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Y; G9 N; A {2 _2 R
“你可以尝试往无人船舶、无人舰方面研究,利用传感器检测信息。”天色渐暗,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技术中心二楼依然亮着一束灯,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教授周立正站在水池前与研究生们谈论着水下探测机器人传感器运用的设计方向。
- b* e. h- Z, M1 C3 M$ A9 Q! m! m% x
2002年以前,周立一直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项目都以测绘工程和城市测绘为主”,谈起向海洋测绘的转型,周立认为,这既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也是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
* x' \; W. J5 D" E9 v8 |
2004年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域使用权第一次普查,连云港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周立争取参与到调查中,负责测绘连云港海岸线的地理空间信息。当时各地方海洋测绘技术和装备都刚刚起步,没有专用仪器设备,周立就按照高标准的陆地测量方式测量连云港海岸线。
: N. [7 g9 x* J& V1 c
“大多数测量点都远离城市、没有路,无法借助交通工具到达。”周立手拉肩扛着测绘仪器,北起绣针河,南到燕尾港,连云港170多公里的海岸线,他用脚丈量了一遍,“虽然是个笨办法,但是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K X. j Y2 l6 ^
“这是全市海域使用现状第一次权属调查”,周立的测量数据为当年全市海域使用情况“摸清家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那时起,他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海洋,用他的话讲,“下海,势在必行。”
1 ?9 S, I) L( [6 n, \# f) M
2011年,周立主动参与到连云港港30万吨深水航道建设项目中,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开挖厚度最大的人工航道,疏浚工程量大,边坡工程量占整个疏浚工程量约20%-30%,关系到施工稳定和航道安全营运,以及投资成本。
1 z) I/ i8 Y$ k6 ~ “自然数据集成共享和空间信息决策支持服务是建设数字港口、智慧港口的基础。”周立创新性地提出了“时空一体图”的理念,建成“纵向多层、横向多库”的共享服务体系,建立核心数据库、信息资源仓库、服务功能仓库,研发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安全营运和公众服务应用平台,规范建设标准,全流程准确记录再现港口航道开发建设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
y; H/ f8 L$ u) n: K3 k “一图胜过千言”。航道水文、海底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和动力过程等多种复杂因素叠加在“时空一体图”三维地理模型上,航道施工动态环境,施工全流程性能指标、边坡稳定性及港口设施安全监测预警,一一清晰透明展现在面前,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提供保障。
) X1 j# g- v* [7 H" I; D% M
把人力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周立主持的项目“港口航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分析与信息共享服务关键技术”也是一次无人化海洋测绘的尝试。
& [, ?$ B5 L- k
海洋测绘是谋划、决策、规划和实施一切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海洋保护开发的眼睛。然而目前海洋测绘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现有的海洋船舶测绘平台作业成本高、效益低;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数据不能智能化处理,工作效率低;视觉图像、声学图像,对目标物的判别尚需人工判读。
$ E% S) q4 F$ |% M: u% G
“如需改变现状,必须在海洋测绘行业来一场颠覆式的革命,而无人化技术的潮流给海洋测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周立表示,“进行无人化海洋测绘研究,学校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
" Z' [+ j0 }! P; g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正积极引进无人艇团队,致力于研究探测型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探测高端装备。基于无人艇和水下机器人的共同合作,逐渐形成水面水下立体化自动化动态数据采集体系。“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可以完成海洋空间大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等一系列工作,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无人化海洋测绘新体系。”展望自己的研究前景,周立眼中闪闪发光。“智慧海洋的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撑,在海洋测绘领域,无人化是大势所趋,摆在测绘人面前的课题还很多,必须竭尽全力。”
8 A. c b+ W% [8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