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T& U! h: j' q' X) J$ L 本报讯 (记者 林雯)海水涨潮,游客被困礁石。每逢夏季,这一幕总是在厦门海边重复上演。不过,这种情况将很快得到改善。记者昨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厦门市海洋防灾减灾预警报能力建设项目近日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其中一项重点就是在滨海景区建设LED显示预警报信息发布系统,系统中的设备甚至能精准计算出区域内礁石被潮水淹没的时间。
) B& \+ l5 l- n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今年中央海域使用金将重点支持包括计划单列市在内的省级海洋预警报能力的升级改造。我市项目总计投入1397万元,拟于2016年12月前完成全部建设,目前即将进入招标阶段。 . g. L9 x' N" \9 K$ G
4块LED屏每日发预报 8 E$ @* T8 V( X2 x+ H: r3 v' w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到2016年7月,厦门重点海域周边将首次建设完成LED显示预警报信息发布系统。届时,4块定点在椰风寨、观音山、高崎避风坞和厦金客运码头的LED显示屏将每日发布潮汐水温、海浪高度、海水浴场环境指数、灾害预警等一系列预报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后台系统还将测算出海域内的礁石淹没时段,通过显示屏向周边游客广而告之。不仅如此,此次升级改造还将建立短信和微信平台,实现海洋预报信息的有效传播。 / R( E$ ?$ b& H9 F0 ^& Q
新建2个潮汐气象监测点 * \) ^1 J; k: w6 Z
目前位于厦门的国家基本观测站仅有两个,分别是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鼓浪屿监测点和翔安水文气象测点,厦门岛东、西北海域的潮汐观测和厦门湾南、北向入海口的海浪观测还存在空白。为此,厦门拟于2016年5月前在五通码头和现代码头新建两个潮汐、气象测点,开展潮汐、风、气压和气温的实时在线观测。同时,对厦门东部海域现有的3米多参数波浪浮标进行升级改造,并在厦门湾南北两个口门新建2个3米浮标站点,开展海浪、水温、风、气压、气温和海流观测,形成覆盖面更广,更加科学、合理的观测网。
' B) j( Y9 [' m- x! Q$ R 1套新系统预警风暴潮
$ U0 N. E9 R8 V& t. R! U- f 刚过去的9月“大潮”令不少市民记忆犹新。近年来,厦门沿海地区屡受风暴潮侵袭,但是目前的相关预测仅止于潮高等基本元素,而潜在的漫堤点位则是靠人工实地勘测后得出的。为此,我市将建设高精度的风暴潮漫堤风险预警系统,在建立风暴潮漫堤数值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预警应用软件,实现对风暴潮漫堤风险预警流程的统一集中管理。
: n) ~# n, p7 a4 n 【链接】 $ o: @5 P+ S! m, F
旧版预警系统
# R! Z: N$ u9 O4 ]" \( I 上世纪五十年代启用
* h( S9 b( i; J2 v) N7 P4 ]( @0 K1 H 厦门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启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补充更新,但现有的观测设备已不足以应付厦门港湾日趋复杂的海洋环境。 6 @7 ^" R# D7 ~" [! ~+ X+ L/ z
同时,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岸线、水深、高程等基础地理数据和布局完善的实时数据,导致厦门湾海洋数值模型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尤其无法满足沿海重大工程、海堤、码头、浴场和滨海旅游区等重点海域的高精细化预警报要求和风暴潮漫堤等灾害预警报。 / p# W+ I1 d9 |) n2 }' ^
, r0 }8 S3 k0 J6 u% x; D4 t$ L4 b- j
. r5 Y# D9 F! L H0 v% a- g
6 ?! {7 Z! ], l+ W0 `
! t* y5 j" ?2 m C Q%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