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照片,可以展示中国科技的发展?

[复制链接]
5 u, u+ i+ k! u, H/ P1 x) r
; s9 Y9 R) u* ]; b7 c4 h6 J

我是南方电网公司贵州平塘供电局一名普通员工,“天眼”建设期间,因为负责与“天眼”项目部协调10千伏备用电源的建设等事宜,我与项目部员工结下了深厚友谊。第一次到“天眼”现场的时候,虽然看到的只是开挖土石方基础,但场面之大,让人震撼,作为摄影爱好者自然不能放过这种场面,自然而然地拿起相机就开始拍摄,同时心里也暗暗地想,能不能来个跟踪拍摄,把建造“天眼”的整个过程拍下来,因此,本人“意外”地见证了“天眼”成长的过程。还是挺自豪的,只是有一点点遗憾,当时没有把原始地貌拍下来。但其实,最早的时候,我并没有十分地关注所谓的“天眼”这个超级工程,只知道国家要在平塘建造一个直径500米的天文望远镜,据说建成之后将是世界第一大的望远镜,心里对这个望远镜根本没什么概念。但是在跟踪拍摄的过程中,在与工程项目部成员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家工程、世界工程。我拍下了2000多张照片,见证了“天眼”开眼。与大家分享部分:

2 z, |/ _! Q$ j) Y/ G
" Q& Z, e' T$ ~2 R2 [* R& r2 o

‎摄于2013年3‎月23日,工程人员在进行卫星定位精准测量。

6 D6 B4 P: Q/ h3 g7 t! ]- C
, \5 ^% V4 u$ K8 |3 U$ @8 v

摄于2013‎年‎5‎月‎30‎日,“天眼”土石方开挖。

6 M, g4 H7 R8 f9 Y3 g; p0 d

听说为了给“天眼”找一个合适的眼窝,科学家们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时间。在现场看这个大坑确实是很震撼的,它的占地面积大概是25万平方米,有30个足球场大小,沿着螺旋状的公路一直走就能走到最底部了。

5 ^ h- Q- X0 |( Z/ N* @
; {' O* D7 S1 m7 f$ C, ]

摄于2014年5月6日,

; t. Q6 h# q6 o w% ]' D

500米射电望远镜建设现场,安装馈源舱支架。馈源舱是什么呢?这就是“天眼”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了。它是“天眼”发射和收集电磁信号的核心设备,直接关系到“瞳孔”是否看得清、看得准。

P) |6 |. `4 j+ U* J
. J3 \. J$ c" f6 |5 a! h* w

摄于2014年5月6日。

8 f! b4 @5 V* o$ R* i7 d. f' d- c

我第一次感觉到“啊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浩大的工程!”的时候,是看到这个支架整个架起来了的时候。这个环形支撑圈梁安装总长1700米,用钢量接近6000吨,环梁内圈直径为500.8米、高5.5米、宽ll米,包括建设制造安装了50棵格构柱。真的是特别不容易的工程。

) i; h4 x% Q+ `9 v; E5 n

为了拍到“天眼”的全貌,我选定了3个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高的拍摄点,每次都要背着一台相机和2个广角镜头,花40分钟左右爬到山坡上拍摄。

0 [/ e6 S6 T. ]% [( h6 Y+ e
. M+ _8 B/ u9 _! a

摄于2014年5月29日。

2 Z8 ], } q+ m$ A3 \. V/ W, B

右下角穿着橙色服装的是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天眼供电服务队的队员们,他们每个月都会对“天眼”开展例行的保供电检查。

3 ]* s3 p, m( y- R, k g1 p
! p. q: `; v6 \# W; g0 v9 _

摄于2015年7月9日,这是当时“天眼”服务队的成员们,他们也见证了“天眼”一步一步的成长。

" V9 f+ \7 W9 b" Q/ G
# H* ~5 ]1 e7 E" d9 `8 E @4 s

摄于‎2015年8月2日,

U! ]3 U& h7 D( ^. @

第一块反射面板的安装现场。“天眼”是一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需要安装4450块规格不一的反射面面板,每块面板重428至500公斤不等,且每一块的质量、尺寸都是不一样。工程队的师傅告诉我,这些面板的加工精度要用毫米来算,误差值不得超过5㎜,测量精度值不超过2㎜。这真的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精力,才能完成如此巨大有艰巨的任务。

4 J. X" v! t' ]% i' o8 i) z- |
0 I# R7 W9 ?( X4 m* _- A

摄于2015年11月29日

" W+ K4 f: m3 [$ X9 H/ r; ~$ |

在“天眼”建设现场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晚霞是很难得的,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我常常一等就是几天,这个时候反射面板安装已完成50%。

: M5 u Z6 N& u# ?# Z+ m+ r, F
0 b0 {, g. c' d* C- ?6 @/ C9 S

摄于‎2016年3月31日,

$ }( Q5 i! X$ Q5 s

“天眼”施工已经完成70%的工程量,气势恢宏的雏形显现。

. @( \ w0 b0 j# _
9 c* j) K! l7 ~7 r" j

摄于2016年3月31日,

4 e$ D5 k! |- C" d8 E

正在‎“天眼”施工中的的“蜘蛛人”们。在跟踪拍摄的这些年里,我曾经和“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老先生打过照面,第一次见面时他特别和蔼地递给了我们每人一个安全帽,要求一定要戴上。这位老先生一辈子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绕着“天眼”的外沿步行一圈要40分钟,有1.57公里。整个工程中,老先生和其他科学家要上钢架去拧螺丝,用扁铲去削平钢材,在高空梁山上打孔套丝,还要看试播器调整设备。他曾说:“人总得有个面子吧,你往办公室一摊,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与“天眼”建设团队的科学家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特别感谢和钦佩这一群“较真”的人。2017年,老先生永远闭上了眼,而他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天眼”开眼了!

1 x6 ?- A, F N( D# l, I, k" v4 a
" E. a6 e: o' l% k9 l

摄于2016年6月17日,“天眼”终于建成!

5 t! a, I) N- T$ o
0 y1 k+ q% H0 a+ y( O

摄于2016年7月9日,夜幕下的“天眼”和满天繁星非常相衬。

4 v4 E; B3 [/ K6 R2 w; J
@& L9 G+ @( P

摄于2016年9月8日,随着天眼工程的落成启用,对电力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天眼供电服务队一月一次的常态巡视改成了一周一次,特殊情况下更是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视,竭尽全力保障天眼正常观测太空。1.57公里的“天眼”钢梁,三年时间供电服务人员绕3000多圈,行走了5000多公里。

n( ]/ P- @: p3 o& U: b
# y) Z$ b5 Q- g

摄于2019年5月24日,天眼供电服务队为“天眼”架设第二电源点送入线路,打上“双保险”。

2 @; h; Z; x5 ?. e0 h# ?
" B7 S# t4 I' n5 H6 X& W& h0 n

摄于2016‎年‎8‎月‎9‎日,中国文联文艺自愿服务小分队到“天眼”慰问演出,天眼供电服务队在现场提供保供电服务,队员与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康辉合影。

" Z! N' P4 u2 x5 S% Z# b6 L' |) k

2016年6月,我的“天眼”跟中拍摄也告一段落了,每每回想那三年,我都非常自豪。那段时间里我见证了大国重器从无到有的过程,科学家们勇于探索,踏实苦干的精神总是触动着我。

* v0 x, P/ ]7 H6 A

分享关于“天眼”的一些基础知识,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的综合性高10倍,能接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天眼”的建成让人类观测太空不存在任何死角!谨以这篇小小的回忆向他们致敬!

& |, i1 g' C0 e, q
$ `7 u$ o% t5 f4 R 4 h z- P" ]! E$ ]0 h7 L4 i4 \6 L - i4 l/ Y2 G# j ) l# M2 m6 Q) ~% G% f ) P1 e9 U: Y. Z& G' F! L5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宿命轮回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