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丨为“挖掘海南海洋文化 彰显海南自贸港文化特质”建言献策(二) - 海洋遗产保护政策

[复制链接]
" u" n0 t7 D. h8 F% a6 x( H( U

5 _; @3 p" a) b9 p

编者按:6月18日至19日,政协第八届海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海口召开,围绕“挖掘海南海洋文化 彰显海南自贸港文化特质”开展专题协商议政。10位委员和专家作大会发言,为助推海南海洋文化建设贡献政协力量。“海南政协”微信公众号摘编了部分发言,分两期刊发,此为第二期,敬请关注。

2 P2 I2 u" l# ]- R' u2 ` E

蓝色南海丝路逐浪 探寻海南海洋文化历史记忆

) L- f/ d! w! I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

% j$ C- r# J( J/ C2 O5 G/ g

  辛礼学

7 S B: M& F9 Q1 w' V7 o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综合性博物馆,现馆内藏品九万余件,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4月26日开馆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下面,分享几点看法和经验:

& p, h$ R+ F$ S% }! M* Q

一、博物馆里“看”海。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构筑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陈列展览体系,策划实施了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等系列主题37个境内外展览,借助丰富多彩的展陈手段,充分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参观人数达370余万人次。2022年10月在南海西北陆坡1500米处发现2处古代沉船遗址。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对两处沉船遗址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出水各类文物928件(套)。

8 B5 Z" x- ?- `& G9 q# R5 U7 M# b* `

二、博物馆里“玩”海。一是突出核心特色和南海历史文化内涵,开馆以来,累计举办了1065场主题社教活动,近5万名观众参与活动。二是遵循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充分发掘南海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和历史艺术价值。持续设计开发五大系列700余款原创性文创产品。

! l$ Z6 s2 }3 |' l2 E O$ K

三、博物馆里“触”海。采取多种措施和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2019年,推出全国首家“海上流动博物馆”;2024年我们打造以南海博物馆为主体的两大博物馆主题游径,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p' o4 m' c( |6 g' `4 w k$ d. o

今后,我馆将继续紧扣“一带一路”主题,精准定位,展示阐释好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护好水下文物,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争取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6 F& p1 r- ]4 z% t

当前我省海洋文化挖掘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

* g- ]+ `4 `0 ]/ h8 V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6 E, i; e( t8 [4 W6 h9 q

焦勇勤

; C- ^0 Q: E+ J1 N

近年来我省海洋文化挖掘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一是建立起丰富的海洋自然遗产保护体系。二是建立起较为丰富的海洋文物保护体系。三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海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四是建立起较为丰富的海洋文化展览展示场馆。五是海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港建设初见成效。六是打造了一大批海洋文旅体品牌项目。七是环岛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打通了我省海洋文化的经络,激活了我省海洋文化的活力。八是深海考古重大发现拓展了我省海洋文化的内涵,深海文化成为我省海洋文化新的增长点。

; Q4 {4 D1 n6 q) g7 U+ j

但是,当前我省海洋文化挖掘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海洋文化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海洋文化传承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海洋文化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0 K. a3 ^; ^1 C2 x

建议

) Y% A% `/ o" Q* S

第一,切实提升海洋文化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海洋文化保护新模式。尽快启动“海洋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国家级南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行动计划”以及“海南海洋文化古籍文献整理工程”。

/ N/ V, L) G- D

第二,切实补齐我省海洋文化传承短板,积极探索海洋文化传承新路径。尽快启动“‘小而美’海洋文化博物馆建设行动计划”和“海南省海洋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尽快实施“海洋文化国际合作交流行动计划”。

& u1 [* z+ ]6 r1 v0 }# }

第三,切实提升海洋文化利用水平,全面打造海洋文化发展新标杆。尽快实施“海洋文旅体品牌建设行动计划”,启动“海洋文化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行动计划”和“海洋文艺精品扶持发展行动计划”。

. D# f* j9 @2 l

保护传承海洋文化 赋能自贸港高质量建设

6 m/ a; H7 @& Q C9 S/ ~, N; ]
: P. P, Z7 e \. M4 D1 q5 h' D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 g I4 a* [1 [- Q4 `. F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5 ~* S5 p$ s- f4 w8 S

刘  刚

6 T7 P% H9 _) p

海洋文化必然成为海南自贸港的独特品牌和文化符号。保护传承海洋文化,是对海南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海南未来发展的内在驱动;海洋文化必将为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内涵和关键支撑;海洋文化有利于促进海南自贸港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传承海洋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从而更好保护海洋环境;海洋文化有利于促进海南自贸港对外交流与合作。传播和交流海洋文化,必能增进海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南自贸港国际化发展。

1 @4 S# C9 y& P' t2 R

总之,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自贸港作为最开放的经济形态,天然注重文化保护传承,以确保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 t5 O& ^# m4 q' @6 E+ k+ X1 Z

建议:

' H3 j& w" G: l; @" ^

全面系统挖掘梳理海洋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最具代表性、辨识度的文化主题IP品牌,擦亮崖州文化、伏波文化、冼夫人文化、公期文化、兄弟公文化、疍家文化等海南独特文化符号。

/ o: o- W' g: ~; A: r. O" V/ q6 W

以永乐龙洞为核心,打造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即复合遗产,谋划布局建设文化生态示范区,联合周边省份共建南海文化国家公园,增强海南国际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为自贸港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和人文关怀,使海南成为具有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怀的现代化自贸港。

2 Y6 W9 Y9 ^. M0 q9 [. e1 l4 F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及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K8 e- [# l* v6 e

通过海洋文化交流与传播,可以增进海南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共赢。同时,可以打造海洋主题节庆、赛事、会议、展览活动及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投资者来海南,推动海南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文学“海军” 扬帆远航) x6 a& o8 o ]+ w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 I, ]0 _1 o, a) d8 L( g Z4 u

吴  辰

$ N: h& L2 H5 i( D; ~ d1 K% K

作为拥有最大海洋国土面积的省份,海南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版图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也要求海南作家们要更多承担起提振中国海洋文化内涵、宣传中国海洋战略政策、树立中国海洋强国形象的责任和使命。梳理海南海洋文学的发展脉络、确定海南海洋文学在中国海洋文学中的位置、反思海南海洋文学存在的不足,进而展望海南海洋文学的发展方向、突出海南海洋文学的特色则是海南作家们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 E- H: D7 @9 g' k8 r* _( N

建议:

$ `7 ~& Y3 {% Z. c1 u0 n2 w+ @+ m% ?

第一,海南海洋文学的发展需要建立与海南历史文化的深刻联系。海南的海洋文学作家们需要认真梳理海南历史文化,重点思考海洋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洋而呈现出的海南的精神史。

9 c2 g5 D+ |2 q0 B8 a$ g

第二,海南海洋文学的发展需要与海南丰富的自然、人文文化资源相结合。作家们应该着力思考如何藉由海洋文化打通山海,打通红色、绿色与蓝色,进而呈现出海南文化的整体格局。

4 G; U V. |) n& l9 q7 ~( ^& l

第三,海南海洋文学的发展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作家不能止步于目前对海洋文学创作的认知,而要使创作紧跟时代的步伐。各级文艺主管部门要更重视对海南海洋文学的创作者进行培训、学习与研讨,使他们能够准确、及时、深入地了解时代需要什么。

% S) N9 ?2 \. P& P4 Z6 X# s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2 w4 F1 P: N/ y; ~
5 N4 j F6 ~* b. V8 G) C

海南三寰建筑设计事务所

% S' `. T c# A

高级合伙人、首席建筑师

% O8 J4 P& u7 G4 N% v6 [# Z% r

 韩  盛

" [3 U+ q$ ^9 A

作为从事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本土建筑师,二十多年来不间断研究和观察海南的建筑遗产保护状况。尝试用本土文化、本地传统工艺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希望能为海南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探索发展方向。

* m R# @" y5 ~; Z- m

近几年,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活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目前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四个历史文化名镇和三个历史文化名村进入国家保护名录。但在基础研究、政策法规制定、管理体制、设计施工能力和社会认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海南多元而脆弱的文化特征,海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非常艰难和严峻的局面。

! \4 F1 z8 C1 c0 `( P( e

建议:

- h/ e" e2 R/ s% ?& m& \- E" ]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方面,需要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体系。要严防“修缮破坏”,尽快理顺保护修缮规划和设计报审的管理体系,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保护修缮施工单位的管理,摸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工程发包办法,厘清产权情况和保护主体。

: I! R$ [4 I1 v# I( Y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其他方面,建立、扶持本土文化研究机构,持续投资基础研究,夯实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建立和扶持本土的研究机构非常迫切,要多方面想办法,同时借助愿意长期参与海南文化保护的外地研究机构的力量,走出目前的困境。

' W8 x' n: R! G# T+ l4 i4 p" o

建少量用于保护的传统材料厂,解决本土传统建筑工艺的材料问题。在生态环境评估允许的前提下,特批一部分限定产量的原材料厂,用于研究和修复历史文物建筑的工作。

4 M6 O- t7 v) h( d8 R# d* \

来源:海南政协

4 M9 Z) r6 g& v+ B4 e3 B

编辑:王雯君

往期回顾

肖莺子出席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宣讲进校园”活动暨八届六次全体会议

. e% Z$ B7 K0 A) E+ K5 p

陈马林率队赴市县调研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并走访省重点专家

! Y' ~: o9 ? T+ |

5 I" b# l% v6 R 7 _) h% L8 P Y! i6 ^( h0 {' j3 c$ }+ U+ J7 y" Y& m 4 y, k) O7 S/ b1 i# O) N 9 E& p" L. g& m0 m.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