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u/ ?: _5 A$ r1 R$ \( W( R7 @ |
" L! r3 S8 l$ a" ^" H% X4 b P
/ r# f1 K# ^+ G0 m8 f- q
7 P( b9 R2 o2 x
3 J+ m- H/ p! ^/ r. ~9 f' ^ 技术人员在现场开展试验 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供图
" v% I$ y! P3 { t8 m
& V" N M* I, R. @ 1 k" G+ ?, k" L. ]4 X' X% z! F
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在广东阳江、汕头组织开展了应用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探测近岸海底管线的新技术试验,成功开创了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在海底掩埋磁性目标物探测领域的工程应用先例。 6 J% @% G2 u2 v( U
+ l' F) y, A. }! |' U $ y- @$ c$ N/ L% ]& Z5 r# A) E
据介绍,传统拖曳式海洋磁测方法是现阶段探测海底管线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该方法在近岸与滩涂浅水等复杂环境下作业极为困难,甚至无法实施。针对近岸浅水海底管线探测的难点问题,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海洋测绘与地球物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应用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的解决方案:采用无磁框架设计、搭载高精度磁力仪的多旋翼无人机平台,在5米~50米超低空海面开展航磁测量作业。
|. _" g& S, t/ G% b9 y! U 4 x/ i! ^) |/ A4 B7 m" z6 ]0 l
# C* r+ R- X% E% c! b( ^- r
科研团队联合相关科技公司,集成设计开发了两套多旋翼无人机磁测系统,分别搭载了铯光泵高精度磁力仪和磁通门传感器,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量要素模式,以5米~50米不同航高完成了试验区域地磁测量。
7 k5 u @ N& M; D
% [9 m2 M, x( ` d 2 i- c* L# o/ ]
试验数据分析表明,两种超低空航磁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所获取的海底掩埋的电缆和光缆的磁异常信号清晰可辨,可反演计算管线的精确位置信息,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探测海底掩埋磁性目标物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这一新的技术方法在近岸浅水海底磁性目标物探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 f! l" c# \$ S* h% D! g9 a5 \
2 ~4 S4 H! a# e% n$ k3 ]7 M6 Y6 H" S 4 `) D/ s: G2 A
据悉,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其主要应用于陆地矿山、石油资源的调查及地质构造的研究等领域,在海洋调查方面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本次试验过程中,科研团队依据两地试验区不同的电磁干扰环境和不同类型的管线目标特征,采用不同的测量原理与技术模式,设计了多种数据采集方案,形成了相互验证的技术模式。
0 W% Q" g5 H4 o3 o
$ Y o" p8 t1 h( ]. }! t' \
5 F* W m+ s" d9 ~. O 本次试验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在近岸海底掩埋目标物探测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水下考古、沉船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开拓了思路。 3 w* M& s$ ~! B0 t- T% g4 T
( x' L( h8 _* v9 |8 N% N P7 c
+ [! @- g0 ^+ ]9 r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l3 ]7 N1 C* ?' ^7 e
) I" t( {( D1 M) q4 B! S6 x
( O) a/ \& Q3 ^; w"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O2 h7 l3 p5 A: Z! H: e
# _# w; s8 P* c& D2 d% q, `$ t
7 {, R c2 p, \% O. v7 Z 举报/反馈 F9 n7 n6 C B
# k' k* ~) w0 d& J7 k1 o
+ \ X2 b/ q, ~/ A. i T
2 T- n. ` }5 H$ q
( M( [4 l9 D/ C% \- C9 u/ u4 }, Y7 @: P7 e6 N: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