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亚洲国家迈向命运共同体 “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这种理念打破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界限,是一种符合新时期新的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新构想。2018年4月以来,中印关系呈现良性发展势头,印度表现出与中国发展多层次战略合作的迫切愿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与印度达成更多共识,将中印关系良好势头保持下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考量,也是重建亚洲秩序,并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8 X2 e. v D5 Z* y. C$ f“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全球化趋势
# B- @& H7 c& ?) `* q“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主张国家、民族、社会之间应致力于建构良性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了文化和文明这些在人类共同价值和发展方面扮演核心作用的因素。由此可见,这一理念是基于中国传统重视关系的人际交往原则在国与国关系上的投射。中国文化传统非常强调人伦,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彼此依赖的关系,并习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界定自我。我们不强调个体抑或绝对的自由,这种行为原则投射到国家层面,即重视全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利益错综交织的现实。
& v9 o# [" C1 j. m! Y“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可以视为中国传统天下体制与和谐理想的统一。中国自古就有“家天下”“天下为公”的观念。也就是说,家庭的角色意识被复制到国家看待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行为中。“天下”观念弱化了国家边界以及主权意识,强调的是彼此的角色,以及关系的模式与亲疏。《论语·颜渊》有云,“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可以视为天下体制下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与此相应,中国传统的“和谐”理念亦主动参与了不同角色间关系的调整。因此,命运共同体概念实际上是天下体制与和谐的文化总理想的统一,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关联以及共同的使命,呈现出国与国之间一种新型的交往模式和心态。 6 m! E5 X: H3 M9 u' K: A. g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目前全球化趋势的、旨在建构良性国家间关系和均衡国际秩序的一种全球观,是中国基于其独特的文明经验对国际秩序作出的贡献。
4 B! j+ m' i9 W机遇和挑战并存
- g3 |! X2 _+ v目前是发展中印关系、推动中印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最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较大共鸣。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呼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中国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第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使中国形象与公信力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一带一路”中受惠。就南亚地区而言,“一带一路”初步实现了对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第三,印度对中印关系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从中印两国领导人2018年4月东湖会晤,到6月上合组织峰会再碰面,以及第17届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莫迪所表述的与中国展开多层次合作的愿望,再到10月22日中印首次举行执法安全高级别会晤,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信号。因此,抓住契机,加快推进中印命运共同体建设非常必要。
( k: x& f7 g' b; b/ l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一进程所面临的挑战,也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实层面,即更加复杂的国际外部环境。中美、中俄、美俄、美巴、印日等国之间的战略调整与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印度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第二,历史层面,即中印两国曾经的一些摩擦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边界关系、联合国“入常”、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使得中印关系不确定的因素增多。第三,心理层面,即印度对于中国崛起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推行倍感焦虑,这种战略疑虑是中印关系的一大潜在威胁。 : }+ o4 e$ y) S. p O( z" s
因此,如何保持中印关系良性发展的持续性,如何改善中印之间的理性认知,增强互信,是一个主要的命题。利用当下契机推进中印命运共同体建构,对于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具有悠久传承和丰富文化负载的国家,在解读两国国家行为和国家关系时,我们应更加重视文明基因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看待国家关系,除了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所强调的决定国家行为动机的权力、利益等外在因素,还应当兼顾安全、地位、交往等内在需要。 # p2 C2 B9 W* d0 I" ?8 R# W* m* \8 n
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导
( w2 Y3 A4 u" A a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体在历史上的交流互鉴、和平共处是推动中印命运共同体建构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化人文交流、重视文明对话的力量则是增强互信、发展中印关系的重要举措,原因有三。 ; q% {4 [* I, g$ ?. c$ ~- A$ L
第一,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持续发展的势头。历史上,中印之间的文明交流对话久远丰富,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皆有突出的表现。比如,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印两国人民互学互鉴的重要纽带,中国的造纸术、瓷器、桑蚕、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印度制糖术、天文、历法、建筑、文学、艺术传入中国,奠定了中印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深厚传统。
, u# x0 a& S* ]新的时期,这种传统仍然具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中印两国的人文交流成果斐然,双方已经建立14对友好省邦或城市,中印青年对话论坛机制化渐成规模,印度宝莱坞电影更多地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了解印度的窗口。仅2017年一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100万人次。目前2万多名印度青年正在中国留学,1000多家中国公司在印度开展业务,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4 y% }5 U/ K0 p% i* D, b2 S
第二,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中印有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认知和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印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非常相似,均强调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并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这种观念来自印度吠檀多哲学倡导的“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与中国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极为相似的精神和价值体系,分别演化出“世界大同”与“天下一家”两个极具相似性的文明理想,以及两国在与世界交往过程中“不害”与“仁”的主张与方式。 8 z% v/ T7 I8 b6 A, Y) l! ^
第三,作为亚洲最大的两大文明体,中印在维护亚洲秩序、实现亚洲繁荣方面肩负着共同的使命。中印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两国在近代有着相似的命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曾经彼此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印建交后亦曾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圭皋,更是东方思想和智慧对现代文明的一大贡献。从目前来看,中印同兴将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相呼应,莫迪所强调的“尊重、对话、合作、和平、繁荣”亦可作为亚洲共享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重写地缘文明及世界新秩序方面将作出新的贡献。 ; m6 t. R8 K. ]
文章来源:中国社科报
2 z6 @- ^9 u; u7 k# o作者:蔡晶,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U' ^ w; ^* ~7 j
: F$ ~0 C+ t! x% Y" n4 n: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