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宁波如何发力?

[复制链接]
1 u; F) r7 |0 I' U% c6 x)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g7 f5 r4 ^' m; f3 v1 V# W
图为象山石浦。(宁波市发改委供图)

, y5 T7 J* S" o3 Y$ o8 j$ r* h近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下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海洋经济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25%。0 m  v9 v- g2 j4 i2 I+ m/ C& k" f
放眼全国,目前上海、深圳、天津、青岛、宁波、大连、舟山7座城市都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0 ~0 V: v% l# R8 s5 Q2 t( R1 J
在“海洋竞速”的征程上,向海而生的宁波,又将如何发力?  G" B6 s9 D3 f
定义
8 o! ?! C$ l3 C$ `. X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4 w' v! N* W# B' s, \3 ^' V  k先来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词,其实是个舶来语,诞生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年。# y5 v" E1 t  |# E
2012年,挪威海事展、奥斯陆海运等国际机构首次联合发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报告》,“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直译应为“世界领先的海事之都”。北京大学高级研究员张春宇研究团队同原国家海洋局规划司研讨后,为适合中文的表意和习惯,意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o2 I0 M: N$ E- c9 z当时,各方设定的五大评分指标为“航运中心、海事金融与法律、港口与物流、海洋科技以及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
% p8 W  h: h  C. u8 L彼时,满足条件的屈指可数:比如新加坡扬长避短,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中心”之名,名副其实;英国的伦敦则以其构建的引领世界航运规则的海洋法律体系、服务全球海事融资服务的国际海事金融中心,以及良好政商发展环境,无可争议地拥有一席之地;还有德国的汉堡,利用其天然良港加广阔腹地,通过打造港-铁-陆-空无缝隙运输体系,以及具有竞争实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港产融合助推下,荣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宝座。
4 Z, Z2 ?$ g' q# _7 v1 x: G5 f在这样的大背景下,5年前,我国开始加快布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7年5月,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1年,除了深圳、上海外,天津、青岛、宁波、大连、舟山5座城市也在“十四五”规划中写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 u0 x2 i( M7 F- @% X: k1 o: i: O. P至此,“海洋竞速”格局正式形成。
9 S7 R3 C  Y1 g0 ]' n2020年、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要“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建海洋中心城市”的任务目标。去年,在我省召开的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宁波提出积极对标新加坡、深圳等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将经略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
- Y: b9 x- b; O/ i# {4 X近日出台的《纲要》,进一步指出我市应立足海洋港口资源优势,确立“五中心一城市”功能定位,即全球港口航运中心、国际海洋经济中心、国际海洋科创中心、国际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国际化滨海宜居城市,全面发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8 p# Z1 q. `2 A  m发力
- A& |# R) O& x- ~. j# R0 y港口为基,融合提升
7 w* p; y1 Y( r1 N3 ?4 }进入3月以来,宁波一流强港建设捷报频传:3月2日,市重点工程——宁波舟山港的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临时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将解决全省智能海底电缆发展所需的建设材料、生产设备的运输难题,促进国家新型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短短2天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通达7号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通过对外启用验收,设计年通过能力63.6万标箱,将进一步提升北仑港区集装箱生产作业和外贸服务能力。
+ \" S' Z5 K' A) y坚持世界一流标准,锻造港口“硬核”力量一直是宁波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第一步。当前,宁波的一流强港建设仍在路上。+ \0 n8 F( P: X0 B
“比如要按照‘一体两翼多联’全省港口总体布局,提升宁波舟山港的主枢纽功能,建设宁波港域穿山、梅山、北仑(大榭)3个千万标箱级港区,提升集装箱港外堆场运作效率,制定港口及集疏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加快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航道和锚地建设,加快覆盖主要集装箱港区和大型临港物流园区的铁路支线建设,以及推进海铁联运,加快招引国内外油气公司,建设一批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基地,都是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行动的题中之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V, A. q4 c# D4 V
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强港是一切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第一步。宁波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审视既有成绩和问题短板,并一一“对症下药”。对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评分指标,宁波一直为业内诟病的“大港小航”、海洋科创能力不足、产业提升动力不足等,也有了切实的抓手。" D6 ]7 X* M. o5 G& R% r5 O
《纲要》列出的12大行动,传递的正是宁波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锻长板、补短板的决心。8 \% X+ W. Y# _7 V: {5 _
加快国际海洋金融中心建设,是宁波破解港航服务业短板的着力点之一。“2021年,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突破170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900亿元,为历年最高。然而,对比先进城市,宁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7 ~) L" j2 v3 e( N" W
下一步,我市将主动加强与全球知名航运金融、经纪等服务机构对接与合作,力争在宁波东部新城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多样化的航运金融机构布局。同时,创新航运金融产品,积极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保险等特色航运金融业,鼓励支持专业性海洋金融机构发展,发展海洋绿色金融,引进航运专业银行或分支机构,提供航运结算、航运融资等一体化专业金融服务。! U' P% I6 r4 D* m( A9 B$ V
进击
  W5 K7 O3 s. m: m科研成果“写”在一线3 {2 ]3 _, c1 q% p1 ~  I. _
乘着海洋经济这艘“大船”,“宁波号”在良好的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上锐意进取、加速前进。& g* E8 u3 L6 ^5 G/ y  r3 ~& D
日前,省科技厅公布了2021年度3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宁波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等6家入选。加上此前获评的6家,宁波已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
; l; N) L6 O5 l. \1 h一锤接着一锤敲!《纲要》指出,实施高端科研机构引培行动、海洋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现代海洋产业提升行动以及产业项目招大育强行动。
0 c) p6 W; ]0 v9 r) P- F, [比如,以海洋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为目标加快甬江实验室建设,支持宁波海洋研究院做大做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东方电缆技术中心、日月重工研发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鼓励前湾、梅山等区域的涉海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创新资源,联合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建成20家省级及以上涉海重点实验室,建成10个国内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细分领域研究中心,打造5家涉海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5家涉海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个涉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4 b5 J1 h8 F( a% U
如果说高端科研机构是公共服务平台,那么海洋关键技术就是拳头产品,我市提出编制海洋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建立涉海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围绕国家“蓝色药库”战略规划,聚焦海洋生物资源战略储备与深加工、海洋药物生物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等核心科学技术,布局建设宁波大学海洋特色大洋药用生物资源中心,构建海洋特色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基因资源数据库等;围绕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开展高产抗逆新品种培育、生态健康高效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挂图作战,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及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5 b0 m# C! H! N0 s向海图强,宁波聚力产业发展,构筑新增长极。《纲要》指出,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提升发展港航物流服务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及功能制品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以及临海航空航天产业。在培育“大优强”的同时,构建涉海单项冠军培育梯队,统一规划各区(县、市)海洋主导产业,制定宁波市海洋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等。! S) l* [( e* s: U) I
开放, `, Q1 Q2 s0 A* v/ s" c
协同助力,“走向深蓝”( T. q) ]! T1 W4 a" b9 b
今年1月,沪甬高新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商务部上海基地)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浙江创新中心举行,来自沪甬两地的百余名人才专家通过“云端”连线、网络直播的形式“屏对屏”共话发展。而这样的对接,在沪杭甬湾区早已是“新常态”。
0 k' O3 G( q( Z% W' r% G地缘相近、习俗相通,有优良的市场环境,有开放的基因,更有优势互补、携手做强的底子和愿望,这也是长三角的优势。到2025年,宁波提出实施陆海区域发展协同行动,通过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落实沪甬合作协议,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甬舟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上的联动,强化三门湾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推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以连续“加法”,深度挖掘协同发展的潜能。
; n/ E% ~' V& s- Q在国际方面,则进一步做大做强进口贸易,拓展能源、大宗商品、冰鲜水产品等进口贸易,打造一批进口商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深入推进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高水平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积极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打造地方参与中东欧合作的典范样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国家口岸“放管服”改革措施,完善全流程、智慧化的口岸运行体系,积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拓展国际海洋友好城市,加强与蓝色经济国际联盟等组织机构的联系,不断拓展海洋经济“朋友圈”。$ \8 k7 a, z5 B5 @
在时代变迁的浪潮里,海洋赋予了宁波无限能量和可能,港口驱动着产业、城市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3 W* `5 r/ c  R' r, N; ^“我注意到,这次提出了‘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理念。我觉得这为宁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很好的蓝图。”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林承亮指出,当前,港口对宁波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大概为8%,同样的数据,新加坡是13%、香港是20%、荷兰的鹿特丹港是40.5%。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的港口主要是作为一种货物集散的通道,但是港口跟城市、产业、文化怎么相互融合,一直没有很好地进行破题。新出台的文件显然解决了这一问题。“相信过几年回头看,这可能代表了宁波市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正式转型。”/ _" J8 a6 T. `* ]. d
诚如斯言,《纲要》提出了海洋文化交流繁荣行动、蓝色美丽家园建设行动、数字海洋综合治理行动以及海洋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四大行动助力“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全面打造宁波“海上会客厅”。
/ i* T" a  U1 t0 o- D: O

/ @; i6 ^, H+ m% W6 D. G: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 c; p/ n9 d( G% h- Y- p
制图毛雪娇

: w) R# k0 ]9 M; `  O3 E
0 ]/ `3 E9 i" H& `# ]) ^0 T1 q: ^' E# \4 e
近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对海洋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作出行动部署,目标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_+ ^# Z6 ?( f7 F+ d* y《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海洋经济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占全省比重的25%;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较2025年翻一番,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5 Q0 g5 e! i4 R" U' }! e% f立足我市海洋港口资源优势,《纲要》指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五中心一城市”功能定位,即影响卓越的全球港口航运中心、优势突出的国际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海洋科创中心、功能完备的国际海洋金融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以及景美质优的国际化滨海宜居城市。3 X6 i& w+ [1 r5 K
《纲要》表明,未来,宁波将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总体框架下,继续发挥滨海优势,构建“一核、三湾、六片”的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1 ^: }. n% a' J  A“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中的三江片为核心。突出甬江科创大走廊、东部新城国际航运集聚区两大重点板块,加速科创资源集聚与协同发展,建设一批“精特亮”海洋文化街区,推动高端港航服务总部经济跨越发展,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航运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引领能力,形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驱动核。3 s; V. _/ `5 c7 B) F
“三湾”即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区域。将重点加强生态管控、修复和入海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强化湿地资源保护,提升海洋生态安全发展能力,推进“三湾”生态保护。; h4 _! f& M) e' b! O  a
“六片”指前湾、镇海—慈东、北仑—鄞东、象山港、象东、南湾等六大功能片区。推动“六片”各有侧重地功能性开发:前湾片区,打造海洋智造产业集聚高地;镇海—慈东片区,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北仑—鄞东片区,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象山港片区,打造都市滨海生活区;象东片区,打造国际滨海运动中心;南湾片区,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 Y/ I$ N0 U( B
$ W$ x1 R8 e# j" r" z1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l. @7 C% g( K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