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海洋生态评估技术分会场

[复制链接]
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的根本宗旨是为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交流海洋技术的学术与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海洋技术发展新趋势及发展目标;探讨开展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承担海洋技术领域的重要科技项目,交流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经验。
; ?" C' X6 d1 T0 e* R8 f5 p. P大会分设《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新概念潜水器技术》《水下光学与智能视觉技术》《海洋“双碳”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极地海洋技术》《水下动力推进与能源供给技术》《海洋能源安全与装备技术》《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船舶海洋高端装备技术》《海洋能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评估技术》十三个会场邀请到海洋领域的专家们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 p& H. d7 v0 e2 L  [3 f
让我们一起走近专家,了解专家,了解大会。1 a/ W. C2 @0 }! ]# W# V3 \2 E* s
第十三分会场 海洋生态评估技术' `+ U& E% {* v2 J8 T% G8 [1 v
召集人:陈彬 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董云伟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杨帆 教授(厦门大学)! R2 o4 d% s& V, }. _% q8 A
联系人:叶观琼 副教授,gqy@zju.edu.cn. ?4 e3 e& q5 ^# e
分会场内容介绍
% O- d# H' t& ^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在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以及沿海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分会场召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多家研究单位的多位海洋领域知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重点围绕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监测诊断、量化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等研究展开研讨。重点解决海洋生态修复、海岸带韧性提升、海洋生物保护、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要技术议题:海洋生态系统时空评估技术、海洋生态廊道识别技术、海岸带韧性评估技术、海洋生物适生区评估技术、海洋空间划定技术。% a6 L: h! w3 g# ?4 K: D
邀请报告及报告人简介
! m& f& @, }6 j' PPart.% ]/ ]1 {: C. m$ m: V
1
1 O* c9 u7 |. |) |6 ]2 @- H报告专家:陈彬 研究员(召集人)) z  x4 ]) o, L  ?4 u' `! k
报告题目:海洋生态退化诊断与保护修复规划研究
" J0 t8 ]" n; d; h1 f3 s  R3 P4 l( {

5 u1 @4 D. z2 B8 z9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C& W' `  O! M' y! b
8 s  M& |+ l) c5 D# I& t7 E专家简介:陈彬,男,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学士与环境科学硕士,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生态评价与保护生态学研究工作。现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任第五届中国生态协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受聘为国家重大专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生物与化学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实施方案编写组专家,首届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icy、Scientific Reports及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作为第一著者出版英文专著《Marine Ecosystems of North Sulawesi, Indonesia》及中文专著《海洋生态恢复理论与实践》和《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技术》。荣获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二等奖一次(均排名第1)、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次及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三次。
2 s, z) ]2 t: NPart.
6 j5 f9 d* |' J3 L2
3 O* g8 u2 i% R8 k8 w# ]报告专家:董云伟 教授 (召集人)# F0 G3 J4 r7 V0 {# c( v7 u
报告题目:海洋生物分布评估,预测与应用
5 }" c" A# G! P2 K) {

* ]+ {' y, ^  K) V'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8 j6 g" ~% W" J
7 r2 X6 z, O! h* e/ A3 n! S
专家简介:董云伟,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围绕着“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重点研究了潮间带贝类对复杂环境条件的响应特征、时空规律及适应机制。重点研究水生动物对复杂环境条件的响应特征和时空规律,及其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在水生动物生化适应机制和生理调节策略及地理格局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PNAS、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Molecular Ecology、Functional Ecolog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等期刊发表论文100 余篇,所发表文章被选为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和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封面,并被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先后三次选为年度亮点文章。在Science上发表Letter提出了人类活动对潮间带贝类分布的影响,在Nature发表评述文章提出要重视多重尺度环境变化的生态效应。文章累计被引用1500余次。# z8 }7 C& D" D& I3 A+ B
Part.
; @8 F! p4 v% v! |2 P3
2 C# I/ R( |8 x: X3 }/ b报告专家:李杨帆 教授 (召集人)
" Z# ?; J, G$ ~) F% a报告题目:海岸带韧性:理念、评估与展望' c0 M3 v! k6 [/ A2 K

% v& r- Y! D1 a3 a8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q2 `0 N. @

! ?4 d7 p  z' b4 y1 H# }专家简介:李扬帆,男,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聚焦海岸带城市-海洋生态系统演化与韧性机理问题,发展了以韧性为核心、陆海统筹为特色的人海耦合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方法体系,包括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韧性机制解析、海岸带韧性指数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海岸带韧性系统突变特征和预警信号分析、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韧性提升对策等。现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城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SURE-China)理事。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arth’s Future、Ecological Indicator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环境科学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高质量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相关科学成果已纳入国际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并成功应用于厦门、深圳、宁波、海口、连云港及太湖流域等城市区域生态规划与陆海统筹现代化治理决策、韧性转型发展中。- A% i6 M+ k7 ]* c' Y+ F  K
Part.
: }  v, s) u9 ]2 H: Z43 R$ [! h3 G8 A* R* F; }
报告专家:曾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e# j5 Y) |3 t3 C/ d报告题目:海堤生态性评价与应用! _  r/ @9 W) N* }6 A
8 _2 f; F  j' @6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V0 a4 z5 z) A, A$ T  f) g) U2 y$ s, _; `
专家简介:曾剑,男,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浙江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赴美国佐治亚大学开展访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和浙江省科技重大项目20余项,在强潮河口动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攻克了钱塘江河口治理、杭州湾大桥、杭州地铁过江隧道、秦山核电厂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重大技术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次,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为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工程立项和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P# q9 }& m5 H5 T
Part.3 B& o8 W* o- B/ ]0 e
5% P* I! C) M9 e2 A1 V+ q3 h
报告专家:曾江宁 研究员/ Q9 u6 u$ i9 W0 H" D( P& v$ W
报告题目:双碳背景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 `6 Q( `% r5 r. z" B- t
. c! W9 R$ a9 t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a2 ~. L2 |! M' Q& t6 a/ z+ T9 V
" ^5 m/ k% I/ L$ N专家简介:曾江宁,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保护地、环境生态、生态修复以及区域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专项、国际合作、海洋行业公益专项子任务等科研课题30余项。主编《中国海洋保护区》《浙江省近海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科学图集1部,作为副主编、编委、主要撰稿人编写出版论著9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含SCI期刊论文36篇,卓越期刊论文29篇)。获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1)、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排名2、10)、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2、5),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5),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三层次,2013年“浙江省杰出青年”提名奖。& Q- ^) q3 \. h& @% M
Part.+ U( k8 |6 r" a: v
6
( u' _/ z' u1 z( j  g% ]/ H' A报告专家:欧阳晓光 研究员) v, n. ?2 S9 [7 f
报告题目: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与生态系统服务
( n# p& o, j8 b" |  D
$ V; ?3 Z. k9 }5 z2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N0 L, `5 ~: p3 _+ [" T! T2 o0 Z  x5 x, {0 A7 y
专家简介:欧阳晓光,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研究员。从事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生态环保领域从业17年,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环保主管部门。获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曾任奥地利伦茨水环境研究所访问学者和河海大学兼职教授,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会成员。
6 U2 X9 S/ H9 g3 m4 R7 {Part.
$ G  E: p% Z& F. g' T* H72 y3 I, v0 r7 A5 H5 c
报告专家:孙翔 教授* e! _/ L7 }4 @) |
报告题目:基于Maxent 模型与级差地租理论的适养用海海域评估和使用金定  M/ v$ p% T9 f" m' [3 {) Q3 _

5 c, a( X: J- F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9 E( U' k9 l7 T" |. m3 k, d
* o; m- t8 b. j6 ]4 w
专家简介:孙翔,男,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和环境信息处理,海岸生态资产可持续发展,流域水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宏观环境管理规划与政策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10项以及横向课题15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中英文论文47篇,已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10篇),出版教材2本。6 P6 U, F1 L$ P8 `- ~
Part.
, B2 B' F# g( s+ P8& i0 g+ R6 B2 J7 r2 Q: j
报告专家:王克雄 研究员
, S8 i' t+ O$ {+ V$ @# Y" ]  A) P报告题目:基于Maxent 模型与级差地租理论的适养用海海域评估和使用金定
( r' o6 b) w( u6 L
+ o8 Z* W# ?. `9 ^!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W6 W3 l1 p# b- @/ w% D8 z& l2 S; A1 `0 m
专家简介:王克雄,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生哺乳动物生物声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1998年6月和2005年6月先后获水生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日合作项目。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三)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排名第二)。" J* \7 }: R; N' J

1 i& i( S$ A4 M7 P- \: D5 _8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Q4 M0 L) z% j+ R: E+ |  R1 p: m; y: M: s8 u3 b& h

) y  k, d& b( e3 P$ K3 ]/ F, J信息来源: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组委会。
% K" m0 f/ }% b0 S7 i' Y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