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强等:全球海洋治理时代需要建构中国海洋话语体系

[复制链接]
一、全球海洋治理兴起并面临严峻挑战" t  e7 n: a- R  T# s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并由于国际合作、地区安全、气候变暖、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与海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全球海洋治理已不局限于国际政治外交事务,而是日益与一个国家内部的海洋治理体系相联,呈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态势。但全球海洋治理仍是一个新生的领域,海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全球海洋治理成效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传统的主导力量作用正在消退。美国作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主要角色之一,游离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长期规避海洋强国需要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各种参与力量作用有限,一些海洋资源薄弱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较小,大量的国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亦缺乏足够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协同机制碎片化、分散性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 l( `- B) l+ Z/ L8 K2 a+ o二、全球海洋治理实质是海洋话语互动过程
7 w- E! j8 [1 ~7 b全球海洋治理目的是协调各参与主体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博弈的过程,带有鲜明的国际政治色彩。这一过程必然通过各参与主体的话语表达以及相互影响来实现。特定的海洋话语只有被各方所认可和接受,才能形成一定共识,因此,参与者都希望通过自身海洋话语表达,输入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和行动方案,影响全球海洋治理走向,创造有利于巩固自身国际海洋竞争地位的格局。这样,全球海洋治理就成了各参与主体话语互动的实践地。
+ S4 D- w+ p! V9 A" Y2 w2 U三、具有海洋话语优势的国家必然影响着全球海洋治理进程
) m0 @' o$ t. q% S0 ?0 W3 n在各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过程中,话语主体的地位和影响力呈现明显差异和非均衡发展态势。一类是少数在近代工业进程中占据先发优势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类则是多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者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可以影响国际议程的进入渠道,直接设置议程;后者资源有限,必须依附这些声势显赫的行为体或利用国际组织,才有可能间接设置议程。全球海洋治理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强者意志和话语优势主体的利益诉求。具有海洋话语优势地位的主体会忽视甚至剥夺处于弱势地位主体的话语权,而后者也会积极寻求提升和合作以尽可能摆脱不利的话语地位。海洋话语的竞争和互动,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常态。7 o3 }: }/ H# s* C4 b
四、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有赖于海洋话语体系的建构$ ~2 t) t- u& @7 z( W
中国作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随着海洋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新时代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探索和战略实践。然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海洋话语体系是基于“西方中心论”建构起来的,中国“海洋话语缺失”问题十分严重。我们亟须反思“西方中心论”,解构西方海洋话语霸权,积极建立中国的海洋话语体系,真正发挥中国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推动作用。
# Y8 N' ?" I5 j( D  d* _# R; A  1 u$ C! O+ V9 G& r4 p) {3 @5 E
文章来源:节选自《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国海洋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框架》,原刊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011 A9 J4 {: j; F, ~
作者:张玉强,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教授;孙淑秋,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5 L6 Q) |0 u9 |- i7 A" t# d: b&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