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6 T, m6 j/ V
与陆地考古相比,水下考古的危险性更高。因为水下文物基本上都处于深水区域,那里水流速度大、水压高、能见度低。这对从事水下考古的队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考古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潜水技能和潜水医学知识等。因此,在水下考古时,考古人员一方面要对抗巨大的水压,防备变化莫测的暗流,同时还要对“娇贵”的文物进行小心翼翼的挖掘,其难度和危险性都远远超过了陆地考古。 ( J, {) T9 H6 h, O q6 g9 x
) q, L, w! M0 }9 Y
黑科技水下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水下机器人可搭载多波束水下声呐、图像声呐系统等对海底结构进行探测,对海底地形进行三维成像,辅助考古人员进行海底挖掘等。它们不仅可以下潜到潜水员难以企及的深度,还可以在潜水员难以进入的狭小空间中工作。在陆地工作人员的操纵下,水下机器人能够完成垂直下潜、平移和转弯等高难度动作。配备了水下摄像机和照明灯的水下机器人,能够提供水下的清晰图像和深度等信息,便于考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挖掘。 * N- X: D+ M" F
国外已经多次利用水下机器人进行考古研究。1985年前美国海军军官罗伯·巴拉德(Robert Duane Ballard)和他的团队通过船下摄像机在纽芬兰大浅滩以南的一处深达3784米的海底峡谷处,发现沉没了70年的泰坦尼克号。之后,时不时会有机器人或者载人潜水器来到这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10年,美国勘测人员借助水下机器人在北大西洋深海拍摄的13万余张图片,并借助计算机,这些图像拼接成一艘“泰坦尼克”号,也显示了沉船周边海床情况。 & g6 S" J$ K8 c% t% ?7 H. K+ e
, g3 }, P2 N# v9 ~2 x
2011年,美国科学家用水下机器人和摄像机在墨西哥湾发现一艘具有200年历史的遇难船。并且通过在线直播进行了分享,支持者们在网上密切关注了整个过程。水下机器人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如毛瑟枪、加农炮、船锚、奶油色的陶器等。这些文物向人们展示了200多年前船上船员的生活细节。 1 U7 y1 ~1 S& }( e
水下机器人探秘墨西哥湾19世纪遇难沉船20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奥萨玛·哈提卜(Oussama Khatib)带领的研究团队就在法国南部海岸30公里外进行水下考古探险,探索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的沉船——月亮号(La Lune)这艘沉船处于水面以下100多米深的地方,对于大多数潜水员来说,到达那里都不容易。Ocean One顺利完成任务。 6 Y2 I0 I) p4 a
The one在我国,水下机器人也在考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水下考古在云南的抚仙湖展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的“金鱼”水下机器人及“CR—02”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带回的资料证实抚仙湖水下确实存在一个古建筑的遗迹,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代城市。 6 r/ F; p3 c/ N$ s
水下机器人工作中2017年,山东省“庙岛群岛海域水下文物资源普查”项目中,考古队通过物探扫测、潜水探摸和水下机器人对庙岛周边海域、马枪石周边海域、喉矶岛周边海域、老东礁周边海域、南北隍城岛之间海域和南隍城岛东北海域等六处海域,发现一艘现代沉船。深之蓝江豚水下机器人参与该项目。
$ P( {! n! {; d; j i 深之蓝江豚水下机器人近期,3月2日上午,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在上海外高桥码头正式启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将同步进行。我们期待水下机器人也能在打捞中发挥作用。
% Q4 K9 {- S. f) p: \* y# g* w/ s) K1 p+ e6 Y; D1 I8 K5 ^+ {
% W! Q& O. X. V( o6 W* M$ }1 M( X, F: q- M
4 I9 O' q, g' f+ X6 M/ ~0 F
+ T) z3 r& j: y% B/ v' i2 Q5 T* t K8 p1 t8 E/ P8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