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及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等平台,周边分布着俄朝10余个优良港口,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充分发挥图们江区域独特的区位、生态、资源、政策和人文优势,加快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提升沿边开发开放合作水平,有利于发挥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优势,实现共赢发展,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北亚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北向新通道,最终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借助冰上丝绸之路,畅通图们江区域陆海通道、远程驱动合作开发基地能源资源,对“一带一路”建设、振兴东北、助推长吉图沿边开发开放实现与周边国家战略对接、切实解决图们江区域通关通道及过境运输便利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Q; |* J# |5 w% I
, H3 ?& O5 x- \8 W/ H ]5 z- X# u( M F( l, g
一、以海港建设为战略支点,推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周边地区海港资源丰富,大部分港口开发利用良好,在全球港口建设中居于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日韩三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的34%,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累积增长率高达127%。丰富的海港资源为图们江(珲春)海洋经济合作的海上通道和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港口及腹地基础。根据中俄朝港口合作建设前景,未来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重点建设俄罗斯纳霍德卡港、扎鲁比诺港、朝鲜罗津港、韩国釜山港(全球第二货物中转港和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中国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一大港)和深圳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为图们江区域北货南下的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建设提供港口、腹地及能源转运基地。这就需要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图们江地区港口合作机制,完善“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港口合作保障机制,创新“多方融资,共同发展”的港口合作动力机制,提升“管理规范、制度约束”的港口运行机制。4 V& ~7 x9 B& g4 [! |% o& {$ `
* k+ \& j; m7 X' r& r! q& l# r6 V# K e& }' P- O- l0 \: s3 z
二、以陆海联运通道为纽带,推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对接冰上丝绸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图们江地区现有陆海联运的各类海上通道17条,涉及中俄海上通道、中日海上通道、中韩海上通道、中朝海上通道、中蒙国际大通道和中俄朝内贸外运海上通道等。在现有通道基础上,建议围绕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拓展,向北借助北极东北航道拓展北向海上运输通道,落实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战略,合作建设“滨海1号”与“滨海2号”海陆联运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向东通过“沿江出海、借港出海”等方式拓展陆海联运通道;向西拓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蒙国际大通道,向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东北东部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乃至世界紧密连在了一起。按照“内外一体、跨境合作、港区联动、通江达海”的思路,最终形成“六点两线”构成的图们江区域(珲春)海洋经济合作新格局。“六点”是指合作建设极地能源开发中心、扎鲁比诺港国际合作转运中心、图们江区域极地能源储运中心、罗津港国际合作中转中心、宁波舟山港加工集散中心和深圳运输设备研发出口中心。“两线”是指由铁路、公路和管道构成的陆上能源运输通道,由油轮、LNG大型船舶和管道等组成的海上能源运输通道,海陆联运、多式联运的海上通道构成了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主骨架。7 e, e5 v$ b7 y2 V
) k/ o4 D# u- z, K+ _: g( B) j# O. `# x7 U: E ~
三、以极地能源开发为远程驱动力,建设图们江地区珲春北极能源储备转运基地。北极能源储备极为丰富,蕴藏着全球已探明储量1/4的原油和2/5的天然气,是全球重要的油气资源储地和能源出口基地,现已成为全球新的能源开发热点区域。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及参与冰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开发进程的加速,开发北极能源将撬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借助冰上丝绸之路能源通道建设加强东北亚经济联系,为振兴东北作出贡献。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可进一步深化中俄等合作方在北极航线上的能源通道合作,共建中俄北极能源自贸特区;推进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成立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组织;加强北极科考研究,积极参与北极能源开发与贸易;依托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立图们江北极能源储备转运基地;推动极地能源开发与海上通道建设的科技与人才合作;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冰上丝绸之路,推进极地能源可持续发展。& p( J; g% X; T% x5 h! x5 {
5 y/ M. D9 x$ }$ P7 y" e. z4 k
0 e6 ~! C1 ^! a, s* j9 h未来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可充分借力冰上丝绸之路,以极地能源开发为新的远程驱动力,联合俄、韩、朝、蒙、日等东北亚国家,加强北极东北航道沿线海港码头建设、破冰船和油轮等运营船只建造、海洋导航和通信系统、海上紧急救援、海洋气象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设,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不断丰富“海陆联运”“江海联运”“管航联运”等多种形式的能源运输通道,以更广视角、更宽视野建成更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
9 W; f$ ~, r1 s9 t0 x' O$ C5 z8 G7 X4 A0 K. N
# a, }% S. C' w T
文章来源:原刊于《吉林日报》2020-06-30* a: G( y* l. }- R: b
作者:方创琳,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