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暨2020年科技活动月——海洋高端论坛(四)热带气旋及其影响
$ {: g2 t/ P) K* m8 I2020年05月16日 作者: 陆青 发布 : 陆青 3 S2 G$ |! w) M
2 e# J! J+ Z1 o; ~7 \% ~
报 告 1: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 Clustering and Seasonal Prediction" ?. C' W5 E5 B/ ~: T" ~
报 告 人:谢立安 教授
' Q/ j9 ?' B$ b' N' q报告时间:5月21日(周四)上午9:00-10:00
+ a* X& L: U0 K$ M( t) z2 @报 告 2:Impacts of Typhoon “Wind-Pump” on Marine Ecosystem
% o2 {' U" i$ W; Z报 告 人:唐丹玲 研究员3 _0 Q8 s$ W a& N
报告时间:5月21日(周四)上午10:00-11:00
( {! w' M# q4 `: A# K, D) b$ j& N1 v主 持 人:何宜军 教授
5 f% Q# z: q" V( E- Z1 M) J会议形式:线上——腾讯会议平台(会议号:599 952 188)/ w; g8 C1 t7 C1 ?$ f
线下——文德楼S5190 M( s6 }# N# {4 Q, l+ s D7 ~
报告人简介:! t- f& j8 V1 N$ f/ h8 x
' x, w& i* n5 ^. G/ K. k
谢立安,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理学院海洋、地球与大气科学系教授,1982年7月: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1月: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7月:获美国迈阿密大学气象与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1992年8月起就职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海洋、地球与大气科学系至今。历任北卡州立大学海洋科学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主任、近海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海洋-大气模拟与可视化实验室专家、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正教授。是美国《天气研究计划》“海洋气象与近海研究专家组”和“登陆飓风专家组”成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实时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海洋气象、海-气相互作用与耦合模型、海洋与大气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海洋与气象灾害预报与防灾减灾、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评估。至今共承担3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应邀为国际权威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tmospheric Sciences》“海洋气象词条”撰稿。 2007年:因风暴潮研究和推动风暴潮实时预报入选2006年“北卡州为改变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十大新闻人物”(Triangle Business Journal);1998、2003年: 两次获得美国气象局颁发局校合作成就奖(Collaborative Research Award)。. D9 ~. ~/ {" S* Q6 p% k7 a
& Q3 y5 ?# k4 S0 u8 C& N唐丹玲,博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二级教授)、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美国罗德岛大学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百人计划”回国。曾任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卫星遥感、生物海洋学研究,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发表SCI论文150多篇,《Remote Sensing of the Changing Oceans》和《Typhoon Impacts and Crisis Management》等3部专著由Springer等出版。(1)原创性提出的海洋“风泵”概念,提出了海洋藻华的“风泵”调控机理;(2)构建了台风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台风对南海的生态效应;(3)构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与应急管理等系统。获得两个广东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丁颖科技奖等,并获得“Zayed Award”和PACON “Ocean Service Award”等多个国际奖项。担任PORSEC(全球海洋遥感协会)主席、PACON-International(太平洋海洋科学与技术学会)主席,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联合国多个重大项目专家。
$ d# N1 ?0 t! ?1 R- M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 S& q' @5 j6 e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B' G* o) K M a" n& }! t6 [
2020年5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