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还有哪些待破题?这本蓝皮书给出答案

[复制链接]
; I. C2 H0 V* Z* s* B w) X9 v. r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解读蓝皮书。中国科协供图
' ^$ z: A) w7 J: |" @

  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牵头组织编制的《生命科学领域技术研究成果》蓝皮书日前在京发布。蓝皮书聚焦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卡脖子”困境,给出了研究分析和相关建议。

) Q, h1 A) W% n8 v% `! H

  蓝皮书指出,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医药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重要软实力,在本次疫情防控和疫苗外援中为全球疫情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凸显出生命科学和产业在全民健康保障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 W3 S: Q$ d; Z2 _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介绍,我国是全球生命科学研究体系和从业人员最多、经费投入增速最大的国家,专利数量和论文数量都已处于世界第一。“我国的疫苗体系较为完善,在这次疫情中再次体现。我们在干细胞、生物治疗、基因编辑等很多前沿技术上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现在新药研发能力已经到了第二梯队,2019年国内新药获批数首次超过了美国当年审批的数量。”

& ^+ D) L( ]8 y9 ~# V; m) l

  然而,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蓝皮书指出,我国在“科学信息、实验动物、科学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等“生命科学研究四要素”的关键技术上高度依赖进口;尽管具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制药工业体系,新药研发的能力日益增长,并逐步走向世界,但在高端设备和耗材方面高度依赖国外,连最基本的药剂西林瓶的管型也需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

/ a5 C. M! _- I9 t$ o' B6 l! }

  此外,信息安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王小宁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始数据提供方,又是最大的数据购买方,在购买数据、下载原始文献上的费用巨大。“我们国家的科研经费主要用在耗材、实验动物和仪器设备上。如果国外现在下狠心把耗材、设备、信息卡住的话,疫苗就无法再规模化生产,我们的科学家的科研试验也将受到影响。”

9 t, c, k+ O. { W) x1 U b% j

  蓝皮书还特别提出,我国在“卡脖子”问题上存在泛化的倾向。当下我国生命科学和产业创新与硬件创新分离的现状,主要源于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和部分工匠精神的缺乏,在体制层面存在一些“自己卡自己脖子”的困境。

/ H" i0 _: n D' Y0 X* ~

  对此,蓝皮书建议,要从源头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从娃娃开始培养创新理念、工匠精神;尊重人才,提高人才待遇,但是不能让人才的“帽子”参与学科评价的权重;建立“白清单”机制,广泛征求各个领域急需解决的耗材、关键试剂等,为政府、企业、院校提供支持;要多鼓励中国科学家领衔大科学计划,加强源头创新和资源共享。

" V9 q. S/ R, I! m2 ~

  蓝皮书由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制,将在更广泛地征求意见和修改的基础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供政府和社会参考。同时将由课题主要承担单位在重新定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上述“生命科学研究四要素”,动态收集整理清单目录,供政府、企业和院校参考。(记者温竞华)

5 i( H5 x/ G8 Z) t4 u+ E% }9 r- A, ?9 a A& d* B 7 V1 g$ V$ u# p# a ) k( V3 R; S$ K$ |* C4 V9 l4 \+ v( D3 G, i, \; I8 j ! w2 ]0 R* b8 k6 m. s% A 2 v/ x5 w w0 \9 v# `5 b # S0 W6 ]1 j2 a! g4 C6 @% F# Y) Y' U; }( B# G: z ( X. F9 k8 ]4 L. C6 F# o6 m1 t8 b; W/ u2 ^5 b# I" p3 Y"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张进国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