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 r& n# y$ h6 B. o3 c' U @ 一、怎样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综合问题
# ~( c6 D, K; x; P" k% w6 L& F 解题方法指导: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 X$ Y: E7 e, J9 P 例题:(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 d7 m$ U( {4 X" d* K. F3 T5 Z
* z6 _& }8 M0 V8 Z( x1 ~: I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钤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将听不 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答案:振动,真空 9 \1 ?/ ?9 m4 l- Q1 j& ]7 i. x
二、怎样解声音三特性的识别问题(必考), W1 L2 I0 u* I- t8 y u* D
解题方法指导:对声音三特性的识别方法:(1)明确声音各特性的含义;(2)熟记三个特性各自的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3)注意区分曰常生活中人们对音调和响度的描述。 ! C. n! B# r( O
例题:(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4 b4 B, g$ o5 P2 q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6 l% [$ {6 |9 w8 j
, o$ _4 c* a6 ^/ o# k 【解析】解题突破口:轻敲和重敲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而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受振幅影响的是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小明击鼓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振幅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鼓声的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小明敲击鼓面时没有改变声源的频率,鼓声的音调也不会改变;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同一面鼓,鼓声的音色一定;鼓声在一定温度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与敲鼓力度无关。答案:A
% y( J1 i. k+ a3 g 三、怎样解有关声音特性的探究问题
. Z2 O9 A! V# p% J7 v3 Z 解题方法指导:在解答时,注意把握三点:一是知道影响音调与响度的因素;二是在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三是注意在实验时要多做几次,目的是防止一次实验带来的偶然性。
[9 g8 I4 h4 H! W 例题: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x! t$ e: ^1 U( b: v; e! r
" ?* k8 T) i0 X3 l% W" N
【解析】分析每个实验过程中是振动的次数(频率)还是振动的幅度(振幅)发生了变化。A选项中,将硬纸片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时,会使硬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选项中,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时,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选项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时,薄塑料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B、C选项都可以用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D选项中,用力吹细管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轻吹细管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小,此实验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D
; p. e$ D: W" [1 [3 K 四、怎样解噪声的控制问题(必考)
: C z4 T( y) ]0 m 解题方法指导:解答有关控制噪声的问题时,要从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来具体分析,即从产生、传播、接收三方面来分析,审题时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要被干扰信息所迷惑。 1 ?' w; ?: b0 y: o+ a. B2 `; K# n+ m
例题:(湖北襄阳中考)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 [+ Z: |8 [ V; p) T5 {( Z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6 W2 m) k5 _" u0 _$ x8 P
B、禁止广场舞活动
: R Y3 S/ m$ J, n5 v3 Q3 @% x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 B J; ^) {! U- [ 【解析】解题关键: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求有效、合理,即采取的方法既要能够控制噪声,又要符合生活实际情况。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故A选项错误;跳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也是不实际的,故B选项错误;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故C选项正确;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选项错误。答案:C
% b+ u8 a4 z: A; [6 z) u0 ]' s0 F 五、怎样解回声测距问题# [( m% X# \$ m* g) U1 E; b G
解题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问题,要掌握以下几点:(1)回声产生的 原因——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2)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到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3)从发声体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发声体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 b- _; U9 l8 }+ g5 b
例题:(山东聊城中考)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距山崖大约_______ m,声速按340 m/s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 形式传播。 , C9 f- t, c* L# @' Q) L1 D
【解析】解题突破口:题中的时间是声音在郑能与山崖之间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而所求距离是他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则声音从郑能所处位置传播到山崖处的时间是总时间的一半。声音从郑能发出到传到山崖的时间 t=1.6 s /2= 0.8 s,由公式 v=s/t 得郑能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s= vt = 340 m/s × 0.8 s = 272 m;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答案:272 声波
; t- O2 @5 \: d4 A! q 六、怎样解声的利用的区分问题$ x& {0 t7 i% h. W2 ^/ v
解题方法指导:利用声波获得信息和利用声波获得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理现象。利用声波获得信息是利用声波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利用声波获得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一系列的改变。两种现象有明显区别,解答时,要看它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1 f7 g) a$ }0 f% N% r5 l2 ~/ \ 例题: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W. g; k1 r; h;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 Y( C9 k' S7 K, u( a! n
B、蝙蝠的“回声”定位
2 b& L8 s( `% I, V' G H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2 A/ {$ Z- a$ Z. \- e6 l% i8 L
【解析】解题关键:弄清声波在事实中所起的作用,单就传递能量而言,声波对物体起到了一定的物理作用。大象的“声音”交流是大象靠发出和接收次声波实现的, A选项错误;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C选项错误;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由于回声使声音加强,D选项错误;只有B选项中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答案:B & }7 Y Q. T3 b* {( q2 \4 _0 a& Y
( [. n9 r' H& b: @# g$ ]
. p3 ]. u8 [# w$ _3 o6 c, z
" b: u5 O. C3 l' L' ]% v1 j& z9 ]0 F0 s$ b9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