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 Y$ j$ F/ e. B" O
原标题:数学差的原因居然是“读书少”? ! Y7 k/ ^" A/ N( L/ k6 E [
2 q. @9 D' ]3 X3 C) C
1 d6 I$ F7 Z( S& m0 k p 图|pexels ( T* a. k# O* A4 r8 ~
文|张蔚斐 8 b) d' ~' ^% S8 s7 x5 B, d0 {
来源|成长的可能
0 @; w7 h$ t+ V4 ~6 D6 V “课堂上讲了多少遍的题目,怎么一到考试就不会了?”
$ D. _0 P7 m6 x “总说自己粗心,怎么每次考试都粗心?”
1 A8 E2 d ]: ` “辅导作业的时候给他读一遍题目他就说会了,一到考试自己做题又不会了。”
/ N5 q) }- y7 @9 ]) n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一二年级数学成绩还挺好的,口算、心算能力都不错,怎么一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成绩就跟不上了?应用题一错错一大片,相同的题型换一个表述就做不出来了,怎么练习都提高不了。
7 W, L s: F( b8 Y% i U: d# ]; R2 G 在与小学数学老师程立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上,有些孩子的数学成绩还真不是“粗心”的事。反复刷题、培养细心检查的能力,有时候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阅读理解能力薄弱。
: k) @$ _4 b+ j( f) C; H9 n #1
' M! o# b. o1 t 重视数学应用题中的阅读理解 3 s7 j, @$ W7 W" K% U
三年级往往是很多孩子小学数学成绩的分水岭,应用题成为主要拉开差距的关键。为什么应用题对孩子而言有这么多困难?归根结底,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差,实际和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 n, [4 p8 x: a( I( r9 @
“数学题有时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文字游戏。”程立说。
8 y" d, `, P0 X+ @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乘以”、“ 被...乘”、“...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如果学生在读题时有漏字的习惯,很容易一开始就写错算式。
8 w; t& J# p7 S; j: d1 T “我举个例子:某节能灯厂需要生产一批灯泡,前3天一共生产了3600个。照这样计算,再生产6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批灯泡共有多少个?有些孩子就读不懂,‘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前3天、再6天’,这些词对他们来说都需要稍作理解,有些孩子不能立刻把这些文字和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联系起来。我们班有些孩子特别有意思,实在读不懂,几个数字凑在一起加减乘除硬算。计算能力没问题,就是题目完全没看懂。”
" s8 } p& h O P+ M8 V 再比如:现需运输一批水果,如果每筐装40千克,要装15筐。如果每筐装50千克,那么现在比原来少装多少筐?许多学生就列式为:40×15÷50=12(筐),学生根本没有读懂问题是求现在筐数比原来筐数少多少筐,而把它求成了现在要装多少筐。
& a4 V% _- G& o, F; \$ N: C 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如“倍数问题”中“倍”的含义到底是加法还是乘法、行程问题中的“相向”和“ 相背”有没有搞清楚?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等式。
9 J" n$ Q% ]" K' |% [# W u #2 9 G4 }) h$ v @+ @! S# ~# r2 K; D
数学学习中的两大误区:大量刷题、似曾相识 : R& }7 i( A! a4 }- L' E6 E9 Z' Q
“我们班家长问我最多的问题是,我家孩子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以后到了初中高中怎么办啊?实际上,在一直和我保持联系的学生中,有些小学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到了初高中自然就变好了,其实,就是理解能力变好了,读得懂题目了。因此,如果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我现在都会劝家长不用太担心,随着孩子长大,理解能力会自然提高。当然,在小学阶段,也可以通过多看书等方法逐步提升。” 6 t& W9 G2 {6 L- m# ^
也有家长比较着急,不分析孩子的根本问题,盲目练习,最后收效甚微。
$ s6 Q" T/ |' Z1 E4 l) I4 e7 m “最常见的两个误区是:刷题不注重质量;似曾相识,不求甚解。”
" A7 |7 Y' @$ X* L7 c# ~$ O 这两点是什么意思呢?
! h4 A, z4 X, d& Q4 Z# [) G7 ^ 刷题有错吗?很多学生应用题做不出来,就大量刷题,其实数量上去了并不一定能解决数学学习的问题。如果学生是在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上有困难,则更应该放慢速度用心读题,不要为了多练几道题而挤占了读题的时间。应用题的题干中往往藏着很多陷阱,刷题比较机械,下次题干稍有变形,孩子觉得眼熟,还是容易答错。 & Z9 g4 P6 P& |$ p5 F' f- ]
还有部分学生做题追求速度,题目扫一眼就动笔,解题到一半感觉不对劲来又回头读题。“看似是平时做过的题,不假思索地开始答题,很容易被思维定势带偏。这就是似曾相识,但不求甚解。大量刷题导致孩子跟所有题混了个眼熟,题目肯定需要多练,但还得是有方法的练。”小学应用题的知识点范围不大,之所以难,难在题干的变形。
8 C" C5 P5 {3 k( W* G0 G/ Y/ n “而且这种惯性思维带来的解题错误,往往是检查也查不出来的。有些学生能反应过来再读一遍题目发现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就算答题完了以后再检查5遍,也查不出问题,越检查越觉得自己满分。因为检查大多是验算计算结果有没有出错,很少深一步检查解题思路的。” $ n; b0 u H( } n) I! F. I/ \
#3 " Y7 e+ g7 e, ]
家长可以怎么做? ; T* e: J( N& b: f' D' j$ q% R/ F
“前两年奥数学习盛行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奥数学习小组往往是在三年级开始选拔学生的,我带过好几届奥数小组,这群孩子有什么特点呢?一、心细,奥数应用题多,题目难就难在理解题干。二、往往语文成绩都很不错。各科成绩比较均衡,语文学习不费力,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学奥数。你想,如果本身语文、英语成绩还有偏科的,那学无余力,再让他们学奥数也不合适。”程立提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往往不会太差,首先在理解题意上就比其他人高出一截了。 * P5 U# c) D. C# c
家长对于孩子的错题要多做分析,搞清楚孩子的薄弱环节到底是计算还是读题能力。如果孩子的计算能力没问题,每次都是因为没理解题干而丢分,那就要针对阅读能力加强练习。 ' y0 q7 V3 ~4 w, w: `. S" A. F
对此,程立也总结了三条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 W' u6 ]& h3 T. k& d$ i) q
一、增加科普类图书的阅读量 # A. F' t& w" f: u
小学阶段,阅读课外图书很重要,家长往往比较注重给孩子买名著、散文,毕竟这类图书对孩子提升作文水平有好处,其实,增加数学科学类科普读物也是很有必要的。科普类的书籍不仅能提高孩子对数理化的兴趣,而且语言上贴近生活,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理解文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好处。
# {4 p( x9 F0 M. U9 i* M6 K 二、圈读复述法
/ H) O7 v3 P1 i' U 这个办法比较适合和家长一起做,如果孩子读题能力比较差,就专攻审题。找出文字较多的应用题,让孩子圈出题目中的重点信息,读完之后不要急着做题,把题目放一边,先让孩子复述,梳理一遍题目的关键信息、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再去解题。
" t( N/ E8 j0 [" d2 {$ f" T 解题后也要让孩子讲一遍解题过程,重点是解题思路。每天不需要多练,抽出10-20分钟和孩子一起做这件事,坚持练习。
8 T, B9 E+ _4 l0 B6 @2 F/ Z$ B 三、错题本 " d# n7 J% u* ~) V5 Z2 M
很多孩子的错题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的,今天错“相遇问题”,明天错“倍比问题”,后天又是“相遇问题”,整本错题本很乱,不成体系。 8 u6 B& d% r7 q+ e
我一般都会建议孩子买活页本,一定要按照应用题的分类来做同类归纳。同类别的题目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是有根可循的,掌握规律,无论题干怎么变形,考试时首先搞清楚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再想方法,事半功倍。你不能用解决追击问题的思路解相遇问题。
+ ]( ~1 C. p. O1 E 错题本也不要只是把错题和答案抄下来,一定要分析清楚题目用到了哪一个数学模型、解题逻辑。
5 M: U% I, O( |8 x( |& q (根据受访者要求,本文均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k7 b1 y% j- G8 L5 |
+ g5 f( ^" B. [! f7 s2 a
责任编辑: 0 j: T" I/ u7 O. d! @" n6 [
# P( x' M( [' ?- d7 M* O, Z4 _0 N. Z: X, b( ?7 A& o2 J
: d% a. i% Y' o4 ~3 v
' `$ D3 f6 x,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