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洋建设成我国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是陆地资源接近开发殆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牧场作为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系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海洋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渔民富裕和渔村兴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海洋牧场做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我国海洋牧场发展迅猛,然而在快速发展中出现规划缺乏系统性论证,建设秩序混乱,重点攻关技术难以突破,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与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诸多问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对促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 A1 _$ {& f, A) B' _# H
8 A" U1 V9 b! B4 Y+ s9 k( ]$ |; J( S" c7 p& z
01
! C- j* K5 e! V3 x8 n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 {* k$ \1 i. R+ k' ~
3 Z& J# t) O6 z4 h% e8 }! {8 H$ _# ?) u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在短时间内走过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历经了建设实验期(1979-2006)、建设推进期(2006-2015)与建设加速期(2015-)3个主要阶段。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综合开发。截至2022年1月,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153个,涉及海域面积在1.67×105hm2以上。海洋牧场的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对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分为 3 种类型: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或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增殖渔业资源和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以休闲垂钓和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从理念构想到初具规模,其形式和内涵不断发展丰富,从以渔业生产为目标的传统海洋牧场,到资源养护、生态修复、繁育驯化、系统管理的现代海洋牧场的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得到集中展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修复,为促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建设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V6 }( `% ]. q* f6 E% t. T
02, i; Z& ?; x( d! R7 l1 }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3 Z* a( Q: z% U) k; B0 e2 W8 s! y
/ }9 }8 I5 M- T w* V' U* o$ u
8 k7 {+ [7 U% _: Z. m& `
第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海洋牧场研究协同组织和机构。部门与地区之间缺少沟通,资源共享性差,产学研联动机制欠缺,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不够,影响了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有待改进。& Z m% ?( H( _$ w u9 m- O3 @2 n
第二,建设形式单一。缺乏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原始创新少)。发展定位不明确,以为规模越大越好,经营领域越全越好,产业链条越长越好,利用国家政策先入为快,个别区域存在假大空的建设现象。9 t6 t$ m. d9 V9 ?% o
第三,体制机制呆板僵化。缺乏对海洋牧场研究资金的长期计划性投入。政府管理部门、龙头企业、渔村集体与社会群体利益协调存在障碍,尤其在政策研究、法规制定、规划编制、咨询评价、标准制定、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等方面,科研机构参与不够。此外,财政与金融协调推动机制和支持方式有待创新,海洋牧场建设融资多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
. n x9 ^9 J- ^$ O2 w第四,宏观布局的基础理论支撑不足。对我国近海哪些区域适宜建设海洋牧场,能建多大规模的海洋牧场,能建什么类型的海洋牧场,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论证。对我国近海的生物生产力和生态承载力认知不足,缺乏科学评估体系。当前,亟待揭示海洋牧场建设与毗连海域的互作机制,评估海洋牧场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 w& I+ x8 a7 i
第五,人工生境营造技术能力不强。设施—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机制不清,海草(藻)床、鱼礁礁体修复缺乏有效措施,生物功能群构建缺乏科学基础等问题,对海洋牧场的蓝碳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缺乏系统性评估,严重制约着海洋牧场生态效益和高效产出。4 l' b/ I/ D8 q. ?5 B) H1 z
第六,生态效应认知不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功能群构建缺乏理论支持,增殖放流对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明,重要经济生物精准采捕缺乏科学标准。此外,风险防控管理水平不高,生态风险的信息化预警与精准预报支撑能力不足;海洋牧场环境资源高精度实时监测系统与设备研发针对性不强,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可测、可报”。& x7 { f# u- R& g5 U
03
9 Z& x2 |( f: p J; \' v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设计$ l8 w. s5 G' f" `7 }+ x
: e" g+ J* H( E% F" x
* d" G& [8 s4 U7 D,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9 B" v C4 G A5 z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企业、渔户、其他社会组织及利益团体“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决策、执法、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咨询组,对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定期指导咨询,保证海洋牧场建设有序开展,加强建设工程的验收与效果评估。& ^$ l) {2 t: d8 A" Y
9 P5 Z/ L P. f" ]
6 n& f" o& H) [' e2. 科学制定规划。要科学规划海洋牧场建设选址,根据不同的环境及对象生物进行礁体设计,要对藻类移植等其他建设内容做好规划,且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洋牧场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保障建设完备性及连续性,做到集中投入、稳步推进,避免由于分散投入而引起资金浪费及管理困难。
: D6 d% G. Q/ Z5 L2 e3 W6 x0 z, G/ W' a0 m+ b9 M# ^' H( d
5 [( m* \: D; N# q! O: C) J o6 l 3. 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涵盖海域审批、风险防控、预警预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监管机制。成立专家咨询组,对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定期指导咨询,加强建设工程的验收与效果评估。逐步建立和实施海洋牧场的物权化管理,使从业者共同参与海洋牧场的管理,为海洋牧场建设与维护建立制度保障,多途径吸引企业运营海洋牧场,改变目前海洋牧场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局面。- ?; L. o. i i+ i. \0 m
(二)完善制度激励机制
' \3 M; f U r% x7 F1. 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机制。在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投资、经营和管理主体,合理确定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投资比例、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健全完善海洋牧场运行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出台海洋牧场海域使用金征收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在减免海域使用费用,简化用海、环评、海事等审批手续,以及信贷、税收、保险、用地、融资等配套服务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Z* e* i" \0 O4 I: P/ H; Z# W! B
6 F0 v5 @# R: D+ @$ _6 W4 w7 b. p
2. 改革运行机制。加快制定适应海洋牧场建设发展需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的宣传教育,通过科普、培训等方式提高渔民和普通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确立以科学调研、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的建设步骤,简化建设过程中的繁杂手续,简化各类审批手续,细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明确责任制,确保建设过程的规范性。
, T$ m" S9 f* S5 {9 }- q4 D9 m2 ]& z& r) A" L' g
) |/ \# f3 T. n) U# G
3. 提高执行力度。以法律法规条款的形式对开发秩序进行有力的规范,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规划监督检查机制,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用海行为。制定海洋牧场偷鱼猎鱼的相关惩罚措施,保障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9 \# X& w! ^2 b' Z: x5 C- a5 ~
(三)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7 \4 D* |- d# q# O3 d9 ]* }6 B/ [. j1.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培训制度,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渔业专业人才,形成宽口径、全体系的渔业人才体系。加强海洋牧场研究机构和各地高校的合作,为海洋牧场人才市场需求提供信息数据库,加强海洋牧场人才的专业化管理。- U% @2 N% K6 F" C6 {- w" U
) c% P0 x, O( G+ d. H, L/ f4 O
2.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海洋牧场建设综合科研团队,以现代科技引领和支撑海洋牧场建设,对海洋牧场建设的重大科研问题进行集体攻关。搭建各类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与生物工程、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引进借鉴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 f3 k- w, Z' d1 e' p: q3 R) b" k% K0 b G% m7 G j
6 v' q: b, C8 N7 H, d7 s0 p3. 完善技术管理支持体系。完善海洋牧场建设技术规程,加强社会调查,科学规划。完善规划编制论证、规划实施过程监管、项目验收与效果评估方法与技术、法律保障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等。加强风险防控,推进灾害预警预测技术体系建设。 r. t# [# [" i( ~- z8 ]. c5 h
(四)强化政策支持机制- ~2 J. \. D$ r' \+ m3 \ S E) o- r6 T. Y
1. 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及渔业保险,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贴息方式,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也可通过经营权转让、产权置换、委托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K# p& w) F# v9 \# O7 g/ Z: M
- W3 I1 ~8 b& A; c2 k/ y5 u- M5 \/ \
2. 扩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推进财政制度配套改革,通过财政拨款、政府贴息、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形式,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技术研发中心等的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T( E, Z: A7 y% J$ W: ^& Z
$ w( C0 ~/ Z' a: }) k; e
- m3 j8 ]# i) I; d: Z
3. 实施分类管理。在海洋牧场规划时应实行分批集中、有效支持的政策,针对海洋牧场建设现状,进行分类管理,划分优先级,优先支持有一定建设基础的地区,对其他地区分批支持,做到资金集中投入,保障不同海区、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 T9 M) Y% M" o# [7 w
F/ t2 M: X( K. |, z/ n* q6 r! Y6 f' W4 Y& y+ E+ f$ D
8 ]8 v g# k, l. G( V D
* @9 h' r; L# y0 S; u4 s
作者简介:赵万里(1974-),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渔业经济。/ N) b$ v, C6 n5 U0 W! e
7 S! A* `7 q7 c6 e7 A7 P m* D) }- ]4 ]1 E. a" u9 X; p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i! y5 d8 K8 z& D#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