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Q) U. J8 z : K( h0 ~5 D7 r; Y: T3 H( |
记者 郑焱 葛灵丹 杨频萍 谢诗涵 3 j9 a# m8 c4 C( G
- }+ l! ^ V. b- ?1 _
! I& v4 O( h0 ]) j+ k! V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招生计划。据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江苏教育发布”,此次江苏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1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0个,撤销专业41个。 % Z" x! b. u7 _- N& B5 L# e2 z% l! [
o; f' k) P" m0 g; u- M/ j7 \ ' Q1 _/ X! G$ v$ u
此次专业调整引起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江苏高校专业有哪些调整,反映怎样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如何?
$ I. B+ I* H% g
& {, V' u( H' S" _: c0 M, W ( r# h' @- t+ o
江苏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 5 r9 [2 ~0 z! s- U* j
, J4 j/ v$ C5 S' [8 j) {8 `7 p% D$ | ; h, u I( X. E, T" V6 }7 Q
2012年以来,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近万个专业点,推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 b6 k. _" I# e4 Q9 y7 g
. ~# p2 D2 v+ C2 f
6 j( @0 ~1 X: T6 q) A9 Q- X 有关专家介绍,此次新增备案专业和新增审批专业都是新增专业,但不同的是,新增备案专业是教育部现有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只是有新的高校增设。而对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以及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则须报教育部审批。 . M$ T: z: r9 z5 U" R
2 T* O5 Q8 Y* A+ T+ k2 ]. g
& C: _: v8 r3 b* c- r" C 在江苏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中,东南大学新增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河海大学新增运动训练、智慧水利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新增木结构建筑与材料、智慧林业专业,南京森林警官学院新增数据警务技术专业,苏州大学新增儿科学专业,江苏大学新增预防医学专业,扬州大学新增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金陵科技学院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 S8 h# l0 z' S9 \8 i& p% C, k
, x7 q& [* s: P2 Z9 u4 f
6 z8 Y9 Z0 o! b 就全国而言,新增的31个专业中,工学最多,涉及12个专业门类,有14个具体专业;艺术学涉及3个专业门类,有5个具体专业;农学涉及3个专业门类,有3个具体专业;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各涉及2个专业门类,各有2个具体专业;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各涉及1个专业门类,各有1个具体专业。 7 T; [8 M3 O8 J, G/ I6 E
% p3 U# {7 Y' |0 U4 J) E4 u4 O ' Q2 ?' X0 {" Z" y
江苏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一共有111个。不少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应急管理等一批新专业。如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南京审计大学工程审计专业等。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一些高校撤销部分专业。在撤销的本科专业中,有不少为艺术类专业。
4 L1 z& _) r9 n: b/ q5 n' ?1 S
& K J9 y* N- v: y
. \$ d U/ X2 U/ S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 2 F/ g0 I3 L* z& }7 o& |
( l* S* k$ X5 g# E
) ~# ^& E% a7 M0 Q5 |. J% } 东南大学本次新增的海洋信息工程、智慧交通和密码科学与技术三大专业,分别面向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战略、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以及大数据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源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介绍,近年来,东南大学围绕“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学科布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6年内共获批新专业12个。至此,东南大学本科专业总数达87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
% a; B% v- i7 o2 c; F# z
4 ^3 l. D8 R; a; O; ^! V/ | & R9 N) [( b4 D0 F* G8 t4 s7 S/ l7 h/ Y
“河海大学一共新增6个本科专业。我们申报的智慧水利,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河海大学老师张春平说。其中,智慧水利、运动训练2个专业为审批类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专业为备案类专业。智慧水利专业系全国首创的复合型专业。 6 ^! }% U1 m; \$ M& T5 ]
F! c( F1 [ H' ?* _6 b
3 B* J& G4 |: v% |9 h" f
据了解,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
& W$ g4 E+ L( Y2 G1 }0 ?; Q: t4 ]$ f/ | Z% |5 l7 W: G% m. I( S7 e# }
7 ^- I# I6 U7 V/ Z+ c
河海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先后增设一批响应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交叉专业,全校本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专业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凸显。
) j1 B, D: O6 g C; L/ B
! V$ e' }( d# e% x3 c: I, ~
8 l! ^8 _* L$ [; O; j+ J. x( e; g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口达40万人。此次南京工业大学新增的10个专业中,有5个聚焦应急管理领域,加上此前开设的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两大专业,该校目前已实现7个应急管理类专业的全覆盖。南工大教务处副处长刘睿认为,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对于新专业的设置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的建设单位,我们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苏省产业发展急需,结合学校在化工安全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类专业设置,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助力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j* n* Y! t8 U" O
# s: ?5 v t, c1 F8 t+ ?( A) `
# G# b! U5 D& I 突出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9 X/ q( T9 Y. ?, O
% |0 {5 S+ y/ h# f0 s1 `) r$ n. _ . _; u" u& Y' s0 c h* R
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明确提出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0 B, Q- A1 R& n# \! x; R
, B( W$ w/ A- B; p. T& L+ i7 |7 _
6 L e. I$ i) H+ W
记者注意到,我省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中,“交叉”与“融合”颇为突出,一批新文科、新工科应运而生。
. }7 O8 V/ T- E5 I1 y7 }+ m' @" U2 k) F
0 R! v, g; H/ b8 _8 p2 K
- V; ?( w! y5 Y4 y/ v0 {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姜姜介绍,林业的发展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高质量、高效率的监控和管理,而智慧林业是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林业”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和3S北斗导航等技术融入林业人才的培养,构建智慧林业知识结构新体系。据介绍,南林智慧林业专业由曹福亮院士团队领衔,学校于2021年开设“智慧林业班”,从林学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进行智慧林业差异化模块培养,同时向教育部提交智慧林业新专业的申请。 5 b" \7 |6 E4 D5 M" k1 r, h
, ~* B6 d5 F9 j, H& ~
8 z; b- L" F s' p$ d 此次,南京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柔性电子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这些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兴专业,不拘泥于单一学科,而是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深融。”刘睿说,以柔性电子学专业为例,作为典型的跨学科前沿技术,柔性电子技术颠覆原有信息载体形态,为健康、信息、国防等行业带来重大技术变革和原始创新突破的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我们亟需培养一批实践力、创新力、竞争力更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Y; C7 Q! N# t8 M# z
) E _' J' c) l) j6 A* Y& k: K- C
) o1 a' U4 f% r" Q' j 兽医公共卫生需要医学、动物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我国兽医公共卫生人才缺口巨大,仅中国农业大学于2021年获批该专业。这次调整中,扬州大学新增兽医公共卫生专业。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宗平教授介绍,扬州大学一级学科兽医学涵盖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三个二级学科。“增设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顺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供给的需求。学院现有的本科专业包括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通过研究人兽共患病防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控制、动物检验检疫等,保障动物与人类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是急需开设的战略性专业和融合交叉型新农科专业。”
6 A5 _/ q: w; M- [6 t: Z1 |3 k+ g
5 U. \8 V# D7 z% g6 b / m) L: l3 S7 _* w9 X
新增专业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 V1 n' l" ] {8 d3 a1 l0 B $ F! ?9 Z9 B3 i J1 o" H3 y
7 F2 B& d1 e, M# i9 j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上,我注意到南艺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刚好契合我的兴趣和特长。”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郝达仁从小就“痴迷”于“有历史的事物”,受父亲的影响,他对古籍修复相关专业特别关注。 $ k8 u. X5 ?$ h" t8 V b$ G! g
N$ O, |. W4 f K ) y: \. o* o# v: z: Y
高校专业更新后,新增专业质量如何?就业前景如何? , i8 g) k! z/ u2 P& b% m5 N3 ^' D
6 ?: a! c, P8 t: l6 Z
% g: y' [% E$ \4 A
记者了解到,学校申请设立一个新专业,需要对行业现状和需求、师资队伍、学科体系、就业情况等进行一系列科学论证,需要大量动态要素支撑,同时也需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规模、学科优势以及未来布局等进行调整。
5 r# z& p* m% O' ^1 Y& K1 i * B; H; B4 ?9 I
: C2 O7 _+ Y( H$ c9 G3 H) `
“传统的学科设置常常单纯辐射某一行业,而当今社会,学科交叉内容信息量巨大,因此倒逼人才培养上的改变。”殷国栋表示,“专业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每一个高校对新专业申报都尤为慎重。可以说,新增专业培养的都是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换言之,各高校在新增专业时是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的。”
/ a% V2 l! {; w% U( R7 T & Q" }/ J. v3 Z) y0 q* n5 H
. {6 |3 U4 H" L0 e1 T& m6 ~1 T7 l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专业调整势在必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洪超曾在高中任教,他教的第一届学生里有4名学生选择当时的新专业——东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当时全国就招28个人。“这4名学生毕业后去了华为、中兴,发展得都很好。” 8 {! G* \/ j2 ~
1 R6 V' R5 j0 P
/ f/ S3 g8 T- A; Y4 G 高校专业调整也引起中学高度关注。南京市第九中学副校长吴昊表示,高校专业调整对高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新专业需要什么样的选课组合。比如智慧林业,必选物理还是化学,这都要等高校具体的招生计划。学科融通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的学科交叉也非常明显。“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建议在高考志愿专业选报时,既要考虑学习特长和兴趣爱好,更要结合国家战略和当下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7 d$ i6 i: v+ H- G
; p) f+ X# x% V% \* C 0 j5 N8 |( z x
让专业设置紧跟发展需要
" w! w( ^ q9 c. V4 b0 s/ |
& M" g) X* Q, s$ e
. j. D$ K: m1 }" w5 p+ \% _ □ 韩宗峰
' I) y h0 z# d4 r& T % K( z+ h+ v1 S9 O0 X- N1 N) v
8 A3 d; o o* [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并将31种新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
0 S9 x3 g/ V, P5 k
/ l4 e% y" V. u$ J3 h
7 g( t: r2 Q! x9 Y 大学学科建设水平彰显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对高校而言,只有构建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才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此次本科专业调整有利于引导高校及师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把握科技和文化创新潮流。
6 w* D; _3 a! d! @, l ( q0 C" z! R! Y' d9 Q( Q
0 R0 p i) o5 B- \, I8 @( [4 t 江苏不少高校本轮专业调整紧密贴合经济发展,很多工程类专业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新增的机器人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符合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智慧水利、智慧林业等一批以“智慧”打头的专业也体现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只有提前谋划与布局,才能更好助力相关产业、业态的发展。
; I% j( t+ c' J
, N. b# m# `" A' e& l+ Y2 a |
1 `! ^) U- K# C 此次专业审批既有新增也有裁撤,这既是为适应发展需求,也有助于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冷热不均的现状。客观而言,既往有的高校办学存在专业设置过多过滥等情况;有的高校忽视自身实力,盲目上马一些热门专业;有的高校贪大求全,在专业设置上难抑扩张冲动。这既造成办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3 F3 L3 ?5 K3 b- r4 V& A* F) `
" i6 a5 A* i& `5 g ) |" `8 W/ d$ o, ]4 N' |7 r: X
对广大学子来说,一大批新专业的设置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但看到有些艰深晦涩的专业名词,考生如何才能作出理性选择?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望文生义”式填报新专业,还是多方对比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再结合社会需求、个人禀赋、特长爱好等进行审慎选择?虽说专业和就业之间并不具有必然关系,但选对专业很大概率意味着毕业后无需换道重来,也让教育资源的投入收获更多果实。 0 ^2 [4 H! ~& `4 v4 N1 u* u
- C: N6 s+ Z9 K4 w- K
/ z* K# P4 X1 @
【来源:中国江苏网】
3 B' z4 W# P6 u5 ?8 ]2 |& k4 D5 T U6 ?9 N7 w s, n1 n- g3 q3 s z! l$ ^
6 W, p* f! U& ]1 e7 g5 A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R. G0 O, p; z, `9 N
5 |5 ~5 {; U, j- C9 W
4 _# P: _' x5 z+ w" d 举报/反馈
% o2 d% W# C7 M- } + d) w9 E/ F6 V& \
& ^% R* p! Q6 ^3 E4 b6 Z9 M( D! P
2 q1 K6 t- ?" a8 D
6 d4 v) T. [% w, K( m( U) h+ h4 e Z*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