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林等:中国海洋安全治理能力建设

[复制链接]
海洋安全治理较一般社会治理更为艰巨复杂,更应该通过宏观统筹与整体把控,加强治理载体、治理主体、治理法制、治理科技等方面能力建设,以此为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提供辐射全局的力量源泉。! l% W. u! `# Y$ A6 ~% T
一、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海洋安全治理物质保障能力
9 K, Y9 `9 I8 M: D+ _. @中国海洋安全保障工作作为一项持久性、系统性工程,更需要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近年来中国完成了诸多用于海洋安全治理的基础设施,但总体来看这些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无法满足中国海洋安全治理的现实需求。8 U) V; a6 u2 B! r
对此,中国必须加大海洋安全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力度,不仅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论证、有序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注意施工安全和技术的可靠性,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一批海洋安全保障基础设施优质安全工程,而且要加强综合交通网络统筹,提升海洋安全保障工作间协调程度,确保海洋安全保障相关设备的使用,特别是要加强一些用于海洋搜救、海洋溢油排污等应急设施建设运用,增强海洋安全危机应急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实现海洋应急设备以及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确保在海洋应急保障过程中做到反应快速、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减少有关海洋安全损失。
2 W4 n/ o' _( n1 `# Q1 D* m, U二、调动多元力量:增强海洋安全治理主体行动能力; m2 C0 W' r8 f8 p( X
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不仅要充分发挥海军、海洋执法、海上民兵以及国民参与等各方面力量,调动这几种力量协调配合,紧密衔接,构建中国海洋安全治理力量体系,提升海洋安全治理行动能力。5 h0 u. X, p) W, s4 x$ o
第一,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中国海军作为海洋安全治理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不仅要提升海军队伍整体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装备的普及率,缩短与世界一流海军的差距,而且要推进战略转型,统筹近海和远海力量建设,统筹水面、水下和空中等力量建设,以此提升海军海上高效作战能力,从而为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撑。& X" B. k1 n2 k4 g
第二,要发挥海洋高效执法力量。海洋执法是海洋立法与法律实施之间的桥梁,对海洋安全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经过两次重大海上执法力量优化整合,避免了此前由于职能交叉重叠而造成管理上的内耗,使海洋执法力量责任更加明确,维权执法更加规范,在减少维权执法成本的同时执法能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增长。今后海洋相关部门要实行更为科学、准确的改革,从而使海洋执法发挥更大效能。9 \$ N6 u5 r6 i  f6 F4 J( ^
第三,要利用海上民兵力量。海上民兵力量肩负海上侦察、运输、巡逻警戒、抢修、救助、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能够获取海洋有益信息,战时能够有效补充海军后备力量。通过调动海上民兵力量,能够发挥其海上情报侦察作用,协助海警有效开展维权执法工作,为海上维权执法与安全稳定筑起坚固后盾。: S6 M, e- o3 \3 K  g$ N; {1 Q  i
第四,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必须加强相关教育、开展宣传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海洋安全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强化参与中国海洋安全治理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自信与自觉,树立守海有责、负责、尽责意识,不仅要做海洋安全治理的实践者,而且要对海洋安全治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治理行为合理、合法。此外,对于一些关键海域安全治理问题要加强正确引导,帮助人们澄清模糊认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筑牢国民坚决维护正当海洋权益的观念,为海洋安全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u; K8 J7 L4 G; P
三、丰富法律供给:提升海洋安全治理制度规范能力4 R: U4 |) [" j+ h
习近平认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国际实践经验也表明需要在法治化基础上对相关海域进行多元治理。因此中国必须丰富海洋法律供给,不断提升在国际海洋规则和制度领域话语权和规范能力。  {7 t; _6 s$ d8 h9 \
目前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法律供给层面存在立法滞后且数量不足的问题。现行海洋安全治理法律、法规不仅在公海生物资源养护与治理、海洋通道安全治理、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等方面缺乏严密适用的法律规范,而且在数量方面也无法满足海洋安全治理现实需求。对此,第一,要转变观念,摆脱以往对于海洋安全治理法律制度被动接受态度,主动塑造适应中国国际地位并与承担国际责任相匹配的海洋安全治理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发挥法制相对稳定性、强制性的特点,框定海洋治理行为体行动范围。第二,要推动立法实践,不仅应在借鉴国外海洋安全保障法律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安全治理实际与国际海洋安全治理局势科学订立《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法》,而且要提升海洋安全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层级,更好地统筹指引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活动。第三,沿海地区要及时配套制订地方性海洋安全治理法规,实现国家与地方海洋安全治理法律有机衔接,扎实做好海洋安全治理法制供给工作,让法制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确保中国海洋安全治理规范性和长效性,避免中国海洋安全治理主体随意性和短视行为。3 v( f' U( B- v0 x
四、推动科技创新:发挥海洋安全治理技术支撑能力
& q2 C) a* P4 v" {海洋科技实力强弱影响着海洋安全治理工作的进度与效果,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海洋安全治理工作科技运用率不高,海洋科学研究转化为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对此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k6 V; s( `) t; C- P: P; n
第一,要找对发力点。当前海洋科技多服务于海洋经济项目研发,而与海洋安全治理需求难以有效对接。要在关键领域积极部署科研基地和重大专项,重点打造安全性高、能效比优、实用性强的深海技术与装备谱系,为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提供更多技术与设施支持。. {+ X( w* a9 u5 @
第二,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海洋安全治理领域更要牢牢把握自主知识产权,扭转海洋核心技术自给率不足、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形成海洋安全治理自身科技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中国在海洋安全治理工作中的话语权。
. y6 S% O# b- m) R第三,要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科技能力建设具有世界性与时代性,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实力能够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此习近平认为必须要具有全球视野,加强海洋科技国际合作,从而提升海洋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海洋科技国际合作,能够实现海洋安全治理技术互通、海洋安全治理设施共享,直接用于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之中,提升海洋安全治理效率。9 J; T8 P$ i. O; T0 U
总之,习近平关于中国海洋安全治理论述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是习近平在把握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发展脉博、深刻分析中国海洋安全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海洋安全治理逻辑理路、基本要求、能力建设方面的科学概括与精准总结,不仅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安全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等问题,建构了中国海洋安全治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也回应了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关切,为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及全球海洋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与治理选择,展示了中国责任担当与大国风范。虽然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治理能力还有不足,但只要以《决定》为指引,凝聚治理主体共识,以共防共治共享的内在价值转换海洋安全治理的动力、方式与目的,加快海洋安全治理公共品流通使用速率,提升海洋安全治理科技创新实力与法律制度规范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加快建设,一点一滴抓出成果,就一定能推进海洋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 {6 c& r* O6 R$ A! G- q1 c
0 H9 Q; K- {7 }. `

6 ~' L8 b& ^# X$ N1 s文章来源:节选自《习近平关于中国海洋安全治理论述:逻辑理路、基本要求与能力建设》,原刊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 V1 B. M& h  L& |! G: \% z
作者:马文婷,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史春林,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q9 W8 B" E9 b4 E/ L* I7 k$ h3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