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海洋经济开始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不断实现向质量和效益的跨越,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海洋科技发展势头强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海洋领域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 J3 f" N% _2 d/ V( I一、海洋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S; J* |: d9 s5 l6 k! ] l
理顺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创新是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8 P. L0 Q9 P/ I" O1 Q9 g$ W
首先,国家海洋监管系统进行重大改革。2013年,国务院对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部门重组,设立了海洋委员会并成立中国海警局,将中国海监总队、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结束了“五龙治海”执法分散的局面,实现了部队、地方及政府各个层面对海洋行政执法的统一。201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海洋局等多个机构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强化了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战略规划、海洋权益等职能,实现了在政府职能中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与维护,并通过政府出面协调各方关系。在未来海洋发展中仍会面临政府部门监管的盲区,而“政府主导”则会统筹社会分工,适当放权的同时抢抓核心,带动社会各方发挥建设价值。
8 w" {/ H& v- i$ x; v5 f- l% \3 C其次,沿海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海洋经济管理机构。山东组建了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作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对海洋工作的全面领导,负责海洋领域重大工作的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持之以恒地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广西组建自治区海洋局是从广西特色优势出发,根据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完全自主设置的部门管理机构之一,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管理,专门履行海洋管理等职责,能够更好地发挥广西海洋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不断提升向海经济竞争力。福建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统筹海洋经济发展和渔业管理相关职责的基础上,组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为正厅级省政府直属机构。海南组建了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加挂省海洋局牌子。河北、浙江、广东三省分别组建省自然资源厅,加挂省海洋局牌子。天津市、上海市组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天津保留了市海洋局牌子,上海市水务局挂海洋局牌子。辽宁、江苏组建省自然资源厅,全面负责海洋经济的管理工作。
, V V h, y4 J9 J* d, b' N再次,部分地区根据海洋事业发展情况对管理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辽宁组建隶属于农业农村厅的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整合自然资源厅和交通运输厅的部分职能,设立6个执法队,承担渔政、渔港、水产苗种、渔业无线电等相关渔业行政执法工作,海域海岛使用等相关海洋行政执法工作以及渔业船舶检验等相关行政执法工作。山东省各沿海市设立海洋发展局,组织研究海洋发展重要问题,负责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7 K7 b6 g2 E( P L# E8 F
二、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强劲
9 S& ]& P! K! K( h进入新时代,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日臻完善,积极融入全球海洋科技创新分工体系,开展了很多原创性的研究,海洋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向加速发展的转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兴海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聚焦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一些“卡脖子”的治海关键技术陆续得到解决,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Y1 C, n/ ^% Q n3 L0 N: v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最快的十年。十年中,以“雪龙”号破冰科考船为主,足迹遍布南北极,完成了多次科考任务,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在南极内陆建成,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在南极罗斯海地区也开始筹建。中国极地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体系基本形成。深海研究的“深潜、深网和深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以“蛟龙”号、“潜龙”号、“海龙”号为代表的“三龙体系”高新深海装备,不断刷新下潜深度纪录。2020年“奋斗者”号创造了10 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斗一号”全海深水下机器人胜利挺进全球最深海区,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潜水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海深进入、探测和作业能力以及跨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时代。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等已应用于国内外深海海域探测。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了傲人的成果,部分装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先进首座超深水圆筒型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希望1号”、“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相继成功交付使用,实现了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从浅水到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规模化、全系列作业能力基本形成。成功发射多颗海洋遥感卫星,实现了“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系列卫星成功组网,建立起了具有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卫星观测体系。海水淡化领域的关键工艺技术和核心膜材料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实现了批量生产。一系列的海洋科技领域创新性成果有效地拓展了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空间,在创新引领海洋事业科学发展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6 S" N# @( f' H, R- m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3 c! t1 V* h8 c- M7 P/ Z& u8 n" J7 d; `目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高科技的植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带动一批产业兴起,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以及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根据其特点,我国目前确立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海洋重大装备业和深海产业等。0 U5 ? n' u, `7 U3 V! @8 s0 ~: e5 R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决定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深海等重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尽管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在我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有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带动下,创新要素和社会资金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态势明显,重点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示范应用逐步增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国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占有领先的地位,在开发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高效药物上极具优势。2019年由中国海洋大学与上海药物所、上海绿谷药业共同研发的海洋新药甘露特纳胶囊(GV-971)上市,填补了全球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17年来无新药上市的空白。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的关键工艺技术和核心膜材料实现了重大突破,海水淡化形成了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和水处理技术产业。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经过技术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成长较快,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产品层次提升、质量标准提高、产业分工细化、经营规模扩充,产业链不断完备,产品和市场竞争地位已有显著提升。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开发也取得较大进展。在深海产业,已经开始布局深海产业的发展,构建深海采矿业、深海生物技术业、深海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深海产业群。总之,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促进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 V9 [! d' J5 Z( Y3 m( l$ @9 a) K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区)建设如火如荼
( n' e$ _# [, n( @; e1 h+ ]0 M“十三五”时期国家批准设立了15个海洋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城市和15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城市包括:天津滨海新区、南通、舟山、福州、厦门、青岛、烟台、湛江、秦皇岛、上海(浦东新区)、宁波、威海、深圳、北海、海口。示范区有10个设立在市级行政区域,分别是:山东威海、日照,江苏连云港、盐城,浙江宁波、温州,福建福州、厦门,广东深圳,广西北海。5个设立在园区,分别是:天津临港、上海崇明、广东湛江、海南陵水、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化集聚创新,通过统筹协调推进、集成要素资源、创建创新政策环境、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先发展领域和技术集中,统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产业延伸链条、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根据区位优势不同,各有侧重,分别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这一系列举措能够加快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高端研发机构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资本等要素活跃流动的海洋经济发展新生态,形成南北贯通的海洋发展经济带。
* J9 C' I: \5 L; i9 q; L6 m& D总之,我国从北向南三大海洋经济圈基本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不断巩固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正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的发展目标。6 J. ]. e p/ n8 `
. b8 G, m( o# E5 r文章来源:节选自《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实践探索及前景展望》,原刊于《海洋经济》2022年第2期
* L: R0 Y% _$ Q' d3 ~- E作者:刘广东,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