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科学决策、加强智库建设的新认识,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方向。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启动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这给我国智库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挑战。3 年来,我国智库界在体制机制探索、理论方法创新、系列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可圈可点,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梳理和总结。
% `1 u4 k8 `) n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涉及很多重要方面,其目标不外乎提升智库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涉及到智库的品牌建设。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对智库而言,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一定义。智库品牌是指智库的服务对象或受众对其产出、成果乃至能力、水平的认知程度和信任程度,体现的是智库的核心价值,代表的是智库的信誉和质量,是区分同业同行的重要标志,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从实践的角度看,智库的品牌建设与智库的定位是什么关系?智库品牌形象的核心有哪些?智库品牌的载体是什么?如何让智库的品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结合作者近年参与高端智库建设的工作体会和认识,并吸收、参考同行专家的观点,本文从定位、形象、载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认识。 9 e2 T$ W3 m5 R- D4 u
1、定位
( e5 j* {3 z4 e0 C) K \智库的品牌建设与智库的定位息息相关。一般而言,智库研究有着共性特征。一方面,智库直接参与到某项政府决策之中或者研究成果被政府决策直接采用,是其支撑政府科学决策、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智库的研究成果也通过学术和公众传播,引起社会思考、讨论等自下而上的方式间接影响政府决策。设定议题,组织研讨,形成咨询建议,影响或介入政策设计,面向不同的受众,使用不同的方法传递智库观点,实现对决策的影响、对公众的影响,是绝大多数智库的共性特征。但共性特征不足以体现特定智库的成果特色、研究模式特色,反映在品牌建设上的价值有限。智库品牌战略的设计需要充分把握智库的定位,从定位出发,总体考量其使命任务,勾画品牌建设的可行路线,认准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 6 _" ^4 u+ u2 ~4 P
以科技智库为例。科技智库主要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走势,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科技智库的定位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即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走势,涉及科学前瞻、技术预见、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研究,以及重要领域科技路线图研究和新科技革命可能方向研究等;二是在科技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即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体制与政策研究、科学文化与科技伦理研究等。
, ^( A1 H/ c9 ?, m$ V; \科技智库树立品牌,就必须紧扣其中蕴含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是要体现科技二字,亦即其产出和支撑服务需要突出体现科技特色,这是与其他类型智库区分的重点所在。其次,要反映其主要职责和使命,亦即其品牌战略需要紧紧围绕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发展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第三,从职责和使命出发,还需要突出其研究方法、工具和数据源特色,比如采用基于系统科学、运筹学、预测科学等科学理论的预测方法、定量分析工具和政策模拟工具,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积累形成的系统科学数据等。
. q' z1 O$ t8 d2、形象 3 ~$ F! m/ b& V; w
如前文所述,智库品牌代表的是智库的信誉和质量,亦即智库的品牌形象建立在其信誉和质量上。这其中蕴含着 5 个方面的要求,亦即科学性、思想性、前瞻性、建设性和独立性“五性”的要求。也可以这样理解,“五性”是智库品牌形象的重要表征。
$ Y% m$ d9 N# S/ [+ H( B# V/ L2.1 科学性
3 M: t1 }9 ?/ J9 ^5 L( n6 l1 u科学性涉及智库的研究从选题到最终产出所有环节,比如选题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分析是否恰当,逻辑是否合理,方法能否经得起推敲,数据能否经得起验证,证据链是否完整等等。 % b2 i" M9 C- z
在智库的研究报告中,大量引用统计数据、事实数据、专家观点等资料是常见现象,其中有第一手的调研资料,也有来自他人、其他机构的资料。智库报告的科学性是否强,从数据和证据是否可靠、是否准确能得到初步判断。不好的证据链无疑会给智库成果的科学性带来硬伤。实际工作中,用老数据分析新形势,用来源不可靠的信息佐证自己的观点,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鲜见。研究过程中,按照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对数据、事实和观点来源随时记录,并在研究报告的相应位置予以注明,可以做到查询和追溯,既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复,不做重复劳动,也有利于决策者对研究结论的审视。 1 K( l6 g" o# S: L! O( U
笔者近几年访问的国内外众多智库,大多重视数据资源建设,重视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增强智库研究的科学性。到访的智库一致认为特色、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源是做出高水平研究的重要基础,一般都有专门的经费支持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源,形式包括特定人员编写程序、购买或交换数据库、开展一定规模的实地调研等。如何加强智库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共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 V+ u: y5 G. H+ U
2.2 思想性 9 u* C# M" B6 F7 z% p8 P
思想性是智库价值核心之所在。没有思想就不能成为智库。智库之“智”就是智慧,是知识的升华,是思想的结晶。智库的思想性首先体现在通过综合分析和思考形成的新观点,亦即其产出有创新的观点和认识,有别于前人、他人的理论和认识,至少有所突破,重复验证、人云亦云不能被称为思想。智库的思想性还体现在其认识和观点是基于深入实践和调查研究,经得起实践检验,根基不牢的标新立异也不能称为思想。 " E+ V" ]& a: ?
思想性隐含着对智库研究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智库研究不是不接地气的魏晋清谈,更不是不着边际的街谈巷议,往往涉及不同领域和方向,需要多学科综合交叉;也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实践性强,需要以不同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为背景,针对特定领域有长期研究积累,有专门调查研究等。专业性不强的智库研究不太可能产出有思想性的成果。比如,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研究团队里需要有真正熟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以及对产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2018 年人工智能领域出了一些智库报告,有科研机构、大学完成的,也有商业机构完成的,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做了各自判断,都具有参考价值,在组织研究过程中也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专业性。
, b5 \' k% f3 U3 i5 I. q* D2.3 前瞻性
1 _; H/ \8 g2 r5 o3 _" J-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以来的历次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发挥智库作用,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提出前瞻建议。前瞻性指的是智库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准确分析不利环境和有利条件,从而未雨绸缪,系统谋划,形成的建议对策有利于服务支撑对象趋利避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智库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前瞻性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没有前瞻性,智库成果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 F% }( O& X0 O' X N. t% e
一些国际知名的研究成果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重视,得到各界推崇,除了在思想性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之外,往往在把握发展大势、辨别发展方向上也有突出表现,让人一读之下有“拨开迷雾见青天”之感。如,阿尔文 •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敏锐地抓住了酝酿中、兴起中的趋势,是体现前瞻性的典型著作。 ! F( R( ^* S- g7 H9 x7 i( `& h
2.4 建设性 2 `) J7 {6 W# h9 U2 V/ o5 w/ j
建设性反映的是智库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实用管用适用,是否是针对具体问题、贴近现实,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能有实际作用并效果明显。对策建议不切实际、空中楼阁式的,或者似是而非、时效不强的,或者太过宏观、看起来很美但没什么实际作用的,均会大大有损于智库的品牌形象。比如,笔者发现,不少研究人员针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提的对策建议,最常见的有“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大资源投入”等等。当然,提出这些建议无可厚非,在有些领域还确实切中要害。但关键是,研究人员在提出这些建议的时候止步于宏观、止步于空泛,对其内涵不做深入剖析,让其价值减弱不少。加强顶层设计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统筹协调,责任主体是什么?加大资源投入,投入规模多大,如何配置,如何考核?不把这些说清楚,不管研究工作如何扎实、研究结论如何可靠,从决策者的角度而言,往往会认为参考价值有限,甚至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 P& N5 f% ]) ^ F$ r$ _+ f2.5 独立性 1 M4 C3 j2 Q \- D: l3 s
智库独立性是智库建设的一个长期话题。笔者近几年访问的不少国外智库都强调他们相对于政党和政府的独立性,不受资助方的影响,以开放思维从事研究,用对事实的客观分析获得结论;强调其资助来源多元化,认为资助来源的多元化对于保持独立性和保证研究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接受任何资助的时候,要求坚持诚信、客观、独立和负责任的原则。美国的智库通常将“独立性”作为其获得社会公共角色的重要筹码,包括财政独立、运营独立及研究独立。布鲁金斯学会将“独立性”与研究质量和智库影响力相提并论。兰德公司强调自己的研究是严格的、客观的,不受捐助方、商业因素、党派和意识形态影响。
/ ^- Y0 b; } q/ W9 S智库独立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国内外有不少研究,也产生不少观点。与国内不少学者的观点一致,笔者认为独立性的核心是有独到的思想和见解,研究提出的结论和对策建议不偏不倚。这里面涉及几个因素:一是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二是资金来源,三是研究过程。田野等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独立性,认为,“能够做到自主决定研究的内容,忠实于客观研究的结论,发表独立的政策主张,才是智库独立性的具体表现”,笔者对此深表赞同。
5 J/ k, ^" ^, I8 e: S" ^; |# a3、载体
/ r+ V) [% C3 q! b承载智库品牌的主体需要能够反映智库特征,代表智库实力和影响,显著区分其他智库,并具有唤起作用。笔者认为智库品牌的载体主要有3种。一是品牌人物。智库首先是智,智的代表就是人物。智库的品牌人物就是那些能够充分代表智库水平和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或者有政府决策部门工作的背景,通过“旋转门”机制到智库工作,往往对政策有很好的认知并且高度敏感,熟悉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了解政策运行的难点,理解政策推进的操作,能准确选题,点穴式诊断,提出针对性极强的对策建议。这样的人物在决策部门一般有较强的人脉,能够有效对接决策部门和人员,能够把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的决策者桌面。他们或者在某个领域或方向有深厚的学术积累、独到的见解和很强的前瞻思维,或者正在形成突出的学术影响,他们一般有高效的传播能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在不同场合宣讲、传递其核心思想。国际知名智库往往都有此类的品牌人物。杰里米 • 里夫金、约翰 • 奈斯比特、阿尔文 • 托夫勒等知名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 7 w8 k! l7 f$ T; w
二是品牌产品。产品可以直接承载智库的品牌价值。一些知名智库的品牌效应往往通过其不同类型的产品来达成。智库的典型产品类型主要有简报类、专题研究类和基础研究类等,有些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分析模型工具。产品载体也呈现多元化,包括网站栏目、社交网路、较为固定的智库研究杂志等。这些产品对智库品牌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具有显著的品牌价值。具有显著品牌价值的产品往往具有很高质量、特色鲜明,“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通过产品达成品牌效应往往需要长期积累,一些产品长期持续发布,久久为功,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特征就会不断显现和夯实。比如,中国科学院 2014 年开始发布《科技前沿快报》《科技政策与咨询快报》,报道国际科技重要进展、重大战略动向,得到科技界和决策者的好评和重视,品牌价值不断彰显。 9 A% n4 U* }, o& A' N
三是品牌活动。无论哪种类型的智库,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国际知名智库非常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和成果发布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活动,将其视为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论坛、研讨会、周期性产品或重大成果的发布会等等,吸引公众、媒体的关注,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非常有利于彰显智库影响力。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甚至聘用专业人员组织各种智库活动,达成有效传播、彰显影响的目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起创建“全球创新论坛”品牌,中美新、中英、中欧、中澳、中芬、中日韩等板块及其活动都成功实施和落地,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些活动既是品牌人物和产品发挥品牌作用的平台,其自身也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9 Q! u4 H- \( v" U: E3 I# w除了以上3种主体之外,特色鲜明的资源平台、研究方法、分析模型和技术等也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品牌价值。比如网站是智库面向公众的窗口,既是智库动向、产品、观点的发布平台,通过网站风格、布局、内容、更新频率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通常也能够集中体现智库的品牌特征。再如,方法、模型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说服力所在,笔者参访的智库多次介绍或提到了正在开展的模型研究工作,或研究结果中的模型支撑。 ) v. ~/ [2 G5 u4 K2 `4 G/ }
4、结语
8 U! p5 x. t* @以上是笔者关于智库品牌建设的一些思考,重点着眼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事实上,智库的品牌建设是一个多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明确定位,坚持五性,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主体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品牌传播、评价导向、交流合作等等也会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国内有学者研究国外智库影响力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其分析和总结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品牌建设过程值得深入研究,相信相关研究成果会对我国智库的机制建设大有助益。 ! b% ?& B2 h$ t
文章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 * [) `' |' G9 H/ w6 A/ c# w6 F) ]
作者:刘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 G' E9 _+ S- D' s R5 j9 b! n! b# ^6 |' T- i5 e J%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