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4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有特色、最重要、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所创立的思想。 " D7 j4 J) j) z: R) u4 J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治国理政”思想,也体现了“治球理海”思想,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性,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本质特性”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组成从而形成一个互为渗透、互为支撑和相互影响的体系。
0 ?# k) m) w% V, n : v2 {2 ?. i: P5 O" K: y9 g
一、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终极目标
! p& U+ N t9 \- _9 T' j
; A$ f) r1 Z4 n. Y& ~: C
9 I3 I/ \9 s2 [- \5 n* v6 I这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思想并从中提炼而出的一个本质特性。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它是中国“强国”三大方案之一,其它两个“强国方案”是“文化强国”和“人才强国”。但到十九大时,报告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内容丰富的包含12 个子方案的“强国”总方案。由此可见,“海洋强国”是中国最早的“强国”方案。其中,在十七大报告中,只有一个“人才强国”概念,当时时兴的还是一个“兴国”概念。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和十七大形成“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概念,为此形成“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和“科学发展观”的“兴国”理念和理论,认为“兴国之要”在于,搞好经济建设。十九大报告揭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进入一个“执政强国”状态。从“兴国”到“强国”是一个历史的跨越。关键是,“海洋强”还不是最终目标,至多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国家强”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海洋论述的根本目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富”并不等于“强”,“富起来”还只是一个数量概念,“强起来”才是一个质量概念,从“富”到“强”不是简单的量变结果,而是一种质变的结果。一般“国富”指的都是“国民富”,如英国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只是郭大力、王亚南把它翻成了《国富论》而误以为是一个“国家富”的概念。只有“国强”才是一个“国家强”的概念。 . V4 v2 S5 @( ?! L' N, W
21 世纪是海洋时代,更赋予了“海洋强国”特殊的历史使命。在12 个子“强国方案”中,几乎所有的子“强国方案”也都可以在“海洋强国”中找到落脚点而得以体现。这是十九大报告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11 个子“强国方案”与“海洋强国”子方案可结合发展成:“海洋人才强国”、“海洋制造强国”、“海洋科技强国”、“海洋质量强国”、“海洋航天强国”、“海洋网络强国”、“海洋交通强国”、“海洋贸易强国”、“海洋文化强国”、“海洋体育强国”、“海洋教育强国”等等一系列且连续的子方案。其中,除了“海洋航天强国”还难以或者不好理解外,其它的结合几乎是一目了然的。“强国”是一切工作、一切子方案和这个总方案的目标,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在追逐的“中国梦”。 ' W, [2 m! h# J! d
, Z0 q( X+ p D/ R& r二、海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海洋论述的主要“路径”
/ Y0 W0 Z* \; @2 N7 C1 c9 X& z1 A& l) ?
5 d6 j" L6 f" k X7 d
这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论述,特别是“一路”论述并从中提炼出的一个本质特性。仔细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包含12 个子方案在内的总的“强国方案”就会发现,只有“海洋强国”方案是一个物理的综合方案。这与人类的发展状态密切相关。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两个阶段,一是陆权时代,一是陆权和海权相间相容的过渡时代。现在随着人类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随着人类对海洋休闲业和旅游业需求的几何级数式增长,“海路”逐渐成为人类联系和发展的主要路径,也就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强国之路”。 5 B* u- t( m$ M# P
在中国,第一次明确把“海洋定位于强国之路”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的“730”论述中,他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8 s3 H8 B- a9 L7 |5 d' ]7 Y2 R) T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这样几个要点:一是我们要建设一个“海洋上强”的国家。这个提法对应的是“海洋上霸”的国家。其中,“海洋霸”是一个单面的海上军事实力的概念,“海洋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概念。二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思维是“坚持陆海统筹”。三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要走的是一条“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道路。四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推进。其中既有目标,又有思维,还有道路,更有方式。 % P7 p6 T. Z- V6 F& d$ i6 q5 v, s
所以,一定要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洋强国”论述中的这个“海路”思想。这方面思想在2017 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好和很精准的阐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但由于地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差巨大,所以“一路”比“一带”要丰富得多,发展的空间也要大得多。同时,走海洋之路,人类的能源消耗也最少,地球环境保护得也就会更好,地球生态才会更好。
" z) X3 F" F+ D* }
9 s9 Z) q, M" V3 Q* T% s三、经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全面布局
# G1 S$ ^4 k* m. U' N
- h" \4 B1 k" k/ F: J* I; l/ D' t0 r8 y+ w2 w( B$ U6 _
“经略海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的“730”会议上提出的一个与海洋有关的谋略概念。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唯一一个与海洋谋略有关的概念。据不完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至今没有“海洋战略”的表述。 2 ?7 q9 `. p7 c% E
从谋略范围看,“经略”对应的是“战略”“策略”和“方略”,但在海洋问题上,“战略”和“方略”还只是一个思维概念,尚未到达措施层次。“经略海洋”不仅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发展的一个结果,也是“海洋战略”“海洋方略”深化的一个产物。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海洋策略”。其中,“海洋战略”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表达,但它既是一个“战略定力”思维看“海洋”的结果,也是一个“基本方略”思维看“海洋”的结果。而“战略定力”是十八届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一个“主题”。“基本方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与“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一起要求全党“全面贯彻”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维中,海洋本身只是一个路径概念和方式方法概念,还不是一个目标概念和终端概念。这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730”论述中讲到的“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中得以感悟。
& v' g' Y/ u4 h0 z! k! [) E4 e“经略海洋”是在战略的长度和方略的宽度基础上对“海洋”深化、细化和精化的谋略。在“730”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概要、细致和全面地布局了“经略海洋”谋略。 6 T7 S) ] D, A' _# g& w/ U. y
一是怎么发展海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形成了“海洋发展力”。
6 @6 U/ }0 c+ l二是怎么保护海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由此形成了“海洋保护力”。
" r" V1 M' N8 Y* \1 X; b7 d三是怎么支撑海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由此形成了“海洋支撑力”。 5 K8 R+ ]- ?4 t) S/ v1 W! q
四是怎么维护海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由此形成了“海洋维护力”。% A% Y8 F" ^/ A- P7 a
. ^! ]; D& l1 W4 f0 k; x
四、和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根本方式3 r1 ~8 x; r/ V' l' d% T
: ^) i) I# R9 I+ \/ S) k
% R7 j# e" ^8 V0 o
和平海洋,这也是在2013 年“730”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和平”已经从一个状态概念飞跃至一个方式概念。 $ \% u. {6 z. |& P! l- C
习近平总书记在“730”论述中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必须“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这也是他“海权”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其中,他又特别注重“海洋三权”中的“海洋权益”。这既超越了马汉的“海洋权力”思想,又超越了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洋权利”理念。其中的关键是,要把一种“权利和平”发展为“权益和平”。只有把“权利”上升到一个“权益”层次,海洋和平才能真正来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中,至今几乎还没有一个“海洋权利”的表达。因为中国既没有对外扩张霸权以谋取利益的传统,也没有与人争权夺利的习俗。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有权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同邻国的海洋权益争端”。 ; V, M+ u: F* T* j& n. Q
在2014 年的“119”会议即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说,“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 M3 @9 c& h0 D0 t$ Q'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亚太应该成为这样,一是“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二是“要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三是“要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四是“要精心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
" g5 o2 Z2 N* B8 v* C同时,应该从中文的概念内涵中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海洋论述中“和平”的本质特性。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中文的“和平”比英文的“peace”在内涵上更丰富、更深邃。peace 原则上是一个“非战争”、“不要战争”的意思,而中文的“和平”海洋包含:不战海洋、不争海洋、开放海洋、平等海洋、和气海洋、平和即心平气和的海洋、包容海洋、合作海洋、制度海洋、发展海洋、共赢海洋等等。其中,不战和不争思维又是海洋“和平”本质特性的基础。而“不争思维”又是老子《道德经》中一个重要思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古天下莫能与之争。在21 世纪的海洋时代中,典型的水思维就是海洋思维。海洋是水的主要、最后和代表性的形态。不争思维,不仅是一种“不战争思维”,还是一种“不斗争思维”和“不竞争思维”,它更是注重和发展一种“合作思维”和“协作思维”,再达到一种“和谐思维”,并且在“和谐”的基础上再创造一个共赢状态。+ i( |& i9 w& ^, o
) X* Y( `* O# i/ H+ r. h五、公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最高境界) J) @4 [2 S6 M+ P$ u: S4 T2 t
$ T, X, `! ?$ m, z* V1 F
# _' K( w% M3 M! @/ H- n3 r/ j这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并从中提炼而出的一个本质特性。公共海洋,是2015年9 月在联合国成立70 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论述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隐含着的一个重要理念。因为21 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海洋”也就自然成为了一个物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S% q2 h- T2 d& k* Z% u海洋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也是人类真实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海洋生态。没有了生机盎然的海洋,人类也将趋于灭亡。海洋生态还关系人类的食品安全。其中,“共同体”的英文是community。而commune 就是community 的核心词,是“公共性”。这是一种超越了“共同性”的“公共性”。在英文语境中,只有public 和common 才是“共同性”,但“公共性”是另一个单词commune。其中,把Repulic 翻译为“共和国”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共同性”的另一个单词是“common”,但不是单词“commune”,它们十分相似且高度相同。共同体community 是共同性common 的基础,虽然从发展的程序来看是先有“共同性”common 后才有“共同体”community 的,但现实的“共同性”common 只有在“共同体”community 中才能持久地依存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提出的“共同发展”就是common development。它引起了国际政界、学界和媒界的高度重视,也是一个例证。
0 B+ e* v- T0 p8 s* a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最高执政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注重英文的“community”,其实既是历史重任,也是历史趋势。世界潮流正在以commune 在逐渐地取代public 和common。经过研究,这是一种“共同性”被“公共性”逐渐所取代的一个过程。由此看出,“commune”即“公共性”就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运行和生活方式的概念。只是在关于海洋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才把这种“公共性”最后落实在了“海洋”里,形成了“海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 N9 d- S6 z+ c0 s, x
不仅保护海洋人人有责,而且海洋利益也是人人有份。“利益=利+益”。其中,凡“利”者,都是“私利”的,凡“益”者,都是“公益”的。但现实是,人们至今只是对“共同体”有认识,而对“公共性”甚至还没有感觉。这是我们把“community”翻译成“共同体”的一个认知原因。 6 v/ f& y: H- W2 i
一定要看到,由“命运共同体”带来的“新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新公共经济、新工业经济、新科技经济、新海洋经济。“公共性”将导致“公益性”,“公益性”又将导致“权益性”的充分发展。 # h0 M6 G s9 P7 t( M
所以,在2016 年9 月G20 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要树立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2017 年1 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在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2017 年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 届会议日前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 X' Z/ `, ?( D) o' A' @1 ~
在2017 年1 月17 日、18 日,在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 年年会、“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发表两场主旨演讲,先后提出“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和平”“发展”“文明”“担当”是共同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 H+ K9 o# ~9 o# J) P' r! h6 |. 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国家提出要各自为政,就是要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优先,而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放在脑后。”由此说明,防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各国自身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联合国接受,说明人类需要一种新公共经济即The Economy of Community。而海洋经济就是最大的“新公共经济”即The New-Economiy of Community。其中,海洋是人类最大的物理“命运共同体”。 / O% F. J& t" W. A; j! M
2 J6 v2 ^# M' y
六、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论述的增长方式7 D; e+ b; l$ {0 a0 U+ y7 @2 h7 i
( e6 [* j5 @" P3 [
+ }/ @( ]# b- a4 W! c5 R, Q
这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包容性增长”论述并从中提炼而出的一个本质特性。包容海洋,这是“增长”发展到现在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为标志,中国的海洋事业特别是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包容性增长”阶段和态势。
/ n2 f9 C4 y$ u( Z“包容性增长”的英文概念虽然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 年提出的,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论述中的“包容性”是另一个概念。中文的“包容性”比英文的“包容性”既深刻又丰富。中文的“包容”=包+容,但英文的“包容性”(inclusive)是只有“包”而没有“容”的,“容”的英文应该是dissolve。它前面有一个resolve 的过程。无论是dissolve 还是resolve 都是solve 的具体延伸和展开,它们是解决问题的两种方式和两个阶段:resolve 是分解,而dissolve 是溶解。只有溶解了,才是最终解决了问题。何况,在“包容性增长”中,不仅有“包容”,更有“增长”,而且还是一种“包容式的增长”。 0 m& |, o- i' r [' I
现在,中国推动全球“治球理海”的方式是“包容性增长”。其中,最大的“包容性增长”载体就是“一带一路”。由于海洋占全球表面积的71%,所以“一路”在其中更具有全球性。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不仅把“包容性增长”理念融进了“一带一路”特别是“一路”的“倡议”中,而且也使其内涵由比较简单的“机会平等的增长”发展成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并且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实,世上的最大包容性在海洋,最大的包容性增长在海洋经济。古语“海纳百川”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思想。其中,包容是创新的基础。包容=包+容。它们既是两个阶段,又是两个层次,还是两种状态,更是两种作用。溶解为一体,不分彼此是“包容”的最后和最终目的。其实,“容”还是一个综合过程。中国的“海上之路”发展路径一要靠“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来嫁接,二要靠“一路”来包容世界各地、各国文化、各种势力。并要在文化包容的基础上再创新时代的海洋文明。文明不仅是对文化的发展,更是对文化共识的构筑。
4 k. ]: r7 P: t/ G( n! i9 Z中国是最早接受、提倡和落实“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国家之一。在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了“舟山群岛新区”在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增长极”地位。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在世界的“包容性增长”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和展开。
( J0 c* b: u. Y) s在2017 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第二,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第三,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第五,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1] * m; P" T; ~' c H" [
这些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论述的本质特性。它们既是古为今用的结果,又是洋为中用的产物。中国的海洋事业特别需要关于海洋论述的本质特性,还需要对本质特性的活学活用。这种“活学活用”用现在的话语体系说,就是需要创新。而“本质特性”既是思想的“初心”,又是思想的重心,更是思想的核心。所以,一定要“不忘初心”。我们利用、开发和发展海洋并成为事业的“初心”,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它既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也为了全世界的“人类增长”。
) k6 ^+ @5 P; z" {7 e3 D
9 S! R* V6 B, s5 A文章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5期
& l7 I* A/ M/ r7 V/ O5 p Q作者:黄建钢 浙江海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