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构建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课题支撑下对中国渔业经济发展客观现实及其演化规律的深入调查和对全球渔业经济格局转变的考察,对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的构建有些新的思考。% H$ c% E1 G: D; w$ z. H
一、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0 C4 [7 y* g! W' P) r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渔业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渔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性渔业经济问题主要有:全球环境变动与人口增长背景下,如何提升全球渔业治理水平,从而实现天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人类如何尽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融的水产养殖业,从而最大限度的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同时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并促进全球反贫困事业发展?在养殖与捕捞两大产业互动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养殖与捕捞间、渔业第一产业与水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及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全球如何打破贸易壁垒,实现水产品与渔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中国方案,需要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者予以认真地对待、科学地回答。
9 G( H# U- Z8 A6 [ m+ K4 a就中国渔业经济发展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动态优化我国渔业生产关系,以适应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渔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不断完善不同所有制关系、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并通过制度安排,保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活力?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及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以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平、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如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近海与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如何有效养护与可持续开发?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并助力全球水产养殖走绿色发展之路?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均需现代渔业技术的支持,我国的渔业科技发展的优选方向是哪些、如何提升我国渔业科技贡献率?在持续推进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主基调同时,如何维持养殖与捕捞业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开发与利用?在中国崛起、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绿色稳健的“双循环”渔业产业链,从而在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渔村与渔业劳动力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如何实现水产养殖、捕捞、加工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渔业生产者是小规模生产者,面对相对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其融资需求、保险需求十分强烈,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 d8 y( |# P0 ?+ Q* B4 T* {回答这些问题,决定了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据此,笔者认为渔业经济学科划体系应当包括渔业经济学、水产品贸易、渔业金融、渔村发展经济学、水产养殖经济学、渔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渔业制度经济、渔业生态经济学以及渔业经济史等分支学科。此处所指的渔业经济史是指研究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水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演变历程及其经济发展规律的渔业经济科学。它既是渔业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经济史学的分支学科。作为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的组成部分,该学科把渔业经济作为一个动态体系来研究,但任务不是简单的叙述渔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透视渔业经济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其重点研究任务是中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客观规律及其与世界渔业经济发展历史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e4 H. F: C) {5 W# N8 |) S( h3 X
二、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历史文化嵌入0 w* ?1 G; x& J0 k*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渔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位指导。需要注意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就不是也不应当是教条,而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得以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千万别忘记,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获得灵魂。历史的作用已经在这一核心灵魂的传承中得以体现。注重历史,但又与时俱进是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渔业经济学科过程中必须遵循作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中国特色的渔业经济学科的建设,必须注意到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比如,中华民族早就有“天人合一”思想。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竭泽而渔”已是人所共知。这些历久弥新的以人为出发点、最终再归结到人的“人-物-人”的人本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物”思维方式不同。同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民族利益及集团主义精神,这与崇尚个体主义精神的西方文化也不同。
7 B0 n# m; l, E: c. p6 k' `这些历史与文化基因的差别,一经嵌入的渔业经济领域来,就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抉择行为,从而最终导致与建立在个体理性假设基础上的西方渔业经济学模型的推论所不同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效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的渔业经济学科体系,面临着对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如经济理性人假设)的反思与重构,需要认真思考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类渔业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认真构思基于个体有限理性、团体有限理性基础上的经济规律。' c' x2 [$ [5 w* T9 d1 x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知行合一”多年来已成为诸多学子身体力行的研习准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干中学”理论有一定的不谋而合之处,只是“知行合一”被其倡导者王阳明早提出了几个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活的经济学,而不是被作为僵化教条的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曲折中奋勇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理论体系仍需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体系更是如此。在这一领域,理论研究严重缺乏,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比较明显。中国渔业经济学者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勤以琢磨与研究,以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人类反贫困事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事业奉献出自己的才华。7 S, j7 Z% D: i
7 d5 {8 I( e" B* R' _
文章来源:节选自《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原刊于《中国渔业经济》2020年第6期
- g" ? N2 l% T作者:杨正勇,系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s# U; E8 A7 a$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