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完成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

[复制链接]
* h( r0 ^1 N- Q# G! \! y2 O

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资助、中山大学负责实施的“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科考任务已于近日圆满结束,在海南三亚顺利靠岸。本航次具有综合性强、观测海区远、科考手段先进的特色,科考团队顺利地捕捉到海洋偶极子产生的亚中尺度结构及能量转化特征。

2 C N* X, `; P7 M$ f

据本航次第一航段共同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王东晓教授介绍,航次的任务聚焦于“南海深层环流特征”和“南海亚中尺度过程”这两个科学问题,进行包括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生化的综合观测。南海中西部区域是南海西边界流最强盛区域。

# B7 l) a8 v; o) T

他说,海洋中的亚中尺度就像大气中的龙卷风,属于发生时间较短、空间尺度较小,难以观测捕捉到的现象,但是由于具有强的垂向速度,亚中尺度可将海底高营养盐物质带到海洋表层,引起海表生物量陡增,因此,对亚中尺度的观测是海洋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同时,本航次以西边界流为观测对象,西边界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需要长期的观测才能捕捉西边界流的季节变化。航次中,科考团队采用预先布放CPIES观测阵列与全水深潜标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内外都属于领先水平。

" T3 z8 @9 m6 n- \! R, _* f6 d

本航次全程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龚文平介绍海洋灾害预测预报、海上水文气象保障等均需要高精度的海洋环境场数据。本航次在南海西部进行了多站位、多学科的综合观测,对南海西边界流、中尺度涡及其影响下的底部沉积物搬迁、海洋生物习性变化、水质变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协同的特点,收获了丰富的科考数据。受访科考人员表示,后续他们将对采集的样本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 O0 _6 u) W* ?9 C+ G# o

据介绍,本航次共31个站位,航次区域为南海中西部。科考人员有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个高校、研究院所的总计38名师生参加。(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 {* g3 r- k# @7 E3 ^

启航仪式吴国雄院士、陈大可院士、邰忠智副校长与科考队员合影

: V1 ~: ?2 m2 r) F" u5 V

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宣布航次临时党支部成立,由邱春华同志担任支部书记

( `. S% m9 |0 r" c0 c$ P

生物组作业

1 w8 E) b) k ]% i

王东晓教授在航次期间为科考队员开展学术讲座

' u( t1 n# {8 X9 u" J! E

航次结束科考队员合影留念

/ m7 S z- I8 T; S1 _6 o. ]& N : Z0 i% D( l3 r7 W4 X# o. F 3 U5 O% o! Y' l2 j4 U; z$ f8 r' J/ [) H7 P+ ?; N6 x ; M' ]* H7 J# T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陌羡尘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