成的水资源消耗、土地资源利用、尾水排放造成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工厂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大小不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不但可以控制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周期,而且还可以准确地预计产量。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循环水养殖生产方式每单位产量只需要传统模式1%~10%的水消耗和1%的土地占用,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几乎为零。发展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走节水、节地、节能、减排、高效、安全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道路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打造水产强国的必经之路。5 \: t1 O) y: n- X
四是创新研发,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建议财政、科技等部门立项支持,推进水产养殖机械装备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装备。筛选推出具有真正实力,能够担当起研发、试生产、批量标准化生产、推广等工作的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强育苗、养殖、采收、加工等装备研发,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广应用。健全完善水产养殖设施装备试验鉴定大纲,支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改善相关检验检测条件,加快提升试验鉴定能力。以产业应用为重点,加快适用于大水面增养殖、筏式养殖、深远海养殖在收获、管控等环节的新型装备的应用。通过项目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产学研推用各方面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共同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试验、人才培训和推广服务。7 V& S+ S# u# `2 J6 c+ |& o* _2 _
五是优化模式,推进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渔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引导建设水产养殖机械化作业专业服务队伍,提供清淤、收获、分级捆扎、废弃物处理、池塘改造等环节的社会化作业服务,发展订单式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建立“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户”的养殖生产经营模式,拓展渔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功能,提供清淤、捕捞、运输、(虾蟹)分级捆扎、加工冷藏等环节“跨区”服务,以藻类为例,建议集中建设海藻加工尾水综合处理、废弃物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促进育苗、收获、初加工等机械装备共享共用。" t% V# Y* g. p
六是发展物联网,推动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支持在水产养殖各环节重点装备上应用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物联化、智能化设施与装备升级改造,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引导水产养殖和装备生产骨干企业建立水产养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机械化中的应用,提升水产养殖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智慧渔业发展。) ?9 O4 ^& S- f) i- E/ T/ }5 y
来源 | 本文原刊于《山东农机化》2023年2月# f. e6 @. n' S
作者 | 王乃生 杨茹莎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 ?$ r0 @0 @% e. k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0 r2 x: M0 k1 t: n \/ I$ y/ P6 k3 i Q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