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勇闯创新“无人区” 海洋观测进入“智慧时代”

[复制链接]
8 L( @9 J/ M2 E
- D& _( K# ]. p/ _" g1 N4 y( P" R5 @
9 Q3 O- D$ E; O; e& h: p. E; A
山东牢记嘱托,通过实施“智慧海洋”突破行动,一批涉海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 j2 L+ O2 p( i+ A* g: Y4 p# p
& u6 y/ y" ]- N, y
6 J9 R+ c3 s2 q! U/ S* W
9 R% ?0 F- r. Z4 C" `9 V+ b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山东牢记嘱托,通过实施“智慧海洋”突破行动,一批涉海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 g6 w* ~% v# C* [% i& A

最近,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发的海啸预警浮标,在西太平洋布放成功,通过监测海啸在深海海底引发的微小水压变化,几分钟之内就能将预警信息传到实验室。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裴亮说:“海洋浮标定位度达到10米这个级别,包括水下单元的定位,毕竟水深很深嘛,4000米水深,这个是非常难实现的。”

! w% D' M/ p* }5 p9 d. P- W6 C0 m

能够从深海大洋获取一手资料,水下单元搭载的传感器功不可没。此前,受制于国外长期技术封锁,深海传感器封装材料的耐压性是国内行业难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浮标工程技术总监徐宇柘说:“人家的材料组成你是不知道的,你只知道这可能是个钛,这可能是个别的东西,但是具体里面的比例,几比几你并不知道。另外这种材料还决定它压力的敏感度,不能说我等了好几秒这个压力才传过来。”

+ O7 w" V1 L) m0 y

向“卡脖子”技术主动亮剑,山东率先提出“智慧海洋”突破行动。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院士团队历经三年多攻坚,试验了上千种材料,最终使水下单元传感器耐压深度突破7000米,分辨率也大大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成说:“智能化程度有很大提升,有一个自学习功能,实现数据的相互印证,为我们国家的海洋预报、灾害预警发挥更好的作用。”

; h( I/ N9 U5 G; \

加速智慧海洋观测装备国产化,山东还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实现协同攻坚。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导的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仅仅立项两年半时间,就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而且数百万元的科研投入,远低于国外研发团队需要花费的数千万元。“小投入大产出”,秘诀正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搭建的开放共享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任翀说:“除了我们这个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还包含了天津大学联合实验室,西安光学所联合实验室等等,力量整合起来,进行了一个集成的突破,才形成了我们这样一个潜航器。”

" d! L( C6 l: Y0 S$ p: d

无人潜航器、大型观测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重器先后在山东问世,支撑着“智慧海洋”突破行动稳步推进。目前,山东拥有55家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36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省级每年筹集不少于55亿元财政资金,培植协同创新的完整、高效生态系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潘克厚说:“总书记说了,关键技术要靠我们自己,特别是海洋科技的发展。空、天、地、海携手来做海洋的攻关,让我们的海洋装备自主安全可控,让我们的观测手段成体系化的发展,这样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就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立体。”

9 Y( C: Y3 ^% a. O; }3 K+ i
- ]: J0 |1 k: G9 p- f, D5 k+ `
% V3 V) v& {* U2 d6 ]& K% [
5 ^" `+ N/ |( P6 f3 A- n7 Y . ?- T' O" p ~+ q9 _: j3 }0 f + U" [; F C4 ?% H* P1 n 2 R* o7 \% m% Y h8 U a* s ! R" N9 ^2 T5 Y" a w( `& w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大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