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5 @$ o W. F$ l
您购买的是“虚胖”海鲜吗?
/ Q- r2 h) o. Q! Y 记者7小时实测:人为降低海水盐度蛏子增重29%
, P6 {1 L R1 R* P" f4 T

. T( ^, [+ U" n 昨日,记者做了一场低盐浸泡海鲜对比实验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 T3 L9 G' ~& c. d. |% e* y 炒一盘蛏子,出来半盘水。原来这不是正常现象,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后变得“虚胖”增重。以一只波士顿龙虾为例,经过6小时的低盐环境养殖、运输,就会“增肥”20%-30%,如果按单价一斤100元来计算,消费者就要多掏30元的“水”钱。
+ D& H3 `) ]% \( Z* p$ s/ f& T
7小时对比实验 低盐度蛏子增重29%
/ g4 O4 W& d) g7 c' w
对于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渗透原理。海水中的鱼类等生物生活在高浓度的海水中细胞浓度较高。降低盐度或换成淡水的时候,外界盐度低于细胞盐度时会导致细胞吸水,重量因而增加。
* x+ i% O* L. b3 |6 e' [
昨天中午12点,在盒马鲜生,记者做了一场对比实验。分别选取标准盐度18‰(海鲜生活环境盐度)、9‰的海水养着重量分别为310克、304克的蛏子;盐度分别为18‰、9‰的海水搭配重量分别为310克的、300克的鲍鱼。半小时后,可以观察到,盐度高的水里,蛏子触角纷纷伸了出来,显得很活跃;盐度低的水里,蛏子几乎不动;同样的,盐度高的水里,鲍鱼的排泄物也相对较多。
* O8 [4 Z S5 c; u# J2 [) G
7小时后,结果出来了。蛏子,标准盐度18‰的重量为318克,低盐度9‰的重量为392克,增重88克,29%;鲍鱼,标准盐度18‰重量为332克,低盐度9‰的重量为402克,增重102克,34%。
0 C" n0 S8 Q( @( v. T 海鲜市场上速溶海盐“随便加”
# b8 G; ]/ U/ O8 v0 i& k
眼下正值休渔期,海鲜市场仍然很热闹。昨天,记者对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探访。蛏子、文蛤、花甲等贝类泡在水中,水多半不太清亮,有的已经浑浊不堪。“这是什么水?”“海水。”“买回去怎么养着?”“不要养了,直接吃掉,养也养不了多久。”这是一番记者与商贩的对话。
1 o$ T+ {- R/ V5 d
对于养殖的“海水”从何而来,商贩指着大袋装的速溶海盐说:“这水就是用这样的盐调配的。”“那怎么给,给多少?”“看着加呗,没有定量的。”
6 R! H- p9 x; ?; I0 b+ `+ {% V 一些水产业内人士表示,确实有一些牟取暴利的商家会这么做。在运输和养殖的环节,慢慢调低盐度,鱼或者贝类就会吸水变得更重,最夸张可以得到50%的增重。
- Z L/ F5 k2 |7 S z4 W
海鲜对于海水浓度非常敏感,浓度过低时会通过大量吸入海水平衡体内盐度,同时也会吸收水分而增加自身重量,但对于海鲜寿命、口感都会有较大影响。
# C# G! `% H& W; ]: Y' u) E 以一只波士顿龙虾为例,经过6小时的低盐环境养殖、运输,就会“增肥”20%-30%,如果按单价一斤100元来计算,消费者就要多掏30元的“水”钱。随着低盐环境的时间拉长也会进一步增重。同时龙虾也变得容易死亡,口感变得干柴、无味。
$ m! K" e2 j" }* }, y5 _# r
此外,在龙虾、贝类、虾、蟹等领域“增重”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商品品质和口感。
% C" B6 n% N0 [8 b/ e( O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泡在与海水盐度相当的正常18‰盐度水环境的海鲜会将体内的泥沙和污物慢慢排出,消费者拿回家中还可以活好几天。泡在9‰盐度水环境中的海鲜就好像被雾霾笼罩一样呼吸困难拼命吸水,活力降低,死亡率高,消费者拿回家之后半天就不行了。
3 w8 u0 S* g: b* h. g
市民购买海鲜应注意养殖盐度
/ [( t. [0 N4 Q& u 不同于“注水肉”等明显的现象,需要长时间运输的海鲜难以做到全程监控。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消费者没有仪器、机构、专业人士的协助下,个人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虚胖”海鲜呢?
) N; @: e5 ?2 ?! @2 t 盒马的工作人员现场也以波士顿龙虾为例,介绍了识别“低盐虚胖”海鲜的方法。
r$ g0 S" B" g8 s& N* S “波士顿龙虾是变化比较明显的一种海鲜,虚胖的龙虾肚子会很胀,背后的肉会露出来,龙虾脚也会像起水泡一样突出。低盐度水浸泡之后,鲍鱼活力会降低,肉会变软,没有喝水的鲍鱼会互相吸在一起,手指按一下会感觉鲍鱼的肉很Q弹,但喝饱水之后,肉就会很软,没有Q弹感。蛏子泡低盐度水之后,身体会缩到甲壳内,不舒展,肉会变软,手摸到的触感会软绵绵。”
# M5 h# T6 j! B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注意商超内各种海鲜是否有明示养殖的盐度、温度等标准,才能更好地避免买到低盐浸泡的虚胖海鲜。
9 K/ s/ M$ r: }/ L) r: Z& x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u7 g, U3 f4 e7 |
链接>>>
' e, y7 @7 v* `4 ^8 Q1 y
海鲜采购辨别五大坑
9 N7 f1 I7 d9 w+ ~2 @/ n
1、“海鲜穿冰衣”
: m$ g- |% p+ L0 P% i
除了活海鲜外,在购买带鱼、鱿鱼、基围虾、小黄鱼等冰鲜时也要注意冰衣是否超量,虚算分量。农业部的冻熟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冰衣重量应≤20%,但目前市场上冰衣超重情况仍然屡禁不止。
' k# G3 N- k! J 2、厚重黑色塑料袋
7 {% Z) d: K! d 在购买海鲜时要注意塑料袋是否重量超标。海鲜市场一般采用黑色塑料袋进行包装,但是该类袋子往往比一般的塑料袋要厚重不少。据调查,此类黑色塑料袋重量有的甚至高达近百克。除了袋子自身的重量,一些活鱼活虾的销售过程中,多给点水再称重量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 L5 i: I( b4 N) g, V, n1 N 3、偷梁换柱
! X+ J' X0 Q8 G$ \& [$ C
挑选时是好的海鲜回家后都“烂”了“坏”了,可能是因为商家在打包、加工的时候偷梁换柱,把提前包好的劣质品调换给你。
) R; K% \$ X6 c 4、绳以做蟹
1 U: U+ b0 H# _5 q1 m9 w4 f+ c, m
在购买螃蟹时要注意绳子是否过度捆绑。螃蟹绑着绳子卖很正常,但是除了塑料绳,商家们往往还会使用各种草绳(泡水)、橡皮圈等进行过度捆绑,绳以做蟹,价格也就高了。今年年初就有网友在网上吐槽说:螃蟹绑上了草绳泡水之后会变成“一斤螃蟹四两绳”。
- A) m& R1 `9 ^. a# U+ E# M
5、浓妆艳抹
6 G. p# P4 |' X' ]7 a* x) w+ E3 Y
在挑选海鲜时要注意海鲜是否被“打扮过”。在海鲜市场,灯光下看起来鲜嫩无比的海鲜,可能经过商家处理。有的商贩为了让海鲜看起来更鲜美,会在搁置许久的海鲜上涂抹新鲜鱼血来装扮。
6 M2 {% \* `+ n; w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9 N X7 R8 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