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良:三千里跃进“南门海”(四)艰难三进永暑礁

[复制链接]
艰难三进永暑礁
( W3 x  C4 u9 ~9 r
1987年6月6日,考察队完成全部考察和巡航任务回到广州。
* A+ U, W- P9 ^; ]7 Z
1987年6月6日,
7 q- m7 P% z8 ]- d9 c" z& h
  j: O" J) c& T8 l: J; k&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F% J: n+ i3 j7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z, b( Z' F: g0 V' \, W$ D
长洲码头上欢迎“向阳红五号”船凯旋的人们
( E5 ~- V' N9 U3 K$ L
不久,一份名为《南沙群岛海洋站选点调查报告》呈报给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0 u2 ^) r9 U  |4 |8 b. M, h5 G' m
总的结论是:

* M0 t+ A3 l3 _" I  ^6 K' i' ]
永暑礁地处南海入印度洋要冲,离西沙群岛永兴岛440海里海里,在太平岛至南威岛之间,海区宽阔,礁盘平坦,面积约7平方千米,地质基础好,礁沿有成排的片块礁石……
$ P' c& U* s" W: _+ Z# h2 j& e
适合作为海洋站和部队进驻的首选地。
0 z; a  u7 m8 m" q. t' y" I

# S( w; d. j3 R0 R' {2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Q" i: n9 J1 Z6 B
南沙群岛海洋站选点调查报告历史档案(历史资料)
8 l1 g( W/ q1 _0 N% i
1988年2月,春节刚过,海军南海舰队从湛江基地和榆林基地两个军港出发,一路向南,驶向南沙群岛永暑礁。
0 G9 B. j2 }2 A3 B" z! r! `7 ^
对南沙海洋观测站最初的建设规划是:
5 s" M) g  D, U
这是一个建在永暑礁礁盘上的有人值守的海洋观测站。海洋观测站通过各种先进仪器,每天自动接收来自高空、水面、水下的环境数据,处理后发往岸台,与沿海各地的海洋站共同构成南海区域一个完整的海洋业务化系统。
6 v7 C; N: C8 O% f. `
海洋观测站需要有人值守,驻礁科技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

2 g) ?9 p3 G: ~0 n
建设规划同时指出4个“必须”:
$ `/ e# g! M% {, u
01必须在礁盘上用混凝土修建一座能抵御恶劣海洋环境的海上建筑物。
  j- t- A6 v! j: Z' W) x9 v
02必须有抵御入侵者进攻、破坏的防御和警戒能力。
7 r5 f& Z1 _3 B: J
03必须满足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

  L6 Z' T  G1 n
04必须能为驻守人员提供长期的自给生活保障。

( i- _9 u, i2 I* C* L' J$ W
按照建设目标,海军南海舰队工程技术专家在南海分局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再次赴永暑礁,开展规划建筑物实地测量和工程勘察。
6 E" l0 \% J+ ^$ E( [. ~2 F% j

/ `7 a, x" k- [% [7 H"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6 S- u' B) i-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1 L; C- k5 s' Q( k/ a0 q
艰辛的建设过程(历史资料)
3 z4 L3 r' z1 a/ V
某水上工程船大队在海洋观测站的施工中,担负着航道、港池、码头基槽的挖掘任务,堪称为南沙建站的开路先锋。

& @: }7 p; n  I% s
“613”号海洋工程船刚抵达永暑礁锚地,就赶上了连续20多天的大浪大涌多天的大浪大涌,船上的施工设备无法下驳,队员们晕船呕吐不止。

) y6 s- V' A( Q% G, a: j
好不容易等到涌浪小了,大家抓紧把设备吊下驳船,当时,有的队员夹在船舷与设备之间作业,随时面临粉身碎骨的危险。
1 a' }) F4 I9 L5 @+ [- O7 y
南沙的礁盘是经过千百年海水冲击而形成的珊瑚岩,礁盘边缘坚硬光滑,挖掘机根本无处“下手”。

2 S7 ~3 s- c( s" A, _
首次试挖,技术尖子李凤道操纵着机械不断变换角度、深度,尽管机械超负荷运转,发出声嘶力竭的怪叫,带动整个船身剧烈颤抖,但珊瑚岩竟没有丝毫触动。
6 ~" u8 b) z& ^/ w, G& N
南海的风浪像是有意和“613”号海洋工程船“作对”,工程队一进永暑礁受挫无功而返,二进永暑礁又遇8级大风袭击,涌浪淹没了主甲板,溅起的波浪冲上二层甲板,威胁着机械设备的安全。“613”号海洋工程船不得不撤出现场,在外海漂泊。
2 B0 ^  h% W; Q3 ^8 e
时间越来越紧迫,形势愈来愈复杂,不明国籍的侦察机每天在上空盘旋。指战员们意识到,再也不能耽搁下去了。
8 L. C- l& p  q9 X% P& {9 |
船长邢步龙向海上指挥所请战:“风浪是对我们的锻炼,敌情是对我们的考验,为了早日建成海洋观测站,所有风险由我们自己承担。”

, v  f% g3 v4 G+ Z  K9 }
1 |7 t# Y, G* Z4 U# z# k!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o$ H4 O$ M: N! M; b3 D: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7 z) r" p5 j# ^) b4 O
1987年选点考察时,外国侦察机就频繁在“向阳红五号”船和永暑礁作业点上空盘旋侦察

8 V- t1 Y6 ^+ J5 R: j3 h! K
1988年3月,“613”号海洋工程船三进永暑礁,冒着六七级的强风驶进礁盘,1米、2米……艰难地开出航道。
9 u6 ?: G- T0 U" y: q: K8 Z
6月底,永暑礁建站进入最后阶段──修建码修建码头护岸工程。

+ ]) n) p9 S1 D
时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喜中少将亲临现场督战。他身穿作训服,和队员一起背水泥,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体人员士气高昂,昼夜奋战,技术员裴伟学打盹从建筑架上掉下来,再爬上去接着干。

1 |9 k* Y; L- M; V% |
日复一日高强度作业,
4 }8 ?, ~7 H$ ~5 K7 X( u( `  i
使队员们变得都有点儿神经质了。

) ^) p6 N: e- h( Q0 B2 Z
助理工程师肖添标晚上做梦,竟爬起来像夜游一样跑到工地上搬钢筋,手扎破了才醒来。

4 i( p/ ?/ P! A: j- B
助理工程师廖仁喜晚上审核图纸,当计算到“5+6=?”时,整个大脑一片空白。

2 A6 N, N: z' a7 ^8 p, ]
天气酷热至极,标明50摄氏度的温度计拿出来摄氏度的温度计拿出来一会儿就爆了,解放鞋的胶底踩在滚烫的珊瑚沙上,马上就变形。整个工程经过了半年的艰难施工,直到1988年8月2日,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两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耸立在南海前哨,五星红旗在楼顶猎猎飘扬。
8 l) h" I: u' {
新建造的白色房屋里,一套标准化的海洋观测仪器通电启用。第一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短波通讯和通讯和ARGOS卫星通讯系统向岸站发出卫星通讯系统向岸站发出,填补了我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带海区长期环境监测的空白。
8 k& n$ m" Z! l, V. A2 w
从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的全球观测网点里,南沙群岛不再缺位。
. S( T6 S- s8 ~/ N- q. w& ^5 U

9 D) ?4 J2 X  D* w( f6 J
/ Z" Z& F7 j" m: c' ^
  c) x9 N2 }& D' S, D+ K" ]! n) D"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q5 R" C" g8 G
1988年立碑

0 r$ M3 r+ G+ L8 v: W4 J9 e

  b6 _  o* T& U2 W) L! r3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 Z; E+ o8 c% S2 F. r
守礁军民守护着考察纪念碑

+ H6 M- _6 L! I3 [- g4 M

' Z8 B) G9 a) m4 {4 S+ r3 T

7 N  T; m/ R& a, Q$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i5 c0 g) @1 _4 f
2015年南沙岛礁建设前的永暑礁考察纪念碑(何雅兴 摄)
) ?  b# V# x, @5 o, f; I( I* O
编后:

& y) O  P, B( S" N2 U7 p2 B
永暑礁海洋站建成后,一批又一批的驻岛观测员像在进行一场不停歇的接力跑,三十年如一日孤悬海上的坚守,忍受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自然环境,克服了缺水少菜的艰苦条件,也承受了蚀骨的孤寂,日日夜夜、时时刻刻不曾间断传回祖国大陆的一组组数据,也铸成了一做无形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几代海洋人一串串默默无闻的名字。他们一次次挥别家园,驻守天涯,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有的甚至是子承父业,代代传承,在方寸岛礁上,留下了此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 n1 ~7 @& l0 m' T
如今,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南沙岛礁的开发也如火如荼。永暑、渚碧、美济三大岛礁上,都挺立起了崭新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中心和海洋科研设施。南沙岛礁的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不断推进,将继续承担南海环境保障和平开发利用南海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更好地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Q( G( o4 ], t; Q/ K
筚路蓝缕三十载,南海梦圆在今朝!

% W  W6 W' f4 g, D2 _- Q
“荣幸”、“价值”、“无悔”
( r0 i4 V! @. t. R5 ]4 g; P
——建站初始驻岛人员严昌天、曾令波、吴国访谈片段
; K9 t4 P" a& x& D7 O
南沙守礁人员工作与生活掠影
9 \; s& L* A4 a4 z$ t  L
在验潮井里工作
* o. D# g( T4 U
出海采样

+ g8 C( I5 O& d' Z2 K' O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D5 t( B% \# \) X& f. d
维修保养设施设备
: t  F4 Z/ y+ n3 I2 z. c
自给自足,
6 t; Q; ?5 H3 B  g2 T
永暑礁上的小菜园丰收啦
/ U' g$ ^4 ~, i/ `% U9 x/ r4 c, {
南海档案馆的档案架上,
% @, d  Y+ c; R0 p
一排排的南沙海洋站原始观测记录簿

, v$ Q3 K( }& d% |: A: ?- `
翻开记录簿,细密工整的记录数据,无言地记述着远离祖国大陆的守礁观测员们在南沙海角天涯,与浪花相伴的日日夜夜和时时刻刻。
6 |/ j4 p6 _+ o4 \
完成陆域吹填工程后的永暑礁
0 x8 ~2 u+ k5 p  Z
文章来源:原载于《中国海洋报》“大观”栏目、“新南海”微信公众平台,历史档案图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南海档案馆。3 J$ k! T1 ]& r. K- B
作者:徐志良,是永暑礁建站选址考察的亲历者
( j' e  l* b- {6 }. s+ m0 ?4 @/ _
) P8 ]8 B4 Q& y' _& E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