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编制印发了《“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这些典型案例用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不悖,将为全省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今天为您介绍:荣成市培育海洋生态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3 N# w' d+ z4 _8 `7 V! `, O
9 M3 ~+ h, G8 t+ ]% l+ Q6 V0 U4 I4 _1 r1 X. {
荣成市培育海洋生态优势
( n+ ^$ V1 W2 K5 g( q6 f0 e9 V R% _0 |) Z3 a9 y! ^% U3 U
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V- o, c g% c/ D" t. m/ k
3 y. N" G) ^! F& B2 S3 }
" p8 C: [* X8 }! a( h( s* M1 @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492公里,约占山东的1/6、全国的1/36,沿海分布10个海湾、115个大小岛屿,近海水域水质稳定达到第II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上,优良水质比例全省最优。鲜明的山海特色、绵延的千里岸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荣成最好的资源禀赋,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在推进海洋开发过程中,荣成市始终坚持规划先行、陆海联动、防治并重、绿色发展,坚持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正确处理陆域与海洋、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荣成市接待游客达到97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5亿元,占GDP13.3%。- a7 H6 e7 E# @8 u6 A5 F% _1 _6 g3 T
一、主要做法
, e: l2 B1 K* I (一)完善顶层设计,理顺河湖湾管理机制。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工作,为解决过去水利、住建、环保、渔业等部门“九龙治水”的问题,创新推行河湖湾“三长合一”管理模式,整合“河长办”“湖长办”“湾长办”职能,成立荣成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在镇街设立专职办公室,把全市水系责任人落实到32名市级、205名镇街、691名村企干部,10个海湾全部由市级领导干部任湾长。建立了调度、考核、约谈等机制,并将功能相似的河管员、湖管员、湾管员和环境监督网格员等4类管护队伍进行整合,搭建河湖湾长制智慧综合管理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司化运营,实行发现处置问题六步闭环管理,实现了河湖湾一体管护,近两年共排查整治问题2600多个,问题处理效能提高50%以上,在全国河湖长制高峰论坛、全省河湖长制现场会做典型发言,被推荐为山东省“改革品牌”。
! u3 K z" c2 n(二)加强陆海统筹,持续推进水生态整治攻坚。
; N/ `" b. H' k一是实施企业排污源头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逐步推进鱼粉、石材、干海产品加工、特种养殖等14个领域源头治理,逐个行业进行整治提升,全面淘汰了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将186家鱼粉企业压缩到65家,先后关停环保不达标的石材、海带、干海产品晒场近千家,坚持不达标不生产。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管控平台,建设了300多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管控,杜绝了污水直排问题。结合集成式改革,推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全市已有500多家企业委托了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统一的维护和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治污效果。二是实施全域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坚持“改厕+治污”双管齐下,每年投入各项污水处理费用在7200万元以上。在城镇,2017年以来投资4个多亿,新扩建7处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7万多吨,全市城镇日处理能力达到24.5万吨,雨污管网达到1200公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7.2%。在农村,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改厕和污水一体化处理,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改厕15.8万户,完成10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了600多个农村户型处理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达到64%,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到“十四五”规划末,荣成市还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三是实施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自2021年起,投资2640万元启动了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渔港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政府引导、渔港经营者主导、第三方治理相结合的渔港污染防治新机制。目前,省渔港名录内的33家重点渔港已实现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同时参照整治标准,对37家名录外渔港开展了整治,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护制度、污染防治设施等。' r5 ^2 Z% o( z$ v* N \; ^
(三)倡导生态优先,全维度修复海洋环境。
$ L, t/ N1 K/ W: n一是实施近海生态修复工程。编制了《海岸带生态保护管理办法》,按照“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的原则,先后投资20亿元实施了桑沟湾北海岸带、天鹅湖湿地、东楮岛等21个岸线修复项目,引导150多个小加工、小养殖、小冷藏项目从沿海一线退出,拆除养殖设施300多处,清理海上养殖1.5万亩,恢复生态景观岸线20公里、湿地80万平方米,新栽植各类苗木65万株,移植大叶藻2亿余株,近岸礁体藻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整出了“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美丽岸线,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为自然资源休养生息腾出了宝贵的空间,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作用显著增强。二是提升自然保护区承载能力。逐一抓好“绿盾”行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投资3亿元实施了金水河、马道河流域综合治理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对天鹅湖周边16.6平方公里进行了整体治理打造,建设了天鹅科普馆、天鹅艺术小镇、生态观景平台等设施,清淤28万立方米,开挖人工水系14处,栽植苗木67万株,拆除人工建筑4.4万平方米,新增水面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并结合每年“放鱼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保护区实验区增殖放流各类鱼苗2000余万尾。三是大力发展碳汇渔业。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海洋牧场工程项目23个、海域面积55万亩,推广浅海多营养层次健康立体养殖模式10万亩,统筹推进生态人工鱼礁、海上综合平台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海上采摘、海上垂钓、海上餐饮等多位一体独特海洋牧场新型旅游产业带,固碳能力突出的藻贝类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 R3 C- P; F. ^% e
二、取得的成效& e$ |5 R! V& D1 Q+ U# l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已成为群众生活的标配,也成为荣成市建设“精致城市”,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依托,生态效益逐渐转化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是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对整治出来的生态空间,荣成市聘请专业机构高水平整体规划,积极打造“精致、清新、怡人”的城市形象,近年来先后投资10多个亿,实施了樱花湖、绿轴公园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全部按照4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会客厅。二是全域旅游更具活力。渔业退捕、渔民上岸,渔业经济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精致渔业、休闲渔业华丽转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17处,全市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年均收入30多亿元,带动渔民增收6亿多元。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上万只大天鹅来荣成安家,现在荣成的河湖湾处处成为大天鹅越冬栖息地,成为荣成全域旅游和生态环境的特色品牌,荣成也因此获评第五届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和“山东人游山东”最受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5 C9 z. U4 u2 H& O$ C: ?2 t. o5 `
) a+ w5 q, N% a: P; B4 J4 d4 V4 X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 f, p/ `.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