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森:“一带一路”下的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路径分析

[复制链接]
中国作为海域辽阔的海洋大国,当前以政策为导向,用经济作支撑,传播文化带动发展,目标是成为海洋强国,提高我国沿海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形成经济文化综合纽带是在“一带一路”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按照《海洋文化概论》一书中金曲良教授的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由此可见,海洋文化发展核心是海洋,是通过对海洋的认识、了解、利用、开发、保护等一系列的人类活动中围绕海而逐渐演变和形成。每个地区的海洋文化都具有地方特点和文化传承,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海洋文化,是发展和关联“一带一路”下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的纽带。

& R1 p" a. d2 ?$ k7 l
01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路径分析
2 a  S* _6 N: u, u& J) k, M! Q
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路径既是对当前文化传播与交流方式的一种运用,也是针对海洋文化特点和地区文化发展进行的预想,是将海洋文化作为广度上的传播与交流,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建立文化联系,又是对海洋文化发展深度上的传播,通过时间上的持续发展形成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留存。
2 V: T# \0 |: [; I: h& n" T2 s
建立新形势下的新媒体传播与交流

* A7 v! T3 ?! x! k  X' K/ E
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应形成持续和连续的行为,建立有效的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途径尤为重要,结合目前信息的传播主要途径是网络数字化,载体是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广大的群众既是传播对象,也是信息传播和消费的对象,在各种形式下消费为主体的今天称为用户或者客户也不为过。所以建立良好和忠诚的海洋文化网络用户十分关键,网络用户群体往往跟随热门信息流动,但是也会建立自己的常驻网站或者公众号,这就取决于传播的内容是否可以形成长期有效的需求,海洋文化的传播如果仅仅建立在知识的推广或者活动的发布,也许会让客户短暂地形成热情,但是会缺少长期的关注,所以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结合海洋产品和活动,让人们有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好的体验感。海洋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或者多向关系,海洋文化传播则是发出和接受的关系。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形式的主体转型应向自媒体建设方向发展。在文化传播由主流媒体向自媒体转变的信息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和话语权的权威性、特定性正在转变为多元化和多向传播、互动传播形式,每个人都有了传播信息和内容的载体,海洋文化的传播更应该借此机会由官方或者集中组织下的形式变为媒体平台的建立,让海洋文化的媒体传播由热爱海洋的人们共同搭建和传播,通过海洋特色的内容和特点作为自媒体传播的重点,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人们对海洋文化的喜爱。

* u- V4 _4 P7 P" e: |' z
建立统一完整的海洋文化体验、交流、

0 V' d* M" V8 ?" t7 G# R0 ?
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平台

7 R, }9 {* z+ F2 o- Y5 T
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重在文化建设,用交流的手段起到传播和发展的目标。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升级、提高转型现有资源也是为开发海洋文化深化开发和共享海洋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一部分。比如海洋展馆、海洋运动、海洋特色美食节、海洋文化节等,将海洋典型特色集中在共享平台可以使交流变得更有社会效应和效率,通过提倡发展海洋特色文化平台,提倡保护海洋等形式关注海洋文化,尤其是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是海洋文化中真正具有持续发展意义的建设,通过建立海洋文化资源平台,了解各地方海洋文化发展状态和海洋保护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将较好的、有效的政策和效果分享和传播出去,为各海洋地区提供有效案例和方案,为交流和合作提供基础。目前我国各地方海洋文化的交流会和活动相对较少,相对集中在高校间的合作和活动,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这既说明海洋文化交流组织的活动持续性不强,也说明了较好的活动案例仍然需要学术机构的加入和支持。海洋文化的平台搭建应该在具有专业内容的同时更加的广泛化和亲民化,海洋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可以参考各地方祭典祭祀活动,用传统风俗作为依托,将活动赋予更高的仪式感。建立完整的海洋文化交流平台应该是在内容上更加的广泛,学术上更加的专业,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将学术科研、民间风俗、传统文化、创新集会、海洋产品集会等全部纳入进去,形成更加广泛的海洋文化综合平台
: @  I; F7 K, K
建立海洋法律与海洋服务的公共保障系统
" A9 v6 R7 o# H8 R, n
海洋文化的建设不单要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推动,也要在文化的规范化建设上去树立道德和法律上的标尺,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应该在合理合法,避免低俗、庸俗、媚俗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海洋的法律法规也应该融入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中去,既提高法律的认识也提高服务的意识,根据原文化部印发文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就有明确的文化保障措施,通过组织保障、政策法规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评估落实五个方面进行有力地保护文化交流与发展。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做好保障条例工作的同时也应该认清保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服务,提高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形式。
/ @0 X; F. I9 Y2 |
02海洋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建议
9 }6 H( s2 L3 e3 ^, j8 {5 O8 D
我国对“一带一路”中文化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关的行动计划并形成了通知文件,这既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提升文化发展路线的实际动作,是为研究“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形成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各地方人们的参与,将文化的交流作为生活的一种形式。在总体思路上“一带一路”下我国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设计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总结。第一是海洋文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将海洋文化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学术基础,从理论研究的高度去理解海洋文化进而去建立传播和交流的框架。海洋文化深度和广度的发掘需要由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协作或者独立完成,往往是海洋类高校或者专门的研究机构具有此类条件。第二是海洋文化的群众基础。通过组织海洋文化节日或庆典倡导海洋民俗文化,同时将创新创业与海洋文化集会等形式结合,提高海洋文化的活力和人气,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固定性的民间活动和民俗传统,让沿海地区人们增强对海洋文化生活的喜爱和热情,让不是沿海地区的人们向往海洋地区人们的生活,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在海洋文化活动的举办和维持中可以由政府和相关的民间组织协同完成,加强监管和完善丰富活动内涵,将海洋文化做到真正的政府和群众需要并且认可的文化活动。第三是海洋文化的创作表现。海洋文化的创作是发展和传播海洋文化的营养,是海洋文化交流的创新保障,海洋文化的创作包含了方方面面,可以是海洋主题表演、海洋创新食品、海洋主题装饰品、海洋主题绘画等,用创作将海洋文化的内涵丰富起来,用创作将各地的海洋文化串联起来。总之,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下,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可以提高我国海洋文化的输出和流通,符合“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海洋文化的建设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7 a/ H  f& {5 Z) X$ J! D' e
文章来源:原刊于《采写编》2020年04期

, B6 P' y4 z+ C. [' n  e/ D" S
作者:许元森,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