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韩国、印尼、俄罗斯等部分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舆论认为,倘若各人自扫门前雪,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就无法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系全新理念,为多国提供合作平台,将指引全球各国共享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利用海洋造福人类的目标,这有利于破解当前全球在开发海洋资源上各自为政的困境。而英美学界、媒体和政界目前对这一理念的议论相对消极。其中,美国在2020年《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试图通过海军国际合作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 ?) O, ]6 q. T- x- Y0 b" N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类似,国际社会对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和深入了解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国对该理念的解读、认识和立场的差异将逐步显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质疑声、搅局者。这些负面舆论和消极因素,无疑将会对这一理念的推进和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0 }! L4 }- g; B! S# L4 s
一、现有海洋秩序主导国的掣肘
- u1 Y! g, O1 X2020年2月,时任美国国防部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查德·斯布拉吉亚、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丹尼斯·布莱尔和来自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美国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会听证会上一致称,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试图构建一个有别于西方模式、反映中国安全与治理规范和模式的世界秩序,将对现有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挑战。
% D: f% l9 G/ s6 V这一论述反映了美国战略界对中国挑战其对国际秩序主导地位深深的忧虑。对全球主要战略通道控制、海军在全球各海域来去自如、无人匹敌的海上实力、国际海洋机制(包括规则、规范)体系的绝对掌控等,是美国主导全球海洋秩序的主要体现,也是美国在冷战后独霸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撑。因此,美国对中国挑战其国际海洋秩序的担忧随着中国海军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海上力量延伸从而突破第一岛链封锁而日益加剧。目前美国政府虽未言明中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将挑战其国际海洋秩序主导地位,但其担忧早已路人皆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将给现有国际海洋规则体系、全球海洋事务议事日程设定话语权分配产生深远影响,美国虽仍可保持海军实力压倒性优势地位,但其国际秩序主导权将大大受到削弱。作为现有国际海洋秩序主导者的美国,将想方设法阻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8 [$ d# i8 C& Y
二、现有海洋秩序利益既得者的排斥! x! Z% B& B$ w. E3 m; Q
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美国在全球的盟友和伙伴国都有机会“搭便车”,仰仗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而从现有国际海洋秩序中获利。美国无人匹敌的海军实力和对国际主要战略通道的控制,既为这些国家抵御了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也提供了安全、畅通的货物和能源运输航线。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除了可依靠美国平衡中国外,还可利用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规则体系服务其海上单方面主张和行动。这些现有利益既得者对中国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可能损及其利益存在担忧,这一点从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就可窥知。如,日本、澳大利亚都声称南海是攸关其国家经济(能源)安全的运输通道,而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等行为将威胁其南海航运通道安全,因此有必要配合美国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4 a9 v8 Y, h5 z4 j& P$ w3 m与中国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的菲律宾、越南,对中国可能主导国际秩序而不利于其实现在南海利益诉求最大化更为不安,并从2010年以来普遍采取“依美、联美以制华”的策略,从军事、外交、法律和舆论等方面与美方“里应外合”。因此,这些现有秩序的利益既得者因惧怕变革后的新秩序会危及其利益诉求,从而采取固守的策略,协助美国阻止中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付诸实践。% _3 O7 y( G3 P- v1 o; v8 G4 L
三、某些国家对这一新理念的疑虑和误解
, B" d# P, k* V1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西方世界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追求共同价值和规范的共同体理论不谋而合,但作为一个全新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概念,在短期内要为国际社会所普遍理解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去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等保守主义思潮的逆流在国际上泛滥的背景下,世界一些国家难以理解和接受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印度等国曾质疑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理念的意图,某些国家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也陷入“怀疑”“误解”的思维定式中。
. ^& o* ^2 R/ O2 z( a7 t3 A: P/ ~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实施的经验看,国际社会有可能会产生中国为什么提出这一理念、这一理念有何深刻意涵、这一新理念与现有其他合作机制有何区别以及参与其中将带来哪些收益等一系列困惑。其中,鉴于目前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尚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及详细的实施路径,部分国家容易因对中国举动想当然质疑的思维惯性,以及某些国家的抹黑和误导而产生错误的认知。这些错误的认知将极大影响其参与的意愿和动力。3 t6 d* N6 p* z* }! T6 u4 y! i
四、全球化“逆流”和反多边主义思潮的影响8 `1 U' a, S# i2 }% d8 o
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是全球化的产物,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同样以全球化为前提和以多边主义为基础。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为解决全球性和区域性海洋问题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和制度。但近年来,美国等部分国家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向海洋治理领域扩散,海洋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抑制了全球海洋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如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逆势前行、有效维护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开展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跨越的障碍。
+ |& n) a+ ^: v. }5 q( Y N
5 y- K( k% c8 }/ f文章来源:节选自《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蕴与中国使命》,原刊于《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4期5 f; {' k: P5 ~/ M
作者: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