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 B& t8 N M. d s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 D+ x1 l- c3 c" a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1 K. R! l D- v' E5 v2 m0 ]" G
近日,一位90后听障女孩十年追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她叫李雨珊,今年29岁。小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她的左耳听力中度损失,右耳听力重度损失。上学时,因听力不佳,她听老师讲课做笔记都很困难,但这并没有阻碍她努力学习的脚步。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录取。大三暑假她到悉尼大学交换学习,毕业后拿到了欧盟伊拉斯谟项目的全额奖学金,又在国外攻读硕士。之后,成绩优异的李雨珊被香港大学物理系录取读博,拿到了超9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这位励志的听障女孩李雨珊,听她分享了过去10年努力追梦的故事。 7 B+ G% U# h5 |5 L
4 V) f) X+ H4 N5 X e 听障女孩刻苦学习
: H% `0 Q$ v3 b7 N a 凭高分圆梦南大天文学专业 6 f; _; D" z4 V6 C
1993年7月,李雨珊出生在天津。小时候,她常被爸爸搜集的天文类相关书籍所吸引,表现出了对天文学浓厚的兴趣。幼时的她时常对妈妈说:“我将来想当一名科学家。”妈妈就告诉她:“南京大学是科学家的摇篮。”这句话在当时幼小的李雨珊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于是她努力学习,立志要考南京大学。 4 H- |' A0 a$ C; \1 A5 N( ]: h
小学时的李雨珊 & j. h( z( s- A# z d) p8 e
相对于普通人,李雨珊的学习道路困难重重,“懂事起,我的两只耳朵就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和别人交流时,我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我只能把听到的字词串起来猜测某个意思。”李雨珊称,发现听力问题时比较晚,错过了治疗黄金期,所以听力损伤难以治愈。 1 m+ [ c4 y1 u) S- N
上学时,听力不好给李雨珊带来了很多困扰,“课堂上信息量很大,我总是听不清老师说的知识点,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我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课后翻看学习资料,请教同学。” . O/ M+ r8 R1 O! `- a) R. ^3 |. V
“其他课程靠自己看书还能学到一些内容,但英语听力就比较麻烦。英语老师建议我佩戴助听器。我的右耳听力损伤比较严重,所以最开始买了右耳的入耳式助听器。但当时佩戴不习惯,耳朵里总是发痒,我便没有再继续佩戴了。”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李雨珊靠着能听见声音的左耳来辨析英语听力的选项,“每到英语听力环节,我必须注意力十分集中,靠着左耳仔细听关键词,再猜测意思。练多了,题感就会好一些,加上高中英语不是很难,所以练到后面,我的英语听力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后来,李雨珊以高考669分的成绩被南大录取。她直言自己比较幸运,高考听力是单独考的,自己只错了一个题,英语考了139分。
2 V" q& N! C+ s+ R3 { “我从小喜欢天文知识,最后如愿以偿被南大天文学院录取,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李雨珊笑着说。 ( L8 a) P# ~/ x. X; |! f
李雨珊在南京大学的留影
# h4 F% K* \2 b% O 大三时到悉尼大学交换学习 8 W8 S! Y3 c' ^
在国外读研还爱上了旅行
2 [" y" w: Y4 Y7 D 2012年9月,李雨珊进入南京大学学习,“当时感觉身边的同学成绩都特别优异,所以我学习也很刻苦,一般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每天学习10到12个小时。”2015年暑假,李雨珊和另外两位同学参加了南京大学和悉尼大学的交换项目。在交流学习的两个月里,她参观了多个望远镜和天文台。在悉尼大学和澳大利亚天文台,她参与了中澳合作的关于南极天文望远镜的项目,进行了仪器模拟和滤光片设计,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 Q i5 j( p' \ ]" `1 e 李雨珊在国外交流
6 b2 B; W+ H, r) A6 E" @1 g6 n& J 李雨珊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大四时,学院老师李志远给了她很大帮助,“我当时因为学习压力大,出现了抑郁情况,还病倒了。李老师耐心地指导我,帮我改论文。”在南京大学的四年,李雨珊的视野变得开阔,她有了到国外留学的想法。本科毕业后,李雨珊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拿到参与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去国外读硕士的资格(欧盟伊拉斯谟项目是由欧洲多个大学和机构联合办学的两年制授课型硕士项目),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累计达3.1万欧元,且学费全免。
* Y" `- W S2 N 这两年里,李雨珊先后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四所大学交流学习,“这时候我意识到,并不是只有每天泡在实验室里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原来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她笑着说。
' k4 ?0 Z8 Q6 g9 f+ b 于是,李雨珊常独自一人背着书包买一张巴士票或者飞机票,到自己想要去的城市,了解到当地的建筑、风景等。她利用奖学金到欧洲的36个国家的150座城市旅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她有了新的体验。
; m" p, M+ K5 t3 w/ `% m 李雨珊去旅行
7 }+ K/ Y3 q; n& z9 @ 读研期间,李雨珊还作为主要译者翻译了著名科普丛书《第一推动系列》的第50本——《疯狂的宇宙》,该书在2020年底顺利出版,“最后交稿的时候我遇到了突发性耳聋,可能当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吧!我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科普读物,不如说是一个动人的科学故事。我也在翻译的过程中,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l0 J2 \3 l0 @3 L7 u* e 在香港大学读博成绩优异 - S6 d5 {* \6 i; x
拿到超90万奖学金
7 c5 T, \4 ~& V1 S, K 2018年10月,李雨珊硕士毕业。最初一段时间里,她想当一名程序员或者从事大数据之类的工作,后来她在本科导师的推荐下到香港大学读博。2019年,她顺利地申请到香港大学物理系全奖博士,4年奖学金超90万,主攻方向为空间多波段观测卫星。
, x9 A2 _6 u; C% d' n5 o5 U 李雨珊说,读博期间比较痛苦的是科研压力大,时常会遇到突发性耳聋,“每年都有一次突发性耳聋,听力从30db掉到50db,对我生活的影响特别明显。”但李雨珊并没有放弃追梦,“虽然读博期间换了导师,研究方向也换成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行星状星云的自动搜寻,但我仍然是在天文学的轨道上奔跑的。” % ]: X8 z. T2 I
李雨珊说,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世界著名的女性天文学家安妮·坎农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坎农因患病几乎失聪,但她在44年的职业生涯对35万颗恒星进行了分类,是20世纪初研究恒星光谱的权威,我很敬佩她,我也要像她一样永远投身于天文学的科研工作中。”
. ^8 V! |( G# x, C0 O* | 如今的李雨珊除了忙于科研外,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各种天文知识和自己的成长感悟,建立了多个天文爱好者交流群,群成员千余人。她想让更多人了解天文学。她目前在设计个人网站,分享自己在技术方面的心得体会和专业信息汇总,希望能够给想学天文专业的同学更多参考。
6 r! T, U. w' V: C( V8 J 每隔一两年,李雨珊总会回到南京,看望导师,也看看自己热爱的南大校园。2023年9月,李雨珊将完成博士学业。她坦言,以后还会继续从事天文相关的工作,想继续做博士后,“我希望能学到更多技术性的东西,有更多科研成果,也通过我的经历鼓励每一个人去探索自己独立的道路,做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 R5 W7 {: H8 o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闫春旭 7 z- A% r7 E3 {2 v# X
编辑|张冰晶
/ T# _, W. N1 @" u. C. ~2 A8 } 剪辑|张冰晶
( K" b4 e6 h/ X) Z% e2 P 主编|陈迪晨
" D9 P* M$ q, | ; D; ^* ?$ M- b* r4 |& y( V
+ c0 d, o' {6 x6 F0 ?. j# @& q
! c9 j* \7 E* Z! e+ I: _) n
4 O" ]: N3 _5 Z; s! @% `8 z
' b" u% a* r9 j; O0 P4 X) P
: N3 c. u* [# U" H* O r0 |8 e# P8 t
* Z: t' n8 I3 g3 J
& O/ d; c* y$ r% m0 E3 W
; Y+ p6 I1 X. P2 a0 c! D
5 r0 K! w4 m/ u9 B1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