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e# t9 q$ x3 z6 j
4 n; e, y( E+ W5 q( N1 ~( ~$ B 出品:“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 @8 M: Z8 Q2 a8 V# Q
制作:中国科普博览 T$ P- k* K* D, R; t) `- E" h/ m( a
监制:中国科学院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 ]* u) F P7 Z$ K3 j1 `+ N
古海洋化学研究的手段主要聚焦在铁、硫、碳、钼四个元素上。为啥它们能研究古海洋化学呢?可以用黄铁矿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来解释。
& c& B' W: W# S. X 其中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海洋化学的时空重建。这个工作我们直接导致了提出三明治海洋化学结构模型。实验表明,硫化水体主要位于内陆架与陆架边缘之间,且被深部硫酸盐含量极低的铁化海水所包围。这一硫化水域可以动态波动,并在大冰期结束后的高硫酸盐输入期曾大范围扩张且越过陆架边缘中岭地区。该模型的最大价值是,展示了其在地球历史时期广泛的适用性。
2 N& s8 Q2 n6 M/ L6 ^ 将陡山沱组海洋化学数据与发表的化石记录进行了对比,非常有趣的是,动物化石记录只是出现在一些缺氧非硫化地层,而那些取样硫化的地层没有留下化石记录。这表明,早期的动物更能适应缺氧而非硫化。 3 j) x7 c1 E( d; r/ e9 F% l
" z0 o5 p0 Z% K) t1 n V& w' W) [2 E7 Y6 j$ J* H7 W/ _
3 `0 ?6 X" x# I
重播
7 b. y, |% x! U) Q0 W6 P' B$ m. v7 q& y: h6 ]
, e. G4 h, R) |2 I
( W) g5 C" a$ z: y: `( c% K6 X9 o' M# k
6 g4 d% O s w. O
播放
5 k3 E4 J+ f) j6 _; @/ Q/ V5 j4 w& S1 q
00:00
R- k! [/ i5 G/ s /
- F! T9 N" ]6 R! s8 X/ r* n4 k 00:00
! y7 O) z) J' ^. _/ J- h 正在直播
! }" Z2 s, M2 n7 B7 l& g/ ^9 q1 _) m+ Z7 _# }$ M9 e
8 u7 i* l. r* k
2 B$ l* \( F0 U
& K/ ~( P' q( \4 Y. D' |3 `! L
' ^) e1 V+ }# [4 `$ m$ |
9 A. n. u+ j! g" x3 Y7 x 00:00 " L& C& i/ i# Q' d
- g' H, U. D: y- A' I: V- |7 R
) t9 [* Z) S# f* s* K
- W5 Z7 R! \. X( i& T( N" |$ A4 d4 j& U4 z. o
! P9 R$ E) B9 {1 n8 m M- k( p/ a
5 v' @4 g0 |! {5 H9 v, m S0 }/ a$ Y
进入全屏
1 h; f2 ?8 ^8 `4 K6 U$ w
. L/ c. F& |8 [+ R" j9 S* f0 S& F0 h3 y# m! p
3 l! r! ~+ U2 Z5 f n
9 A# B- ?! _$ E1 q+ T 50
) R. Y/ e- C0 Y; ^& J" C$ t2 F6 l& R/ c: o2 [4 n5 @
% y7 v: q" u2 C+ Y( V6 Q! [3 `
: y6 e# q# S7 G+ Z
" J: Q% ?3 L: V" @0 n% v3 o$ x Q" ^- Q4 P" k! Y% m
/ [4 e8 E: P' v" |, ]
/ Y1 c' }. K u( f. N6 W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 Z1 I X* O6 w$ V. E4 H! ~3 x
$ k, m( J) O/ c/ c- d% j# M+ a U
; d; b. B/ w; l4 @ P7 K
+ u. ~% x: W- |5 G
5 ?9 @2 O6 r/ s* O& |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精彩内容关注“科学与中国”官方网站(cs.kepu.cn)。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为网站委托单位,中国科普博览为网络传播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3 C; W( t7 D; M" ]2 S# W2 ~
( D- A% x& N; Y& D7 p0 V
: U3 Y4 R" h; {
v9 M5 _. C. \" ~& F6 {' t7 \# s: U2 i( a( A Z/ ~8 c
+ S; [% T0 s( s% x4 R! r#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