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礁历险: k) w9 p; ^ J
考察队抵达永暑礁后,马上开展各项考察工作。虽然从北京指挥部发到船上的电报没有敌特情况的报告和提示,但考察队临时党委每次交接班时,都要再三嘱咐队员:“注意瞭望。”
6 M0 [/ S: i9 J9 c
0 J3 _0 q" T, v" w% b: y3 | [7 w5 t上世纪70年代,我国3艘功勋海洋科学调查船之一的“向阳红五号”船,曾多次往返南太平洋,参加中国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太平洋靶场调查。
5 R& I N3 s5 O; A声名显赫、行动敏感等因素,使它很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很有可能受到干扰,导致科学考察工作半途而废。6 R) z$ H0 o1 `" d8 Q1 R+ M
这支久经考验的科技队伍,如何处理海上的突发事件?面对这次考验他们又如何化险为夷呢?1 E$ a; k3 k) b. {; x' n
. G& q* ~ V" m, E7 a& _, p, K向阳红五号(历史资料) # Q& t6 |, \6 i
惊魂一刻: K: \9 w( c: Y% H; F
1987年5月22日,考察队在永暑礁的考察工作进入第7天。在高级工程师郭石旋的带领下,十余名考察队员在礁盘上开展测量潮位、波浪、透明度作业,以及地质钻探等方面的作业。
4 J! f& {4 v( l3 t彼时,天高云淡,微风轻浪,能见度达到10海里以上。上午10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艘不明国籍的船,船上放下一艘快艇,载着20余名身穿灰色迷彩服的武装人员,驶入礁盘浅水区,逼近永暑礁中心考察点约100米的地方。$ z* j; g5 q+ r5 U
事发突然,当时母船“向阳红五号”船已驶离永暑礁考察点,临时前往一个新目标勘察。留在礁盘的十多个考察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有的还是刚入职一年的年轻人。. A& H! x8 A. M% d3 e
眼瞅着黑洞洞的枪口逼近,考察队现场负责人郭石旋见来者不善,紧急呼叫“向阳红五号”船,同时,集合考察队员,拿着冲锋枪,以主权碑礁石为掩护,准备自卫还击。从未经历过战斗的考察队员,紧紧握着枪,手指伸向扳机,战斗一触即发。8 g0 R0 l9 G& a+ @
“向阳红五号”船收到郭石旋的紧急报告后,马上向事发地急返,同时拉响了战斗警报。经历过淮海战役的副总指挥王志斌向全船下达了“各就各位,准备战斗”的命令。4 l1 A3 B" @) X
母船上火力支援考察队的突击队也在甲板集合,荷枪实弹,整装待发。总指挥梁松急电北京总指挥部,请求海军护航编队迅速靠近,以防意外。
) Q$ D4 u, I |3 K5 H; a
; N( v; c* F% n航次指挥顾问王志斌(左一)在指挥战斗部署操演 3 \7 I6 I- Z6 }& [# `" n3 K) |- u
也许,不明国籍的武装人员觉察到了中国考察队不是孤立无援的,也许他们只是想侦查一下考察队在干什么。在“向阳红五号”船赶到之前,他们撤退了,一场紧张的流血冲突消解于无形。( J3 k+ P1 {6 I) f
经过这件事情,总指挥梁松决定:下一步考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向阳红五号”船离考察点最远距离不得超过3海里,同时对登礁考察队增派训练有素的武装保卫班。
1 q. V8 B) o0 y3 E3 Z |2 }: t# R宣示主权8 Y/ ~$ o) W' S, f, \. f
考察队对永暑礁的考察共用了8天。按计划,考察队还考察了位于南面的华阳礁和六门礁。在华阳礁,建筑工程师程子全带领大家又浇筑了一块“考察碑”,立于礁石之上。
( _5 _4 E @( U! F) v" t% s; m1 x) u7 ] s. [4 e9 @
华阳礁(左) / 在华阳礁竖立考察纪念碑(右) 0 S+ K2 X& n) E: G
到六门礁时正值低潮,看不到“高潮高地”,远远望去是一片或浅或深的珊瑚礁群。因为找不到干出水面的礁石作依托,“考察碑”没办法立住 。$ ]& f/ P9 L$ w# d9 v Y; ?
事前预案决定,无法设立的岛礁就“抛碑”,记住一个“抛碑”的地点,证明中国考察队员曾到此宣示主权。; v# ?5 |% @+ u& z# t; y. U7 C5 ?
1987年5月27日,考察队在六门礁抛下了一块考察碑。航海驾驶员李少雄测定了地理位置,记载于“向阳红五号”船的《航海日志》,也永远记载于全体考察队员心中。
) m- g) C9 b1 a: Y, l# @ 3 Y' Z m0 J; C8 _. M
! M5 p/ E. H) F1 Q6 U7 h d
历史档案里褪色的老照片,仍能看出清澈海水下缤纷的珊瑚
8 s( |" m: @/ m) N6 d" c六门礁无立碑之地,考察队员将纪念碑抛入了六门礁水下,在沉默的海底永远纪念这次考察! }/ j3 q/ v) o L$ a8 q* i
中国的海洋科学家和航海家,通常也是海疆边界的捍卫者。完成3个目标礁盘的考察任务后,“向阳红五号”船按照计划进入被其他国家非法占领的柏礁和南威岛进行巡航监视和宣示主权的行动。2 o B" U m4 Z% \% B& w
第一站巡视柏礁。柏礁的礁石露出海面约有1米高,面积足有100平方米,要不是被其他国家非法占领,或许是中国在南沙建站的首选礁。梁松要求指挥部和考察队员做好战斗准备,严防有人在海上发动突袭。/ |0 N3 {, J# |
在巡航柏礁时,“向阳红五号”船距离礁盘不过4海里,挂着国旗和船名呼号旗,慢速通过。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大海上,一艘中国大船突然出现在眼前,这情形令岛礁上的入侵者惊恐不堪,他们拉响战斗警报,急忙躲进掩体。
( k: f8 J% d4 ?* l- g) n0 o通过对柏礁近距离的巡航观察,我方第一次看到了对方非法占据岛礁,图谋长期非法占领的现实景况。& A$ D2 N0 A7 S# W0 g- ~0 y
选址考察亲历者拍摄于三十多年前的南沙群岛日出6 ]7 w. Q) l2 E: D% N. \
文章来源:原载于《中国海洋报》“大观”栏目、“新南海”微信公众平台,历史档案图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南海档案馆。
2 U5 U( k: R7 w+ z作者:徐志良,是永暑礁建站选址考察的亲历者# I; U! [1 x$ N
' G$ b" ^1 j: s+ w, w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