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 }& R+ u3 R, u, `- U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这就产生班集体的整体氛围。一个先进的班集体能使其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里就有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给班集体带来的整体效应,这也是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的,怎么引导学生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和氛围。
4 t5 h" r# [4 u- ^9 }  0 t3 t% @5 c$ a
比如说,上课踊跃举手发言是一种班集体的期待行为。如果一个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开始打破沉默,敢于发言了,既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和鼓励。于是,这个学生的这一变化便得到班集体的支持,得以继续发扬下去。可见班集体氛围影响的重要性!
' z5 {# `; n O; }& }, P, j 
\* b, g/ V& m 首先,为了叙述方便起见,这里有必要对群体这一概念作一说明。群体是相对个体而言的。心理学上所称的个体即指个人,也适用于动物。而群体,是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其中,小群体即那些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的、人数不多又相对稳定的组织。
9 E4 _) I6 R+ E- f: ` 
& N9 N r4 r: Q. Y 群体又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某种章程或文件基础上的群体,比如小学中的少先队组织。非正式群体则是由相互有好感和共同兴趣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群体。群体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其最高水平为集体。集体是有组织的和团结的群体,它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如学校中的班集体。 & `7 k$ Z3 ^/ e
& k' \* y. X# ]/ x: a& k6 O( E
, ]* f* j4 D' y. x. F
4 b3 M" S" p2 Y' c: x: Q( |0 Y
) H( K; e& r7 ^& M) e
$ B* Y/ l& s2 R+ K
$ B, k z+ D" ]# \" S: Q, E; ]) A
" ~- \% r$ q+ H, b, C) N7 X7 P% F) W% h; Q
$ @' e. i* F' Z
, H4 `4 ~2 }7 f9 d v+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