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暨2020年科技活动月——海洋高端论坛(六)遥感数据应用
# W+ P1 ?' J+ F }/ ?3 G2020年05月25日 作者: 陆青 发布 : 陆青
, d- @7 s: L) u0 Q3 d& L) T2 v7 q" }* `9 O2 B
报 告 1:Application of AI technology in Ocean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Analysis& q8 l$ `" R. y
报 告 人:李晓峰 研究员1 O6 T5 n6 O% E& l/ t9 p* c
报告时间:5月29日(周五)上午9:00-10:005 U, f7 I( A, u* c
报 告 2:海洋风浪内波涡旋和风暴潮遥感的一些进展和展望
/ r/ ^8 _% O6 }3 @4 R报 告 人:杨劲松 研究员6 y2 C( a( y) Q( e' K
报告时间:5月29日(周五)上午10:00-11:001 f- R1 G. V* V: k" t+ x6 s/ v
主持人:何宜军 教授
9 {2 g' z" _. U4 e; b) L i( Y会议形式:线上——腾讯会议平台(会议号:468 670 932)- k- i/ ~1 E5 Y6 j- E" E6 K) z' H
线下——文德楼S519 g0 s4 F* r2 B. |# E- O7 d
报告人简介:8 K! F& U. E" f, ]5 C4 @+ W: k
& Z4 [- Z" u6 W8 Q7 g+ F$ @( q李晓峰,IEEE Fellow,1985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系,随后在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分别获物理海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2019 年, 李晓峰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就职22年,主要从事卫星海洋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 论文150 余篇,被引用约5000次,H-index 39,文章配图10次被选为SCI 刊物封面。李晓峰现任IEEE TGRS (影响因子5.6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影响因子2.49) ,《海洋与湖沼》副主编,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影响因子 3.98),Big Earth Data等刊物编委。编辑出版5本专著,18个书章节,客座主编12个SCI专刊。在包括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50多所中外高校、科研机构讲学近百次。2014年被中国科学院院长聘为“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2015年被NOAA授予“个人科学奖”(“STAR Individual Award for Science”),同年被美国商业部授予“年度杰出科研人员奖”(“Outstanding Science and Research Employee of the Year”)。201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人工智能海洋学首席科学家、大数据中心总工程师。
6 |3 h2 _1 N2 C1 `8 Q& z& R. N; t
杨劲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至今在海洋二所从事海洋微波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研究,2001年获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2010年8月赴欧洲空间研究所(ESRIN)进行半年合作研究。2000年入选国家海洋局“双百人才工程”,2002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现为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微波遥感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和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学研究》编委。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在海洋微波遥感机理、遥感技术与应用以及遥感装备研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合成孔径雷达海面风场、海浪和内波遥感技术》1部。3 i2 f( K. o: F" l% ~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 V# d$ Y3 g1 s$ W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 h H) p0 \* w+ N( t! G( L) K2020年5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