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价上网
: ^, t2 H7 o7 w" I市场化和竞争化有利于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风电行业加快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逐渐进入竞价阶段。2021年新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且不得高于2020年调整的0.75元/(kW·h)的指导价。福建发改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为实现风电与煤电平价上网的目标,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不再对增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海上风电将提前进入平价时代。
) [* F8 U# D9 n, f这是福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机遇。作为新兴产业,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较高,许多企业在2021年抢装海上风电设备,催生“抢装”浪潮。现阶段海上风电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产品开发等大量投入带动一系列风电产业的发展。为避免2022年后海上风电发展的后劲不足,地方政府亟须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协助海上风电向平价上网平稳过渡。( K7 {+ b K. O+ h" M( }
: v6 ]; |! b$ Z- n$ z. G. ]二、走向深远海6 x0 W! B3 J$ t4 _9 \0 u4 d& Q r
在“碳中和”目标下,海上风电发展迅猛,近海的海上风电场日渐饱和,开发规模受限。此外,由于80%的海上风能处于深远海,为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功能、活动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海上风能,海上风电场正逐步由潮间带向深远海发展,建设项目的离岸距离和水深不断增加。飘浮充电是深远海风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关系大型风电飘浮式机组和海上智慧运行。2018年福建核准的海上风电场有4个满足“双十”标准,即离岸距离不少于10 km、滩涂宽度超过10 km时水深不少于10 m(表1)。1 B: U3 y; e7 ?# O0 |9 H
- m ~# O# T' U& Z5 w
5 K1 f& l1 x6 t5 b
" _7 ~4 k7 m( F F# ~9 |* E表1 4个海上风电场的离岸距离和水深 $ m2 i' x& `( H) z( y+ l% i* L* [
5 L- V2 b4 _% S, }0 I* E* N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着力打造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示范工程。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意味着施工技术难度大幅提升,而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加大施工作业的难度。福建右靠台湾海峡,管辖海域狭窄且潮差和波浪较大。例如: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场位于龙高半岛东北侧的海坛海峡中北部,该海域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技术挑战性极高,海上风电场建设受此影响进展缓慢。在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过程中,产业协同是积极应对挑战的关键。发展海上风电基地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降低开发和运输成本、带动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引导产业升级的有效措施。福建已建成拥有综合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海上风电设备生产制造基地的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在大容量风机制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对福州江阴等已建成的海上风电先进装备园区,可通过招商方式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以补齐全产业链的供应链为主,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和建成投产;宁德、莆田和漳州等地可通过布局产业基地促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r8 j2 @) A- o: K9 r1 j d
$ O* t+ j" @6 t( ~( B R% {7 Y$ C
三、项目用海7 r! ?" \: K4 j3 ~ ^5 K2 {" R5 H
海上风电场占用海域面积较大,且与其他海域空间存在交叉,可能造成用海冲突,如风机设施影响海洋捕捞以及施工干扰雷达信号。现有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实践表明,除技术难关外,各部门所辖海域的用海冲突也会阻碍海上风电开发进度。
" P' P7 v1 B7 I+ U t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相融合是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基础在“礁石效应”下会附着大量贝类和吸引其他鱼类,加上海上风电场附近海域限制捕捞,通常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多且生物多样性丰富。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海域立体空间,解决与远海海洋农渔业区的功能区划符合性问题。9 ?0 ^ B0 M+ T7 L
在“碳中和”目标下,推进海上风电开发进度是各方所需。因此,除技术上的产业协同外,渔业和军事等部门应统筹协同,解决部门用海冲突的矛盾。
) X% {$ h$ d& @' C0 |& ^% y 6 z- M& b+ H( z* `
四、碳减排
0 r& P6 o1 v7 Y/ t S: ^( B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海上风电的碳减排潜力受到重点关注。福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其海上风电的建设和完善对“双碳”目标的助力不容小觑,然而海上风电场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样值得关注。魏逸群利用GaBi软件预测计算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24 433 t, 其中投入部分约为134 922 t, 回收部分约为10 489 t, 主要排放构成为风电机组基础(39.23%)、风机生产用电(26.38%)和风电机组(21.58%)(排除回收部分)。由此可见,海上风电场建设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较大,而运行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很小,即风力发电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转移到风电场建设上游。由于部分设备将在服务期结束后再循环利用,回收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10 489 t。因此,为实现碳减排,应更加重视海上风电场建设环节,同时加快海上风电产业的协同步伐。
7 o& t) ?% u+ U: S( S( t% m* h- P, ~ f; }
8 P$ T9 x) G1 ^ {2 L: |文章来源:节选自《“双碳”背景下福建海上风电的挑战与机遇》,原刊于《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第10期( | w: _9 q2 w. D5 O6 Q& [ s
作者:王强,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毛冰晶、王小俊,厦门大学研究人员;彭荔红,厦门大学教授1 X5 {" Q+ O1 t
" J" T2 t2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