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a% S) k( v) j, {9 G6 n
作为一个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的进步可以用“飞速”二字来形容,很多方面的成就世界都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科学考察方面,不管是探索宇宙还是探索南北两极,中国都已经有了很多显著的成果。 6 r4 n- w" s ^1 L$ ]8 _
9 k$ {0 C, P6 n. V& A: p9 a& T
我国最大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试航成功 4 ?' U4 A' o w
: |' {9 G/ K: H ~' w4 r$ S$ ^* ~ 但是在科考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在上世纪我国就遭遇了自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船难事故,你们知道是哪一次吗?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向阳红16”沉没事件。 0 s: J4 u" K6 y' d4 g3 f3 \3 d
当时的“向阳红16”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取得了什么成果?船难事故的过程是什么?这次船难事故究竟是何导致?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避免?
3 `, Q% t. B, B) d& |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93年到底是谁撞了我国一流科考船“向阳红16”,并最终导致其沉没?
3 T; O( ^5 M! O: e6 G8 |! u2 s8 o / ^8 I9 X# b* W) z; d' y3 n5 x4 a5 e4 ]
“英雄船”——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 o8 Q$ `" d* ?( B 4 R0 n' v, N' X7 [) ?0 H- |
“向阳红16”是我国的一流科考船7 K6 B/ ]# G% Y: r! X# B+ P9 W# Q
1993年,作为我国一流的科考船“向阳红16”,自1981年由上海沪东船厂建造完工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航海任务。
4 e, b( U* Q; K5 Y/ L2 l 这艘645型的海洋综合调查船,排水量达到4400吨,但是在我国,这类4000吨级的海洋调查船当时还处于空白期,所以这一类型的调查船以很好的性能弥补了这一空白。 7 L! Z# v: b1 R2 W- u& w6 f8 X& p
+ t( t# A2 i9 B9 v2 z
向阳红16号进行了两次相关改装,以确保完成更艰难的任务 " D$ W+ |) g: [, w: {7 B$ h
* M3 d+ j+ ]" L: \1 y
“向阳红16”的五次航海行动,主要任务就是到太平洋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考察,并且多次在我国近海执行海洋考察工作,属于我国海洋公务船的骨干船。
6 u( v4 O5 _/ C3 |+ y" }8 h 1993年是“向阳红16”第六次执行出海任务,此次行动同样也是前往太平洋执行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的调查。
! D, f2 O3 @' b X7 A
3 b0 k }2 D* ~ n" |1 v 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新能源时代的“新型石油”
7 B* M# c5 X9 d1 l. L
8 W6 o1 \% K# S. A 在1983-1993年间,包括“向阳红16”在内的多艘考察船在太平洋圈出了30万平方公里的远景矿区,获得了大量的珍贵数据和样品,为丰富我国金属结核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 " L2 M! F! }% @7 A" q
当时为了能够顺利执行任务,还专门对“向阳红16”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不仅使其最大航速达到34公里/小时,续航力达到10000海里,抗风力达12级,还为其新增了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 # h) t4 m$ C4 @" ` _
4 ^3 D& @! y; [ }8 M
海洋调查离不开先进的海洋调查装备和技术 7 t7 l) [- |6 n* _
9 k; V- ~ n+ _/ m. e3 e 但是令我们想不到,也难以接受的是,这次任务甚至还没有进行,就沉没在了出发的路上。
3 O9 p6 ]+ l. L0 D7 ~3 w4 W 一艘船的沉没只需要35分钟
7 z% p2 r8 d- U( Q$ s* t3 J 1993年5月2日凌晨四时左右,已经担任11年“向阳红16”考察船船长的金明奇接替上一轮值班人员,进了驾驶室。 0 w0 a$ F3 B4 x$ o# O0 W
6 b- ?) F5 q0 D; o
多次“任职”的向阳红16号 ' n. T* {; s2 Q6 Q, l
" i' m! M% z+ e& r6 V 此时“向阳红16”正行驶于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海面起了一层浓密的雾气,能见度并不高,肉眼只能看到20-30米的距离。但是常年的航海工作,金明奇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天气。
$ k5 j4 F9 u2 j! v 不多时,金明奇就发现远处一团黑色的大家伙愈来愈近,他赶忙发出转舵指令,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此时早已无济于事,因为“向阳红16”和那团大家伙的距离实在太近。
% J9 o! z e' o# R! r 5 U. s8 W/ @+ Q- \
浓雾来袭导致能见度不良,很难发现、观察到周围目标 0 Y" H1 S! S' K2 V/ [
船体遭受猛烈撞击
; Y5 P9 O' Q& f, a4 D 凌晨5时05分,除船长和几位值班船员以外,所有的科研人员和船员都在酣睡当中,猛烈的撞击直接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因为船体为钢质结构,所以一时间只听到“嘎、嘎”的钢板破裂声。
! M$ ^5 ]+ e; C: M/ V! u/ D# N( | 三分钟后,船长下令发布卫星示位标(求救信号),再两分钟后,由于海水迅速向船内涌入,船体已经开始发生严重倾斜,所以船长直接部署六段一长的警铃,示意弃船。 * Z, M. Y# t: C" Z ]( ?
但因应急电源被完全破坏,导致警铃只响了两下就中止了。 6 N! H( n& A/ A+ K
# F; ?. |* m2 c; \+ P" ]& C/ m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
- g1 c% q% G) a6 \9 Z" U: u* C 弃船!弃船!
' [2 a4 a3 Y) u 众人一时间不敢确定自己听到的是否是弃船警铃,还未反应过来时,金明奇开始一遍一遍地喊“弃船!所有船员穿好救生衣上艇甲板。”
) N; f J5 T; x7 H+ y 在收到指令后,众人迅速返回房间取东西,但是他们拿的却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而是船上的重要公务文件等,虽然船上很多先进设备没有办法带走,但是还有很多关于此次太平洋考察的材料。 5 m! |& M9 X; e6 I
$ S, b/ q$ c' U: m: x
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 3 ?* X" G/ O, ^# H' h f- S$ m
" o8 w) B) X) f. z: O& U 比如当时年仅22岁的地机要员王培,在黑暗中拿走的只有一份重要材料;轮机长赵国民,迅速返回房间取回来那张记录打印材料。
& ?) H8 h* P' q& X' | 再比如作为贵重公务大管家的姜汝斌在众人都在迅速撤离的时候,仍然返回底层的房间,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回两趟把近百斤的皮箱和几十斤的布麻袋扛到了甲板。 % x, ~5 o7 `" A
" ?$ }% s, I0 |' H2 b& ? 船舶救生艇的使用过程 : b2 b3 m/ B! B$ K% S2 G1 Y$ P
3 {7 w+ J8 H" I# b# n/ ]- q/ \
与此同时,甲板上的人员逃生也并不容易。原本船上就只有四艘救生艇,但是由于撞击事件,导致2号艇和4号艇直接被撞坏,所以只有1号和3号能够使用。
5 R i& ?! [( Q7 H+ w$ E: z7 L 原本总共只能载67人的救生艇,最后硬生生塞下了百人之多,等最后船长金明奇跳上救生筏,撞击刚好经过20分钟。
1 a0 j" o4 U2 ~ 到5点40分,“向阳红16”彻底沉没,从撞击到消失在海面,仅经过35分钟。 & W+ c# R* i* N( V6 q& [
) s+ O1 |& j* ?5 d0 y. p 碰撞事故的画作
1 D6 B$ H- v4 o2 V " W: J( }* ~5 b6 }5 W |3 e
撞击者是谁?
* e3 Y/ V" X' W2 \+ y$ L 那么撞击“向阳红16”的是谁?整个过程中他们又做了什么? : ?1 K; s4 A7 y* c
原来这撞击者是一艘吨位高达38600吨的塞浦路斯“银角”号巨大货轮。
8 O3 Y. M$ \, \, U# y+ f% ` 由于两方的吨位差距实在过大,所以“向阳红16”才会受到如此剧烈的撞击,而“银角”却没有什么损害。
6 a7 u& ?% @3 m' A- E& g- f ' a( g( n( A7 d
“泰坦尼克号”误撞冰山导致船舱进水,最终沉没 - B# v& G, t I
迅速“倒车”导致海水涌入, Z7 D6 ~! _; e L( |9 ?$ V( w
其实作为一艘有着4000吨排水量的考察船,是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沉没,但当时“银角”的“推波助澜”导致我方几乎没有反应过来,船体就大量深入海水,并开始严重倾斜。
& L: A- r O. O3 U9 v4 ~$ \ 因为在撞船5分钟后,“银角”迅速地做出了“倒车”的举动,这就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被撞出大窟窿的“向阳红16”,撤离到了距离我们300多米处的地方。
- k& n" z% N2 |2 A" c 8 ]1 ]/ [4 f, [7 K- U6 |
正常情况下,船舶在狂风巨浪中也能保持平衡、避免倾斜 0 b+ q+ a" e- B! J# @) F) G
拒绝营救
) m% M7 w! C2 J5 S 而当我方因为救生艇被毁坏,向“银角”发出求救的时候,他们更是置若罔闻,完全让我方船员自救。
, Q: ^7 G- K/ c7 l1 d 而当时的情况不仅在于救生艇不够的问题,还有因撞击可能会带来的“沉船反应”。
{& {1 } }: J' w1 e% r 如果一旦发生“沉船反应”,形成的巨大漩涡就可能将还没有逃离出安全范围的救生艇卷入海中。 ) L; Y- g; Q/ g% S( ~2 `7 X
, |- f7 n8 B% Y: I) E% u$ p 漩涡的形成示意图
, r6 O/ K+ a; J, V! [( p' T ( _% p4 U$ c& J9 U7 j* n- O
所以两艘救生艇和船长所在的救生筏,只能拼命地向“银角”靠近。
4 E+ T" `/ g- E2 U7 j$ }! C8 D5 ]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重伤的船员出现在“沉船反应”附近,当时没有穿救生衣的梅秋芳只能抱着损坏的2号救生艇在海中翻滚。
9 l3 h7 d9 k' ?2 C N3 S6 T 当时我方再次请求“银角”放下救生艇,营救梅秋芳,但他们仍然没有同意,最后是在严重超载的3号救生艇上的幸存者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出,直到划到其附近后,“银角”才放下软梯让我方幸存者上船。
3 C& g/ n7 P" i% V) o 7 A1 @/ b, |- x, I+ P3 h
穿着救生衣等待救援的正确姿势
5 q: Y* t1 T8 b" W
2 Y1 M0 G9 Q; q! p9 s 上船后,报务人员迅速向国家海洋东海分局报告沉船事件,随后“银角”即刻沿其航线出发。
5 Z' ^! s( G$ i! u& Z+ ]' f 但是当时他们给到我方的说法是,“银角”将向中国驶去,但实际上他们的方向却是东部的韩国。
! f. {3 {1 V' ^0 I+ f ' ^6 y7 h6 b/ i! V- a
沉船事发地点的大概方位
( N) T# s+ n9 c 拒绝靠泊
& E2 f. ~6 I0 u9 w6 a 东海分局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安排“德意”去接回我方船员,但是当时“银角”拒绝停下来等待,在5月2号9点25分,“德意”就已经抵达了“银角”附近。
: Y2 ^8 o- n! h) y& E- Y$ a 但他们以装载一级危险品的缘由拒绝靠泊,于是“德意”只能紧随其后来到韩国济州岛西南海域才接回幸存者。
% t; V3 J- s% A8 } 6 A: ]7 A$ ?+ y7 t
“德意”号远洋轮
/ |; a4 H0 D' z1 O1 t- O! `
! o* r* ?$ [# W3 T: u Y. F: ` 沉船最后的结果
" |7 s- y6 |( H" d& v7 S 直到5月5日9点半,“德意”才抵达上海港。 4 B8 {4 ~' R# T* T
“向阳红16”原本110名船员,只有107名生还,除222号房间的孟令伟和于海洋,还有一名医生也随着“向阳红16”沉没。
3 k9 E4 }( n+ r0 f2 R! ]
9 C% g+ o( K3 h9 s 国务委员宋健(左二)代表国务院发来慰问并表示沉痛哀悼
* {9 M1 H3 d% e" {7 T* {4 ~$ m " J4 @' }" a, i8 e8 p1 k
撞船事件错在哪方?
- D; ]- K; [; S) V6 E: U C' l- \. [6 X 其实此次撞船事件,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
, ~/ L8 n5 O- X1 ] H 其中我方在行驶过程中因海域中的渔船太多就关闭了雷达,在雾天行驶中没有准确减速,在即将近距离撞击之前,打错船舵与“银角”更近。
( I5 o. E; _- N2 z
8 g3 j' I. |/ I$ r o1 [ 航海雷达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等 , |8 j# O, v/ f9 N% B- p' t/ g& @
! X9 I9 w9 c6 h2 e1 T$ J
虽然在此次事故中,“银角”同样存在驾驶问题,并且几乎见死不救,但我们也因为这次事故,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航行中也更加注意安全。
6 M+ S N6 Q& l6 g1 S& u- X0 b* q3 |( c a$ K9 Y; v
0 s0 \& y( ^( U- e$ V$ B( i! s
% P$ w/ v* F% B' L% W* ]& ?4 g) ]' c5 ]9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