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5 T8 V6 [# r7 s% i* Z7 p7 ?7 e6 ~. |+ e X0 z
1 制定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增加海洋科技投入& d; U( E* Q) F7 Z: k
. a! X+ ]: n, r: ?+ d$ n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科技战略和规划。科技部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7年发布《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 年)》、《“十二五”海洋领域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按照“立足近海,聚焦深海,拓展远海”的思路,对海洋运输运载技术、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以及海洋创新基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3 o2 x, m9 f' e, L6 _: o
4 J) a) d! Y2 Q. D4 e
6 n0 P) j4 m+ W 近十年来,我国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支持力度,“十一五”投入55亿元,“十二五”增长至117亿元,“十三五”达到137亿元;其中“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重点专项,并在“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里对海洋基础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
! T! X7 c- D/ M& T4 w6 n1 _8 T7 y( a- a& s8 k! u% P
2 o: m+ W" H8 t% Y 2 海洋领域高水平成果不断产出,创新活力得到提高
4 O: `2 d0 L! Z# b+ d* h! Z
% I ~) g& `2 n7 _) | (1)海洋科技机构与科研人员
6 A" C* [! S2 W) B
' ~6 x' \0 d, U5 o, J$ I( B( X4 b W% c" ^' C0 V
2004—2015年,我国海洋科研机构从105家增长到192家(图1),总体增长了86%,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单位增长趋势相似;海洋科研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图2),从2004年的10 193人增长到了2015年的35 860人。
, _$ y. x. ?' s( W5 ]% C! Q
' |9 K: x7 S; S2 `/ }" L8 i" y; M. T! {- k3 ^) T5 v9 _1 J
' A# O* Q e' P# A: E. c 图1 2004—2015 年海洋科研机构数
! t! i+ ^$ e& M2 a: a1 P
* h' S- G/ T2 k1 i( w 3 {, P" W- d* r
# B4 H! B5 h# u2 r& l l% e. O, Z# ` B" l& k
8 k# Y- M( r, }; B: b4 a1 ?
$ B- p( d! A; b) ~图2 2004—2015年海洋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人) 5 N, y/ n) l" U% P
/ O0 g/ ?" ~$ C% o2 N5 P c) u
1 \/ b( ^3 u: I% \( ]
5 j' L, p! N3 S9 p. l6 ~$ j (2)海洋科技论文和著作7 d- Y% I7 _/ h8 C
( v, _; ]1 v$ a1 |3 l2 C- Y. d8 c- M0 Z
海洋科技论文总量和著作出版种类呈现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论文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8—2017年,我国海洋领域科技论文总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论文发表数量是2008年的1.79倍,年均增长率为6.66%。特别是,在国外发表科技论文占比逐年增高,从25%增长到了45%。2008—2017年,我国海洋科研机构的海洋科技著作出版种类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1.72%。其中,2008—2009年海洋科技著作出版种类快速增长,增长率为64.47%;2010—2017年海洋科技著作出版种类年均增长率为10.03%。
& g& e. J* s% K" ^
. W5 F; O% x# d- r
' H6 z8 w" c4 S; f' ?) I; ~. P (3)海洋领域专利
, M+ B- a) f, u6 d
2 y! G, U D, _% H# P, {+ _3 \$ R2 F
2008—2017年,我国海洋领域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19%。其中2012—2015年显著增长,2013年以来专利年申请数量维持在4 000件以上,2016年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有所下降,2017年有所回升。2008—2017年,我国海洋领域专利授权数量变化趋势与专利受理数量基本相似,整体呈增长趋势,10年扩大了近10 倍。
) J t" `8 Z3 ]& ~2 @
% X. b9 ^0 E8 G+ m! A
1 f9 X& s/ _* o! Z1 G- K7 u; s (4)海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科研平台设施* M X/ m5 K% r- j7 I0 _2 f9 N* Z U1 }
" }+ {' d( `$ S j
! O. I8 J2 v! O9 j( s S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海洋领域拥有海洋养殖工程技术、深海地质探测、观测海洋学与深海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家;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35家。我国还拥有数量众多的海洋科考装备和设备,包括已建成的50艘科考船、2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66台有缆遥控无人潜水器和31台无缆自治无人潜水器,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a6 \ Q6 T& k/ {( c
3 M! f) A' G5 h4 U/ z0 b% W) G
; w) d3 D4 O; O( P$ N" a; m 3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形成技术体系1 j5 Y& @6 r7 ~- H4 N6 m6 ~/ }
' Z+ b% j/ b' Z: N) r% U9 z& o- [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实现对国外海洋技术的全面跟踪,在一些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点突破,涌现出一批重大海洋科技成果,海洋科技实现从“单一跟跑”进入到“三跑并存”的新局面,总体上我国海洋领域技术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 r, r' p$ C/ X) {
% @9 I: N3 t8 w4 b6 W" t' S
5 W4 D, {# J5 c5 H% D2 C (1)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初步实现了潜水器功能化、谱系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下潜7 062 m的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使我国在载人深潜深度上跻身世界前列;“深海勇士”号潜水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国产化率超过95%,其与“海马号”有缆遥控无人潜水器、“潜龙二号”无缆自治无人潜水器共同形成我国4 500 m级深海全功能作业能力;“海燕”号、“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和“海牛号”海底钻机等多型深海探测装备已实际应用于科学研究和调查。
; I: s- T" F8 W; Y- F! F
2 g: b( d( Q, g: c/ K2 e4 ]* h; T% n" U8 A
(2)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技术取得一批技术突破,有效支撑了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管理和海洋安全保障。攻克了高频地波雷达、合成孔径声呐、系列浮标潜标、波浪滑翔器、大深度剖面测量仪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多项成果已成功实现应用转化,个别仪器设备产品已占领国内市场;建成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等技术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
; y8 z( |7 o1 K5 \9 A* j% {' g0 A5 U9 R! O9 Q6 ~5 {1 Z' q7 H6 v% i
- p# S; \3 v& k
(3)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显著提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我国自主设计、自行集成建造的第六代深水3 000 m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981)在南海投入实际应用,依托“蓝鲸1号”成功实现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测设备、海上油气钻井测井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洋能技术进入了从装备开发到应用示范的发展阶段,兆瓦级海洋潮流能装备正式并网发电,200 kW波浪能装备初步具备远海岛礁应用能力;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功能食品进入了产业开发的全新阶段,我国第一个海洋新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3期试验;突破鱼类、扇贝等海水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具有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功能的现代海洋牧场。5 S! m. N" b, m
8 Z0 R) L- }1 p6 x+ ~3 n) }
' l( |( z* E! F' J# R) l; C
: i7 H2 l2 a( K: P5 t- r! N! G
文章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