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成功!新型航行器上天入海自如切换

[复制链接]
; l: ~5 A% T8 ~: c& L9 K1 v

原标题:试飞成功!新型航行器上天入海自如切换

$ C) w% d, l/ V% S3 E 2 O" {$ ^/ D9 [/ E7 m1 K; _

试飞成功!新型航行器上天入海自如切换

0 \# D# C0 E7 F- d- N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朱虹

; K: G; |$ n3 }% l+ {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两架“小飞机”先后潜入水下,用几十秒的时间抵达指定位置,完成任务后,以优美的转身轻盈飞出水面。

/ o+ I; ~5 b- t

4 ^" O. T1 Z4 r% w# W0 k

“长弓2号”跨介质出水

! ?+ l- l: v) ~; o

科技日报记者11月4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这两架既能上天也能入海的神奇小飞机是两架名为“长弓1号”和“长弓2号”的潜空跨介质航行器,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历时一年多打造。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了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过程全自主,无需人工控制。

8 p* _, }& s2 ^2 } v

负重1千克、潜深100米、可在空中、水面、水下自如切换

' I0 b$ R, `0 B9 C9 U

金秋十月,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水库,随着通信信号的消失,“长弓1号”开始了自主跨域航行之旅。40多秒后,螺旋桨划破水面,熟悉的马达声传入耳中,“长弓1号”露出水面,随着机体内水的排出,“长弓1号”自主调整飞行姿态,迅速腾空飞离水面,以良好稳定的出水姿态完成了水-空介质跨越过程,不负众望地在空中实现了稳定飞行。

/ l2 J2 l. {3 Q% B3 k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长弓1号”从出水到稳定飞行的跨介质7秒钟最让科研人员紧张。“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近800倍,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运行时,会受到未知的风、浪、流的联合干扰,所受的环境外力情况和相应的动力学响应都有显著差异。”哈工程硕士生王宝旭说。

0 @% s' {, Y& l

2021年,该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展潜空跨域无人航行器技术研究工作。在设计之初,团队对潜空跨介质航行器的飞行构型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对多旋翼、倾转旋翼、固定翼等构型方案的任务能力、应用前景、技术可行性等进行了综合比对分析,最终确定固定翼飞行构型方案。

7 ]. P* @; U# J9 `- k1 w

" z0 U7 S4 Z5 Y1 h+ w1 ~& u

“长弓1号”出水后空中飞行

) \( Q% b0 y$ V1 T7 h6 U: E ]7 @

固定翼相比其他结构,在介质跨越过程中用时更短,但研发难度更大。不同于多旋翼可以在水面上起飞,固定翼飞行器可以直接跨越水空界面,这种跨域方式此前没有任何数学模型可参考。

u- g6 t6 a/ `/ T

综合水中和空中各项性能参数要求,团队进行了无数次仿真实验,完成了“长弓1号”“长弓2号”样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基于CFD技术评估了航行器空中飞行、水下航行、水-空介质跨越等过程的运动性能,验证了两型样机方案的可行性。

6 @" }4 ^- t# T7 ~. l

两款航行器机翼展开后与古代长弓的大小和形状相近,尺寸分别为长2.3m×翼展2m和长1.9m×翼展2.5m,不仅能在空中、水面、水下切换自如,还可负重1千克,潜深100米,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的界面观测。

6 R3 a! \, t4 Y! U

让飞机会潜水,让潜器会飞

( i* U1 v( ]) m4 R5 |

既能上天也能入海的航行器并不常见,业内专家评价这种航行器用途广泛,在海洋探索和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 q, Z7 i% Q0 r! [

让“飞机潜水”是哈工程科研团队的看家本领,为了能让航行器在100米水下抗压,团队为航行器设计了耐压舱,通过一枚小小的推进器作为水下动力来源,实现了飞行器在水下稳定下潜航行。但是让“潜器会飞”着实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 k: m8 ^. v [

技术负责人、哈工程博士生孙祥仁介绍,通常航行器为了抗压,下潜越深,材料越重,但机身过重航行器就无法轻盈起飞,因此,团队通过一系列手段为航行器减重。“我们不仅采用了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去替代普通金属,还在结构设计上也尽量为航行器减重,连1克重的电线也斤斤计较,力求将航行器总重控制到最低。”

4 E; q- L) V5 T( M* f7 A' I3 W

为提高跨介质能力,团队特别为“长弓2号”设计了折叠翼,而这也意味着航行器的稳定姿态更难以控制。为了让“长弓2号”稳定飞行,其折叠结构更迭达9版之多。在试验中,“长弓2号”整体出水,展开机翼,成功起飞,全程不到6秒。

0 Y) \- S# Q/ N/ F7 X- c e

+ j N+ Q; X7 F( _6 @' L( h

“长弓2号”跨域姿态图片

( v( v+ J; L6 }: s, {: | t

固定翼与折叠翼样机双双成功实现跨域航行,意味着融合空中飞行、水面游弋、水下巡航能力于一体的跨介质航行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 {( {3 O0 y5 d# H: T* b: A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5 R" _5 T: k& S* o

编辑:沈唯(实习)

/ i Y+ z' ]& X4 C

审核:张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V8 B; n9 D9 s3 R$ ?3 R! X$ c( H2 A! r% ]! P+ @% V

责任编辑:

6 x9 V0 F' q& B! z" F& h% R+ v# `* ~" J( [0 b! i% n0 o9 e , [# `* L1 j9 W- ~# r " l- T- h6 M6 |2 I" l, q2 N ( Q- V9 b7 |1 z- r5 l+ d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