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定位
# x: N, z& @2 }- E, ^
u3 }2 @ [1 J) @ E" @ 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来鲁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加快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贡献力量。, I! q8 m1 {9 V! n! T4 m
% Z# ?- S: f- G9 K& v* q
二、申请人条件
U. W1 q* E) `" V# @+ U4 Q2 A
4 l. g- C7 M8 S& F 1.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s+ N" E8 s3 M: K' s5 e5 a5 H! k# J
" U, ]: u0 x+ t2 J' T; U' M4 ?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取得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产权清晰,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1 `; X* a" |1 F, s# q, b; K! t/ j
; [' H% ~: o' W: q (2)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 y: i' S% u$ h6 J0 T
$ m' C- ~0 A: o! t4 W (3)具有博士学位;* }5 a$ t5 `( w( [# R2 v
$ m- H- F" [4 \0 B5 {1 O9 ~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 N4 d' F1 H6 M4 w
( q* ]! r# i& k8 v- g& ~ (5)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24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x# U$ W" v) |2 O2 _0 n4 r- t" @
" o6 {% l( l# h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 y- ?( C* i2 Z3 t( E - w, q i1 _0 b1 g, C8 v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鲁)工作,或者2020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鲁)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来鲁工作不少于3年。" ]1 a. }0 O; D9 V' b
: P" i& r4 D& g1 B) H (8)申请人依托单位须为山东省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省级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9 q# y9 S. e; {$ A: c
1 T+ t$ D; Q+ o8 x* @' @0 g8 h 2.限项要求% C- M1 j0 B% }) j! V" A
Z3 T0 Z$ c" N4 U4 j* b! ~ (1)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执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
7 z9 J( x8 I. T: `
7 y/ g6 P9 T9 Z2 E% `* E (2)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
$ M" E E: \. G * ]; Q* g; k1 Z4 q; S
三、支持待遇
- \* R1 B) d1 K# r4 Q% @$ g% |3 u 4 C1 k y- K6 V( @( y
1.山东省提供60万元资助支持,资助期限为3年;
6 N% k9 z4 q6 z. T! [
! W5 U0 R* [5 A% e 2.研究所提供的岗位、科研与生活条件、薪酬待遇一事一议;0 O1 x4 Q# K' o& P+ m0 w( {, n
4 T3 Q2 _& `5 A) s x/ @ 3.依托山东省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用人单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进入最后评审阶段未获立项的,且符合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申请人条件,并按程序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材料后,可直接给予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支持。
7 e3 n) D3 x5 f: r D- O, z - {( u" y1 h# U2 {& L
四、申请方式及时间
: m( `' M8 S# v" i6 L u- t0 }8 ?9 f2 I! D5 m
通过山东省科技云平台(http://cloud.sdstc.gov.cn/)在线填报,申报系统将于2021年5月31日以后开放,申报时间截至2021年6月30日16:00。, |% \0 Y3 \: T% |) G( \; @) x$ V/ j4 Z
: C# y9 \1 ?7 f" x7 v 五、联系方式 # `! `+ B) ^) h( e* N1 u# |
! ? l* Q8 N; h9 R: z 请有意向申报者将个人简历发至联系人邮箱,我所将有专人负责与您沟通具体事宜。 6 U( @7 c E" M( t8 c; l+ R
# |4 l! W4 f. F$ T" e 联系人:代鲁平 程培周 / j2 y. B9 w! q) N9 }( H/ I
% z' L/ w0 s: x% V n. V 邮 箱:dailuping@qdio.ac.cn, chengpeizhou@qdio.ac.cn; n& Z$ a2 b& R! [
% q+ f3 ^. r% s1 |5 r1 w3 C/ a! j
电 话:0086-532-82898635
3 Q% ~5 n% }( G: G: m$ D% J , C# S! q- X. d+ c$ D( o$ l
地 址: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 6 x2 I7 _+ _% o0 S9 _0 _, X, o
7 j$ C# y5 x- o
% p# M0 x& U" V
' p0 X6 Y( ]* c. }" O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介:
: y) G4 y4 m: y; | y4 k
: V. t+ I6 I3 Z$ q9 s3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70年来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 _4 h5 i0 A% H: a; r! E + C1 g3 h% w+ p- S5 p T
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牵头建设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高质量建设运行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队,统一300至4700吨级多艘科考船任务调度,实现深远海探测装备的协同观测,形成全海域可达、全海深探测、全要素获取、全链条保障的综合探测体系;系统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建设15米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在西太平洋建成20套潜标组成的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科学观测网,组成“四站四网”协同观测体系,打通海洋信息感知、传输、存储、分析、应用全链条;不断完善面向海洋样品全基质的系统测试平台,涵盖水体、沉积物、岩石、生物体,形成“南北双核,五地七所”的共享体系;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完成100节点CPU集群和12节点GPU集群升级,汇聚海洋卫星遥感、航次调查、浮潜标和数值模拟等多源数据资源242TB,建设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门户系统,开展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融合大数据技术,开发绿潮、风暴潮、溢油监测预警数据产品。, y7 K: e( E& J6 @- o; u5 m; p; v
& d- K) z/ s8 W. }. k
研究所有在编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两院院士3人,博、硕士生导师170余人,设有一级博士学位点3个,二级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和海洋科学、水产2个博士后流动站。 % E9 x2 f+ A. u: V9 b8 z% [- r
' w: D7 Y2 z, f! B 70多年来,海洋所在我国海洋科技主要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28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700余件。未来,海洋研究所将继续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把实现海洋领域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目标任务,高质量运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努力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先锋和核心骨干,为早日实现海洋强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 j# Y- S" u6 T T" i' c* x: X
2 L. L/ q1 w2 f. C+ x6 ^, ~8 l 详细情况请查询我所网页http://www.qdio.cas.cn9 ~3 L: t9 i C2 M1 I
1 k( x- T+ g/ o" U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