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沉没的历史

[复制链接]
& K9 a7 f( l; m8 C7 X @
J- M: z& {; W5 W- R1 }; g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4 F$ }7 W1 \! `& |0 ]2 O. ]
5 u2 b' I j# }) Z' S4 h9 X
3 X, Q+ [2 W% t; K5 X

■ 见习记者 刘晓惠

! N! P7 t( q/ Q0 I5 l0 y
3 y! a7 ^7 k1 J( X
) n* p: Q3 B9 ]' o+ m

本报记者 徐慧玲

2 Z& N+ N" |1 z9 w1 t
+ Z5 l, C# I" j! }% U& L- F9 l: F5 z
. T" C3 b: K4 u* C: i2 R: F

6月6日至7月17日,在西沙群岛北部的北礁海域,“中国考古01”开展了2022年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解码“沉没的历史”。

- E1 \1 W: a8 C# e+ M
1 R- K/ `2 \5 i* _3 @ w# \4 ~
1 {6 V2 C* {/ \' w

这并不是西沙群岛和“中国考古01”的首次邂逅。2015年、2018年、2021年,“中国考古01”都曾破浪南下,来到西沙开展考古工作。这次的考古有什么发现?在西沙开展考古有什么特别之处?海南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2022年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领队邓启江。

8 k) S2 ^" E1 D- }" h9 N+ W
. |5 k' m3 g- g5 x
% H# K! H T; s' C# ~: C; |9 i

7 B& } P' I, I2 F7 @* {+ Y' _
# _9 N% Y, l: f o# B0 M
, v( Z( B8 u* d& a9 d+ g

此次考古工作内容是什么?

- Q$ |! A. o/ V8 `
3 n# z; e( T# @" F, x
0 y, q6 N0 a% |

d5 S/ \% D, |; G0 w% r* s' Y
/ x) v! z/ W% s3 u Q. r+ z- A
; |0 V; R7 c. B$ q( \

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是此次考古工作的“主场”。截至目前,我国已在北礁海域发现35处水下文化遗存,其中,沉船遗址有10处,水下遗物点有25处,它们的年代可上溯至宋代,下延至近代,这些遗存主要分布于北礁礁盘的东部、北部和西部。此次考古工作自6月6日起,历时40余天,主要完成了两项工作:

}' S0 x h; ?4 l! u4 M& R$ @
0 o Q/ g% O2 ~" T* ~8 W
5 q) K6 |- A$ e; @5 i% \ W' T4 k

一是通过潜水调查的方式对北礁海域已发现的35处水下文化遗存进行复查,水下复查搜索面积较以往有所扩大,更加明确了水下遗存遗物散落区与密集分布区的范围,进一步确认了水下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在水下复查工作的基础上,考古队根据现有保存状况对已发现的水下文化遗存提出了针对性的分类保护建议;

# @: Q P- ]' i$ A1 v# W
3 t; L- F8 M p6 J9 x: S
$ k- K" Q7 n5 X. E

二是使用侧扫声呐、多波速测深系统、磁力梯度仪、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对北礁海域进行了物理探测调查,获取了探测海域的水底地形地貌、水深、水文、浅表地层构造、磁力磁场等数据。通过综合识读、分析判断这些探测数据,暂时没有发现新的水下文化遗存疑点。

. r. n" h( a9 B/ v) U
$ @0 B% U) k: ?2 a6 F
7 {2 j& I# ^" L7 g+ p

4 Y$ Y* ?/ I. r. U
" {; f/ l+ ^, t! A( M6 K W
7 ~* B5 c5 ?8 x6 Y/ E6 J

这次水下考古有何发现?

2 A8 J( |9 ?% x- _! Q7 P" B$ I
6 M" L" I5 C1 E3 j t# ?7 |. a1 {
4 t- M: B% z$ z/ s2 P

# d6 H. [/ i6 D( X
/ f* r2 |# Z( v
7 W/ K/ K/ m2 ~, [

北礁海域是南海著名的险区之一,因其位于西沙的最北部而得名。这里自古以来是中外远洋航船的必经之地,也是潜伏在航线上最危险的航船“杀手”,古今不少航船在此触礁沉没。因此,这片海域沉船较多,出水的文物也很多。

) i! T2 f D' W5 U: @/ U
& S% [0 V1 s) y+ c ?6 d R2 m
! O3 u+ l |; T+ K% i

这次水下考古从不同遗存采集出水的文物标本数量共有331件,主要包括陶瓷器、玻璃器、铜钱、铜钉等,其中陶瓷器和玻璃器以残片居多,少量铜钱保存相对完整。根据初步判断,此次采集出水的铜钱中既有宋代元丰通宝,也有明代洪武通宝。

- z& e* F& P4 S
8 M( R7 W9 |0 x* B
- i+ R4 s* M' m% r& X' O) U

对这些出水文物历史信息的挖掘分析,将为开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以及当时航线航路、对外贸易、外销瓷等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 J }$ A) Y4 Z
) ^$ x. t. i$ P0 O- g1 W
' r* B6 {. P8 D0 p

$ J6 J: P% G$ E# P- @
* s/ n$ d6 M+ Q* K
8 S+ Y& l. Z! T3 s

在西沙群岛开展水下考古

2 G; y8 k4 N* x* E* L
^: i7 F/ L/ l$ d( o& k4 L
9 n5 A( d' H' o. I; H( L3 j: c% P: X

有什么特别之处?

+ h7 N0 g5 h+ P9 {. D' G; r
, O" Q# Z$ b% B
* ~6 q5 S5 @; c& c- Z: ~$ a$ ^

, _% l2 m" _+ I& H. R- K4 C! f
w* M( g% {6 V
, M9 f9 V5 q- Q. M) O

在西沙群岛开展水下考古,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是水下能见度高,水质较好,而且水下遗存大部分位于礁盘浅海海域,水下工作流程因此可以系统开展,影像、测绘等资料能够科学记录,保证了考古档案的完整性。

) J- o& d5 g1 m! B. r
+ f1 Q2 {" D6 f3 w* x5 ?# S
+ k. U8 G$ w, r9 ]; Q# V

但另一方面,西沙群岛远离大陆,考古队员长期在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5 a- @' {4 ~8 S7 g# M
/ a1 M' e# H, |. e: ?0 |
* y3 v3 Q* w. m( m, a( F+ J0 o) L

此外,西沙群岛容易受台风影响,在这次工作期间,考古队员们遇上了台风“暹芭”。台风天气下,狂风大浪,考古队只好离开工作现场,返回本岛避风。

( _% @& J6 e/ M' z( n
3 |/ R; q5 B& y
( U! f, g7 {/ t. x

) k0 N$ @! O/ O; x: T2 S
' D6 a# r' ~( C& E$ C. X6 f9 {; L
+ z1 C* o* `6 V; t/ U

在西沙群岛开展水下考古

! z% _ O& D J; N, w4 _1 A
4 y: ?* J1 I2 [5 G8 Y4 b8 @5 n
5 p& `" J- c* m# y* W7 D

有什么意义?

, K' x$ z. \1 L! p- y# W) Q
x% Z$ g3 W' Y. s @5 g, \
2 [- \. ?* C1 k8 q

( u4 d; l/ i% g$ M h" Z' ]
% G- z8 Y; Y: I' ?# l( N
3 N- }! y* W, Z+ L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文物部门就已组织专业人员对西沙群岛部分岛礁开展文物调查,拉开了西沙考古的帷幕。

. q9 _" M1 w4 r; \/ b" {% a5 I
0 h/ c# h, D! K
" S4 j; K4 T# [& }- Y) N

西沙文物犹如点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颗颗明珠,水下考古,便是走近、认识、解读这些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2 A& n9 i% k8 ?3 x& H7 U, N
( l3 k% A% ~' R4 m! ?9 ~
$ z2 g# d5 y. W% l. V7 l

西沙群岛的水下文化遗存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持续经营西沙群岛的历史见证,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工作为廓清南海人文历史脉络,扩大南海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影响,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了一份力量。

" {* c. `! Y9 j% B
) v1 q; V; ~' v* J0 r5 @
! U" N6 y R- ~" `1 [% _

(本报三亚7月18日电)

" k' v! }% P3 Y0 x4 b1 H
. X$ T* V% F2 v) K5 {- s2 C
4 c* K) r) n. a" N! b

“中国考古01”

* t% L" t5 f' V* f( k
) }6 s' n* V6 A. H2 D7 W% e
2 x2 L" F0 p1 j/ z# p

总长57.91米

; j& v3 v5 d8 N5 D+ m* [# U
' \' v+ V; z* I0 `
# E6 Y% ~& \4 t6 |, |

型宽10.8米

$ t1 \; x) a1 w8 C' {
% `( U- g* ?5 J, i; u
- s% B% y% t6 A/ W! k( U7 h$ P

型深4.8米

+ Z" B( ^3 e1 u$ t$ u* E
$ w4 H9 L6 e6 i" [; M
8 j. X) ~, n( r0 ~

满载吃水2.88米

. Z* j3 m9 x# _- H* f7 H
9 {, N! O6 l- o, K
! Q* }7 |, R/ Z3 Z7 L

满载排水量980吨

! t* s8 J# O8 n/ Z
0 `( L, \! D2 F9 Y4 u* W
; M, M+ @+ ~8 @1 Z6 B: D

续航力1000海里

6 b2 i( I" c, G1 N
& O7 o! G, P w* l! C
9 ^# u# _' x* S

自持力30天

8 w9 u9 R, [3 P- `% q
7 c) |# ~# i% P. l. l. O
: |, I& q/ A) O5 Z( Y: A

核定载员30人

- u% I3 T8 ^ @
; e6 v2 q) ^$ ~! f: x+ t8 G
2 v- N8 R& \# J. {" e* X

此次考古工作自6月6日起

* \- j, z9 n* b$ o+ z) C5 v' o9 W1 X
. G) L6 A5 ` m8 X9 F; M
" P/ ^% p! q% A: ~3 S [

历时40余天

+ K3 M. z1 D" e% ~& p' b6 h+ h
# q7 q }* e z: x
$ E- F% r w$ f- {- \

对西沙群岛北礁海域

. i8 v8 F {* {' ?! P! Z
2 Y: ^, }+ ?( ]) j5 I* M$ i5 @2 `9 a
M9 E; y9 o3 \' ]

已发现的35处水下文化遗存进行复查

! c* Q0 O2 R) t
# g7 [) j, L }8 K; A
! m6 C7 ~- \7 I5 z- x; M

从不同遗存采集出水的文物标本数量共有331件

+ _/ d6 V8 z9 H/ i7 y0 _: u6 \
' y4 o6 S! ?" ]0 g' V, d6 q( d1 X- [
% O" b/ M) U2 C0 l

主要包括

: ^8 ?8 o' z6 }$ E* D& m
7 C L: r3 D5 V1 i
8 M4 e; u1 ]0 g; b

陶瓷器 铜钱 铜钉

* O I; F) V+ a/ i# @, N& _
& r2 {4 h K) j w; f
) y* Z' v1 }. _& d- ?2 U

其中陶瓷器和玻璃器以残片居多

/ c3 O0 d. `' ~, m6 x2 q
5 j# _5 j1 Z. {) I5 c( M6 P0 i9 @
9 T8 D1 T) r9 D# z% x- Z) z, S

少量铜钱保存相对完整

- s5 D) j5 H: L% L2 ^* s1 ]9 [. I
7 ^2 ~/ A% j& i. |# t* s s
% G0 s a4 |% S$ i8 u

制图/陈海冰

/ b# ]' J- ^, x3 O
: V+ e H7 C! h) _3 m$ ]
8 M n O \. h# u9 `) I0 A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 F% j) q6 |, _# v: y7 U* b4 E
9 S& `. D- c6 v; f7 p% Z
6 A3 E1 F, V* Y3 }

本版数据均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 n+ k7 G1 U' Z& l& J8 N
' T5 x9 Q6 s& B/ B
! V" g9 V/ i5 H2 j2 ?( ^! }
举报/反馈
0 @, a% x* e5 m# Q% I
2 L, `2 N: a6 b' ^0 k4 j. b; Y8 C. _ " w# B/ e3 Z. _+ y: C) J4 q5 `8 ?; P; D+ G' F V $ A5 I( X8 V. \( S3 z* C+ S, i1 R' _" Y R! X& |' a# M- M!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深宫鲍
活跃在5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